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舞蹈编创课程教学探寻
——以江西省K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1-12-17赵紫浩

江科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儿童

赵紫浩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类课程是为满足学前教育的对象、美育功能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课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质的课程。课程开设内容为舞蹈基础能力训练,儿童舞蹈课程以及儿童舞蹈编创课程等。主要任务为训练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体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儿童舞蹈创作能力,为将来进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本文从儿童舞蹈编创课程展示角度出发,探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分析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对象分析

选取学前教育专业2019 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此年级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舞蹈一年,包括基本功训练、芭蕾基础训练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线上教学),基本解决了基本形体问题与肢体的协调能力。本年级学生总数149 人,3 个班级,平均每班50人,相对于舞蹈课程的特殊性,人员较多,因此在课程学习与课后练习时笔者对其进行分组,在最终的作品表演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每组成员是12 人到14 人,此次为自由分组,组长由组员进行选定,后期笔者也通过每组组长了解每位同学在编创时的表现。

(二)课程设置

根据《舞蹈与形体训练(3)》的大纲设定,本学期内容主要为三个方面: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儿童舞蹈训练、儿童舞蹈编创学习。其中前两个方面是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我国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风格、动律、运动方式、等基本核心内容,并掌握儿童舞蹈相关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舞蹈动作素材理解舞蹈结构,解决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积累舞蹈动作素材,为儿童舞蹈编创的学习做准备。所以根据课程内容将学时分配为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8课时,儿童舞蹈训练8课时,儿童舞蹈编创16课时。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与舞蹈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在舞蹈课堂中不仅要掌握舞蹈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还有具备幼儿舞蹈编创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毕业要求5 中的5.3 条目)。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OBE(成果导向)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从学期开始则将最终的儿童舞蹈编创展演任务与学生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在分组完成后首先给学生布置儿童舞蹈作品赏析的任务,并在一周内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儿童舞蹈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在第六周时进行课堂展示,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儿童舞蹈作品的整体结构框架与主题的设定,同时让学生提前选择作品题材设定主题。

图1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二、从教学成果中探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展演总共为12 个节目,所有学生都进行了舞台表演,学生也根据作品创作的主题设计了服装、道具以及灯光等,比较综合的考验了对学生舞蹈知识与掌握。

(一)教学成果的呈现

舞蹈作品是创作者的主观审美意识,以舞蹈为手段对客观世界的感应、反映和抒发。成熟的舞蹈作品是创作者把生活中所观察感受到的审美情感通过特定的人物、事件、情绪等加以概括,再运用一定的舞蹈语言和结构形式予以表达,其中舞蹈中的内容表现就是舞蹈作品的内容,舞蹈结构形式就是舞蹈作品的形式。因此分析学生的创作作品也应从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出发,下面将从内容:题材与主题、人物与情节,形式:结构与画面、动作与语言进行分析。

1.题材与主题。本次儿童舞蹈编创的作品选题都符合了学前儿童的特点,围绕学前儿童的特征进行了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其中六个作品选择了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其中《欢乐时刻》、《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午睡闹闹》、《起床大作战》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展现,《春游》、《不要画花“我”的脸》是儿童在郊游时的情景展现;四个作品选择绘本故事和对其他事物观察的内容《大熊抱抱》、《小小蚂蚁》、《被遗忘的玩具盒》、《小小护卫队》;《Merry Christmas》选择的是儿童在节日中场景;《牙牙刷刷,刷牙牙》是儿童在日常生活的选择。部分作品的立意点对学前儿童具有一定的科普与教育意义,如《不要画花“我”的脸》、《小小蚂蚁》、《小小护卫队》、《牙牙刷刷,刷牙牙》。

2.人物与情节。此次儿童舞蹈编创展演中八个作品的表现内容为人(学前儿童),物的等表现有四个作品,从整体的作品表现看部分作品形象捕捉不够准确,如《大熊抱抱》中熊的形象与其他动物的动作形象区别不大,部分同学在表现儿童时对儿童的特点也无法准确把握。

整体的作品呈现均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如《午睡闹闹》中先由一个不睡午觉的小朋友捣乱从而引起所有小朋友的玩闹,通过表现小朋友们之间的相互打闹游戏片段将整个午睡打闹的情节展现出来。

3.结构与画面。从最终的作品呈现来看,大多数作品结构清晰,逻辑关系明确,如《牙牙刷刷,刷牙牙》中使用的ABC(开端、发展、高潮)的结构方式,从给小朋友分发糖果到蛀牙的出现到一起刷牙打败蛀牙,此作品整体结构清晰,段落与段落之间关系明确,逻辑合理,非常清楚的将主题内容呈现给观众。但也有作品结构较为模糊,如《幼儿园的快乐时光》此作品为抒情性舞蹈,主要表达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开心快乐的心情,一段式的结构方式,基本以较快的节奏与动作为主,层次不清晰。

图2 《起床大作战》

图3 《小小蚂蚁》

图4 《被遗忘的玩具盒》

图5 《牙牙刷刷,刷牙牙》

从舞蹈画面构图来看,此次作品呈现中舞蹈画面变化较为丰富,队形流动也比较丰富,舞台调度较多,层次变化丰富,能运用到几何形状对视觉的感受,如《牙牙刷刷,刷牙牙》中两种形象有冲突时会使用三角的队形将矛盾推进。但是整体作品中基础队形与单线调度的使用频率较多,如圆形、单竖线等队形。

图6 《牙牙刷刷,刷牙牙》中三角队形运用

4.动作与语言。舞蹈作品中的语言,是能表现一定思想情感内容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即主题动作。它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石,是舞蹈作品中叙事、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从此次作品呈现来看,部分舞蹈作品的主题动作切合主题,动机清晰,动作发展有逻辑关系,如《小小蚂蚁》中用爬的动作或将食指放在头上等动作变化表现蚂蚁的形象,整体动作发展紧扣蚂蚁的形象,部分舞蹈对动作把握不到位,如《起床大作战》中,没有抓住小朋友赖床的形态,动作发展不清晰。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此课程的最终教学成果为编创儿童舞蹈作品,所以笔者在此学期根据最终作品呈现方式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设置了相关的技法练习,下面将根据上述教学成果呈现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教学的反思。

1.题材与主题。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确定,笔者主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可从绘本故事与童话故事中选择,但必须符合学龄前儿童,通过作品呈现发现,作品选题适用于学前儿童但较为单一,多数作品为幼儿园的活动,不够创新,部分作品主题选择比较广,表现内容较多杂。由此可见对于引导学生题材与主题的选择上不够丰富,在教学中时笔者只教授其理论知识并且给予的内容选择不够丰富。

2.人物与情节。在课程中笔者强调作品情节的表现,再学生创作时提出了情节内容的加入,但人物的选择中并没有强调要多面性,也没有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由此可见学生作品的呈现大多数为人的表现内容,动物与物品其他内容较少,选择不够大胆创新。

3.结构与画面。学生在题材选择后,笔者要求每组将主要作品设计用文字的方式罗列出来,包括题材、主题、立意点、舞美设计、结构与主要队形。其中重点强调了结构的方式并且以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举例(此类作品多为叙事性舞蹈),从此次展演作品来看,大多数的作品结构清晰,而抒情性舞蹈作品结构不明显,因此可看出笔者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比较单一,未考虑到抒情性舞蹈作品或其他类型舞蹈。

本学期笔者重点练习了队形变化,包括单一队形练习、复合队形练习、单复线练习与空间层次练习,从最终作品来看,舞蹈画面呈现较好,但基础队形与单线调度的使用频率较多,因此可见笔者可继续进行此项练习但要求不够严格可增设一些限制。

4.动作与语言。本学期的动作技法练习主要为音乐编舞,通过一段音乐编排适用于此音乐的主题动作,主要强调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动作的发展,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没有设定相关主题练习,没有进行形象捕捉的练习,没有结合学生作品需求,因此从作品呈现来看,部分学生对动作的编排与人物动物形象的把握不够明确。

三、儿童舞蹈编创课程的教学改进

(一)题材与主题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学生作品呈现较单一,笔者教学时只是教授其理论知识并且给予的内容选择不够丰富。因此需要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加强美育教育,在前期舞蹈课程教学时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多方面的鉴赏,如:相关舞蹈作品(不仅是儿童领域相关内容)、艺术作品、儿童绘本、书籍、电影等等。在课程中设置相关方面的练习,比如规定题材让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设定等,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确立。

(二)人物与情节

将“人”“物”分开进行练习,细致化多方面练习,首先从“人”的选择内容,不同职业不同形象的选择,其次“物”的选择内容,重点练习此内容,从动物到其他物件的选择。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去选择人物表现,并准确找到其选择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在情节上保持本学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作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节上的内容增设,继续强调并非是讲故事是通过舞蹈肢体动作体现其重要的情节,不可过多也不可缺少。

(三)结构与画面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笔者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比较单一,因此在教学时需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并且可以考虑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舞蹈作品结构,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结构形式,根据作品主题选择适用于此作品的结构。

队形练习可在此学期的基础上提高难度,设定限制,如在队形变化中不可使用单线变化等,增加舞蹈画面的观赏性,并强调队形的“聚、散、离、合”,增加队形流动中的速度变化训练。

(四)动作与语言

多方面进行与动作相关的技法训练,在音乐编舞的基础上增加形象捕捉训练,情绪编舞训练,情节编舞训练,动机发展训练等,重点强调形象捕捉练习,此训练可以结合人物的选择方面,两者结合,先选择表现内容再寻找其最具特点的动作再进行动作的发展。此方面训练可以以短句方式进行练习,以命题加音乐的方式给学生练习,如:勤劳的蜜蜂,慵懒的猫等命题。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类课程中的儿童舞蹈编创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从2019 级学生的儿童舞蹈编创作品中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最终教学成果中思考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本章从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出发,以题材与主题、人物与情节、结构与画面、动作与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创作的舞蹈作品探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今后笔者将此改进措施再进行完善,再实践中不断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建设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课程,引导学生创作出更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儿童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和舞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