APP下载

手机使用安全保密管理的方法探析

2021-12-17刘春红郭雪王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3期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技术

刘春红 郭雪 王超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众多智能化的平台和设备广泛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加快了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在各个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智能手机连接到互联网当中,进而涉及信息安全防控,在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会造成信息外泄、被盗等问题,因此本文就基于手机使用的安全保密管理方法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手机端;安全保密管理;智能化;信息技术;技术漏洞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03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各个行业和单位在使用移动端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只有做好智能手机的管控和防护工作,才可以保障智能手机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对员工的智能手机进行管理,以此避免出现技术性的漏洞,造成严重的信息外泄。

1 研究背景

我国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使用手机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智能手機得到了全面普及。在各行各业发展中都受到了手机使用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实际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保密安全管理。下图1 为保密工作漫画。

智能手机相比较传统的手机而言,有着多样化功能,例如将录音、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定位仪等进行了集成化,同时接入到网络当中,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的多方面需求,有着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能够应对诸多信息的处理需求。伴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发展,其内部构成也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在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的前提下,也相应对工作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手机的使用保密管理工作,早在2014年,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共同修订了我国有关使用的相关保密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各个涉密人员进行了一定的工作管理规范,提升了保密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公安机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全面禁止将手机带到一些涉密的会议场所当中。同时,在手机通话当中也需要避免涉及机密内容。在当下的实际落实中,始终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就会导致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出现管理不到位以及查处不认真等问题,造成泄密事件,对信息的保密造成严重后果。

2 现状分析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一些保密方面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严控移动终端、使用时间、使用场所,以此保障工作开展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工作开展中,常常缺少人性化,比如全盘禁止员工使用手机的情况,这样的行为虽然可以避免智能手机所带来的严重安全影响,也会导致对于员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困扰。很多单位和企业在制定的制度当中,也十分严格,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就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仅仅将手机使用管理流于表面。其次,在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也没有提供技术性的保障,很多员工的工作开展,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使得工作的开展无法顺利高效地进展下去。甚至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中,使用了摄像头贴标、X光扫描等诸多的方式,这样的控制方式在实际的落实中,也始终无法发挥出应用的管理效果,经常出现泄密的事件。

3 需求性分析

3.1 保密需求

进行手机端的管控,就是重点针对重要部门和部位进行保密管理工作,以此避免国家秘密或者组织秘密出现外泄的危险。其次,在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中,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各方面规定,充分保障涉密单位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3.2 避免内部设备流出

在内部使用的一些移动终端,需要有效地制定出规定,避免员工私自携带出单位,同时在内部使用的移动终端,还要避免受到外人的盗窃影响,以此将其携带出单位。其次,针对企业或者单位,要构建出一套具体的系统,以此对当下企业当中的公用移动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当下的保密管理力度。

3.3 移动端防丢失安全需求

首先要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可以设置出丢失自动锁定的机制。其次,还可以实现远程的安全管控,例如进行屏幕锁定、消除敏感数据、控制警报、备份数据等操作,都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远程的方式进行操作。

3.4 移动终端通讯安全需求

移动终端的通讯管理过程中,基本上分为短信、语音以及视频方面的加密处理,同时还要保障移动终端的应用,能够与后台服务进行通讯加密处理,避免信息的外泄。

3.5 移动终端管控安全需求

为了加强安全方面的系统性管理,首先需要针对员工以及访客,进行针对性的移动终端的有效管控,以此最大程度上保障信息不会出现外泄的问题。其次,还需要加强一些重点保密部门的管理,避免工作人员携带移动终端进入到工作场所当中。在一些非必要的保密部门,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以此充分地提升工作效率。另外还需保障员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使用电话以及普通的App,进行针对性的管控,但是需要加强对一些敏感功能的管控。而在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的时候,就要保障系统可以高效率的运行,以此及时发出告警信息,避免事态朝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下去。下图2为保密体系构建。

4 手机使用安全保密管理的方法

4.1 选配手机合理性

在过去的一个报道当中,曾发现人们使用的苹果手机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漏洞问题,很多在地方工作的公务员都开始进行了国产加密手机的更换,以此满足当下机关对于保密工作的实际需求。还有一些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很早就进行了保密管理的实践,甚至为了满足安全管理的设计需求,还进行了专用手机的配备。

很多单位的开展中,很多秘书都将手机公私混用,但是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当下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保密性,就要针对手机的实际来路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此能够定期进行手机检查。并保障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不会使用境外机构或者一些有安全隐患的人员送来的手机。在一些涉及核心涉密的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全面地禁止使用连接互联网和定位的功能。而在手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之后,就要将其送入指定的地点进行维修,而对于无法进行修复的设备,则需要进行集中的销毁处理。

4.2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手機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伴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使得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在诸多环节都存在着保密性的威胁。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利用手机进行窃密的手段多样化发展,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的蓝牙、彩信、短信以及网络的方式,进行间接软件的安装,并对手机当中的短信、通话记录等进行全面的窃取。或者在进行用户电话拨打的过程中,会调取周围的声音。其次,还会冒充网络实体,以此对手机进行SIM的复制操作,甚至可以设置出一些伪基站,这样的手段会对手机端造成严重的信息威胁。在手机用户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其空间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拦截,以此对信息进行截取。

因此,为了保障当下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有效规范当下的手机使用制度以及规范,其中,需要避免在工作当中,使用手机进行一些重要信息的存储以及处理。避免将手机直接连接到信息系统当中,同时在一些涉密的信息设备或者载体,要全面避免外界设备的接入。其次,在一些工作的开展中,还要针对涉密人员进行统一的管控,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此加强保密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日常的工作中,涉及重要信息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要严格地遵守制定的保密规定。在进行工作的开展中,使用微信等一些社交软件的时候,及时关闭定位功能。在一些特殊的保密机关工作中,需要员工及时对工作手机进行集中管控,不能出现转让、赠送或者私自销毁的处理方式,而是需要将手机交到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4.3 涉密场所下禁止使用手机

在一些秘书的工作中,一旦由于疏忽对手机的使用管控,会导致在一些保密场所的工作中,受到安全隐患威胁。例如,在一些核心涉密的场所当中,要禁止使用智能手机,在一般涉密场所中,则需要制定出限制手机使用的制度,禁止使用手机的拍照、录像、录音等功能。

在这些特殊场所当中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手机的使用制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提升保密效果,可以在这些场所当中,安装一些提升保密性的设备,例如安装一些隔绝信号的设备,这样即使带入了智能手机,由于没有信号,而无法与外界产生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对手机的进行相关配备,专门手机的研制,到工作人员手中,在完成工作之后,统一手机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才可以提升管控的力度以及效果,有效避免一些涉密的场所当中,出现信息外泄或者被盗的现象,避免造成损失。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人们越发地重视信息的保密工作。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会频繁使用智能手机,因此相关单位就要进一步的加强对智能手机的管控力度,以此提升工作的整体保密性和安全性,可以让单位和企业顺利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秦晓雪.科技期刊泄密风险及保密管理对策分析[J].出版与印刷,2021(2):67-71.

[2] 张玉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为打造世界领先企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N].中国石化报,2021-04-15(1).

[3] 王亚煦,朱洪波.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营销界,2021(11):71-72.

[4] 国管局政策法规司.加强机关事务数据建设 助推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进程[J].中国机关后勤,2021(3):5-8.

[5] 周晓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技术及安全管理阐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5):259-260.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智能化信息技术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