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打造全国供水智能化建设样板市

2021-12-17韦立煌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子项目漏点管网

文|韦立煌

自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国家、省改革试点项目,认真落实绍兴市委市政府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协调指导市公用事业集团及所属市水务产业有限公司,按照《绍兴市新型城市基础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相关要求,整体谋划,理顺机制,统筹各方资源,纵深推进供水智能化建设试点工作。

一、总体目标

突出数字化创新引领,强化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两大支撑,在原有基础上,迭代升级,通过对行业先进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水务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供水业务数据资源化、控制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构建形成“一个核心引领,两大重要支撑,三个深度融合,四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建成数字化供水“智”能业务模式,形成一套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治”理体系和商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全国节水标杆市、供水智能示范市、数字改革先行市。到2021年底实现控制漏损率长期维持在5%以下;到2022年底总结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漏损高效管控模式和商业推广应用模式。

二、主要工作进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打造硬核“六有”保障

绍兴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开展供水智能化与漏损控制行动写入《2021年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供水智能化试点工作列入《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做到“六个有”:一是有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建立了协同机制,整合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集约建设、信息共享,确保供水智能化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二是有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建设重点;三是有专项经费,加大试点项目经费保障,总投资概算1.35亿元,目前已完成6000 万元投资;四是有进度管理,针对项目进度安排,细化工作节点,明确时限要求,实施“三定三排”(定重点、定难点、定亮点和排责任人、排具体措施、排计划进度),每半月定期汇总跟踪,按时按质推进试点项目;五是有专业队伍。抽调技术骨干技术人员成立试点项目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协调,集中力量提升工作实效;六是有考核制度,建立工作例会制、重要问题专项会商制和项目管理考核制,严格落实挂点督办机制,将试点项目工作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绩效考核,抓好责任落实,确保试点项目出成效出经验。

(二)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试点项目的设计标、建设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重点推进物联网设施普及应用、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水质运行安全管理、供水智能化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共享、专业人才队伍培养6 个子项目,各项工作稳步实施。

1.物联网设施普及应用子项目:按照“样板先行先试、全局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样板区域内安装物联网设施,总结工作成效,逐步全面安装推广。目前,试点全域已安装噪声监测仪3000 只、远传大表800 只、远传小表2494 只、除此之外还安装了流量计、压力监测点、水温风力监测点、智能消火栓、智能井盖、智能远控阀门、智能管标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智能监测设备,及时发现了水量漏失、消火栓偷盗水、井盖堆压遗失等异常情况,漏损管控和运行安全得到保障。在建设完成样板片区的基础上,已全面开展扩面安装先进智能化设备,构建智能化道路、智能化小区、智能化用户、智能化高层二供加压泵房四种场景管控模式,提高管网物联感知智能技术手段。

2.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子项目:对绍兴市区约4900 公里市政给水管网进行梳理与评估,综合材质、使用时间、累计漏点次数等因素,整理出9 条急需整改老旧管网。目前,9 条老旧管网已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2 条已完成施工改造。在老旧管网改造设计方案中,将同步增设渗漏预警仪、智能管标新型管网监测设备,对管网运行进行全方位数据监测。

3.水质运行安全管理子项目:目前已新增安装用户止回阀110 个、高层二供泵房水质监测点45 个、主干管网水质监测点14个、管网末梢水质监测点10个、用户水倒流监测报警点位60处。在高层二供泵房引入新型水质在线消毒设备对其储水箱进行智能在线消毒,二次净化水质,提高高层居民用户的水质安全。

4.供水智能化体系建设子项目:在完成技术方案、建设框架图、需求调研等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全力推进智慧供排水平台建设,梳理现阶段问题清单,与开发单位配合成立工作专班,提升问题解决效率。目前,软件开发团队已经进驻绍兴水务产业,正在开展数据中台系统、漏损场景系统、物联网平台功能升级与开发,供排一体化APP 已正式发布应用。

5.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子项目:根据市大数据局要求,普查现有的信息系统,梳理各项业务数据,逐步开展数据目录的编制工作。梳理需共享数据类型,并与综合行政执法局、气象局进行初步对接,同时已对接浙江省用水用气报装平台并完成部署工作。

6.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子项目:组织实施节水控漏专题培训16 期,培训单位来自16 省共49 家水务企业,培训人数达到504 人,通过输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经验和开展技术交流,服务行业节水。

三、阶段试点成效

1.管网漏损持续稳定。在年初面临严重雨雪冰冻恶劣天气导致第一季度漏损率有所反弹的情况下,依托试点项目建设,通过安装流量计、升级补装远传大表、增补噪声监测仪等手段累计发现漏点1430 处,供水管网漏损率始终稳定在5%以下,截止三季度漏损率为2.97%,实现了漏损率长期稳定维持在5%以下的项目目标。

2.智能检漏成效凸显。本次试点项目中,广泛应用了噪声监测仪,它能够代替人工检漏,在夜间自动唤醒,采集供水管网夜间噪声数据,实时上发至渗漏预警平台。检漏人员白天登录系统,查阅噪声音频、频谱分析,根据设备定位有针对性的进行人工听漏复查,大大提升了检漏效率!也转变了检漏人员夜间人工听漏、逐线排查的工作模式,改善了检漏人员的工作环境。截止11月初, 通过渗漏预警系统主动预警,及时检出漏点81 处,其中DN100 及以上漏点67 处,占总漏点数的83%,其中DN400及以上口径漏点15 处,占总漏点数的19%。漏量大于10 方/时的重大隐患漏点8 处,检出10处各类疑难漏点。共计减少漏失水量281.2 万方/年,相当于绍兴水务9 天的日平均供水量,按居民水价折算,减少直接经济损失534 万,经济效益突出。

3.管道改造成效初显。在9 条道路老旧铸铁管网改造中,已完成香粉弄DN150 管和环城北路DN600 管1000 米改造施工。从改造结果来看,管道泄漏事件明显减少,管网运行更安全,加之新型管网监测设备安装,供水安全运行得到进一步夯实,相关区域居民热线投诉明显减少,居民用户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4.智能体系初具规模。试点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安装新型管网监测设备以及远程操控设备,对管网监测数据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实现远程管网水质冲洗、日漏损率智能监控分析等功能,阻止了水质污染等不良事件事态扩大,大大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供水管网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保障供水安全构筑了一道科技屏障。

四、下一步工作部署

(1)全力攻坚项目实施。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在样板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扩面,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做好专班化运作、动态化评估、全盘化统筹,深度开展1 个管理平台、9 大业务系统开发与硬件建设,重点推进漏控平台、漏控应用场景、网上营业厅的开发,争取年底前完成漏控场景的第一版建设,基本完成物联网设施安装建设,通过阶段性项目复盘,保障试点建设顺利推进。

(2)形成试点经验成果。总结梳理试点经验做法,分步分类编制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供水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导则、工作标准等,形成具有绍兴标志性和辨识度的供水数字化改革成果。利用云平台和VR 全景技术打造可参观可学习的样板场景,实现试点成果经验的在线展示。

(3)探索企业数字改革。以新城建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让更多“黑科技”能够建成落地,推动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的创新,推进智能装备应用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变革传统企业治理模式,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革,引领绍兴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将试点区域打造成为全国供水智能化漏损控制的行业标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效应,实现对整个供水行业智能化漏损控制水平发展从点到面的带动。

猜你喜欢

子项目漏点管网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空客A320 系列飞机大翼干仓燃油渗漏解决方案
海底管线漏点修复技术探讨
高含硫气井完井管柱多漏点泄漏规律与控制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