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疗效研究

2021-12-17陈肖王立坤刘卫东左志文

关键词:鲍曼菌素菌液

陈肖,王立坤,刘卫东,左志文

(1.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徐州221004;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医院,a.感控中心病区;b.药学部;c.感控管理部,山东临沂276000)

1991年国际共识小组将脓毒症定义为对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指出脓毒症可能是对多种感染原因的反应[1]。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共同修订新版脓毒症定义: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2-4]。脓毒症以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点[1],具有高病发率和致死率,疾病进展迅速,2017年脓毒症相关死亡数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9.7%[5]。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源、机械辅助治疗恢复器官功能是治疗的主要环节[6]。多黏菌素B 破坏细胞外膜引起细菌死亡,CHINET 数据保持不动杆菌属低耐药率[7-8]。鲍曼不动杆菌近年在院内暴发流行,易造成院内危重病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都会导致严重的脓毒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腹腔内和泌尿道感染[9-10]。

TAK-242是特异性TLR4抑制剂,下调TLR4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抑制NO,TNF-α和IL-6的产生[11-13]。有研究证明TAK-242可以作为潜在的脓毒血症治疗药物,并在人体中安全有效[14]。多黏菌素B是一种环形阳离子多肽,Tsuzukit等报道多黏菌素B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TNF-α、IL-6 有关,一方面是由于多黏菌素B 对LPS的中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其对LPS活化的信号转导通路NF-κB的下调有关[15-20]。

近年来该菌在院内广泛流行,多黏菌素B 是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除了直接抗菌作用,还化学计量地与细菌脂多糖的脂质A部分结合,也可通过囊泡接触途径,使得细胞内外膜之间的成分交叉,导致细菌膨胀、溶解[21-23]。Toll样受体(TLRs)是微生物组分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24],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TLRs信号途径能通过依赖和非依赖性My D88两条传导途径激活NF-κB调控炎症因子基因转录,刺激大量内源性因子释放引起细胞级联反应,脓毒症中存在TLRs信号途径的异常活化[25],说明TLRs通路在脓毒症中参与炎症进程,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分泌[26-29]。

本研究用鲍曼不动杆菌腹腔注射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以TLR4/NF-κB/IL-6 等炎症通路为切入点,通过多黏菌素B、TAK-242干扰LPS-TLR4结合探究多黏菌素B 和TLR4抑制剂对脓毒症的影响及机制。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 标准菌株),北京浦然进出口有限公司。8 周龄SPF 级雄性Wister大鼠,体重250~280 g,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10,斯贝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多黏菌素B(国药准字H31022631,每瓶50 mg),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TAK-242,美国Med Chem Express公司。

Rat PCT ELISA 试剂盒、Rat CRP ELISA 试剂盒、Rat TNF-αELISA 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公司;Rat IL-6 ELISA 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NA 提取试剂盒,上海依科赛公司;逆转录和qPCR 试剂盒,沃卡威(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兔 抗 NF-κB P65、兔 抗 p-NF-κB P65(ser536),美 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 司;HRP标记山羊抗鼠/兔二抗、内参beta-actin,武汉三鹰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设计合成。

细菌培养箱,SHZ-82 型,常州智博瑞仪器;血液分析仪,ADVIA 2120i型,德国西门子公司;酶标仪,Thermo Multiskan FC 型,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荧光定量PCR 仪,罗氏480II型,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PCR 仪,依科赛IT041-0002 型,依科赛生物科技太仓有限公司;图像拍摄仪器,SAGE CREATION mini chemi型,岑祥股份有限公司;显微镜和成像系统,日本尼康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菌液浓度确定和脓毒血症模型的建立

测波长600 nm的OD 值,取4组菌液浓度分别为,5×108,1×109,1×1010,2×1010CFU·m L-1,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每组10只,予以不同浓度的细菌溶液10 mL·kg-1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大鼠饲养环境12 h光暗交替,自由饮食饮水,观察大鼠一周生存率及精神状态等,选绝对致死剂量为最终浓度后,以菌悬液10 mL·kg-1腹腔注射造模。

1.2.2 分组与给药

选定最终浓度后取5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以下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M 组),腹腔注射鲍曼不动杆菌;模型+多黏菌素B组(PB组),注射菌液30 min后尾静脉注射3 mg·kg-1多黏菌素B;模型+TAK-242 组(TAK 组),注射菌液30 min后尾静脉注射3 mg·kg-1TAK-242;模型+多黏菌素B+TAK-242 组(PB+TAK 组),注射菌液30 min后尾静脉注射多黏菌素B和TAK-242,两药间隔10 min。

1.2.3 一般观察

5组大鼠按分组注射液体后0、2、4、6、8、10、12 h检测肛温,观察大鼠呼吸频率、精神状态、行为活动和有无腹泻等,开腹后观察腹腔脏器等一般情况。

1.2.4 血液指标

1)注射菌液12 h后取各组大鼠,水合氯醛过量麻醉。麻醉后暴露腹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腹主动脉取血。EDTA 抗凝管采血1 mL左右进行血常规检测。

2)取大鼠新鲜抗凝全血,用两倍体积的PBS稀释全血充分混匀。吸取100μL 血液均匀涂在血平皿中,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37℃培养过夜。培养24 h后将培养皿取出进行拍照和克隆计数。

3)留取足量血清,拿出试剂盒恢复室温后将标准品梯度稀释,每个反应孔中加入100μL标准品和样本液,37 ℃孵育1.5~2 h后弃液甩干,加入100 μL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37 ℃孵育1 h后弃液洗板,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100μL,孵育后洗板,加入90μL 底物溶液,避光显色15~30 min,最后加入50μL 终止液,于450 nm处读取OD 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各孔样品CRP、PCT、IL-6、TNF-α的浓度。

1.2.5 组织病理(HE染色)

动物分组同上,每组随机选3 只,取新鲜组织肺、肝、肾、脾、肠固定于4%多聚甲醛24 h以上,梯度乙醇脱水:75%乙醇4 h—85%乙醇2 h—90%乙醇2 h—95%乙醇1 h—无水乙醇I 30 min—无水乙醇Ⅱ30 min—醇苯5~10 min—二甲苯I 5~10 min—二甲苯Ⅱ5~10 min—蜡I 1 h—蜡Ⅱ1 h—蜡Ⅲ1 h。石蜡包埋后切片,片厚4μm,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镜检。

1.2.6 用RT-PCR 检测PBMC中TLR4受体m RNA的表达情况

动物分组同上,每组大鼠取1 mL 新鲜抗凝全血,用等体积的PBS稀释全血上下颠倒混匀,在离心管中加入3 mL Ficoll分离液,将稀释后的血液平铺到分离液液面上方,3 000 r·min-1离心,离心25 min。离心后吸取白膜层细胞到15 mL洁净的离心管中,10 mL PBS或细胞洗涤液洗涤白膜层细胞。250 g,离心10 min。重复2次弃上清,用5 mL的PBS重悬细胞,1 500 r·min-1离心10 min后,弃上清,将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80℃保存。

PBMC解冻后Trizol法提R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加入反应体系进行操作,以β-actin为内参,用2-△CT表示5组大鼠PBMC 中TLR-4的m RNA相对表达量,扩增条件:95 ℃,预变性10 min,开始40个循环:95 ℃20 s、58 ℃30 s、72 ℃20 s;然后95℃1 min、58℃30 s、95℃30 s终止反应。每组样本重复3 次,取平均值。β-actin基因引物F:5′-CTGAGAGGGAAATCGTGCGTGAC-3′,R:5′-AGGAAGAGGATGCGGCAGTGG-3′;TLR4 F:5′-TTGCTGCCAACATCATCCAGGAAG-3′,R:5′-CAGAGCGGCTACTCAGAAACTGC-3′。

1.2.7 用Western Blot检测PBMC中NF-κB蛋白及s536位点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

分离PBMC 同上,取50μg 组织进行液氮研磨,加入适量裂解液和PMSF,在冰上进行超声破碎,4 ℃离心取上清,用BCA 法测定蛋白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聚偏二氟乙烯(PVDF)转膜,转膜结束后,TBST 洗涤3次,每次1 min。封闭后一抗孵育4 ℃过夜,TBST 洗涤5次,每次10 min。二抗25℃孵育1 h。TBST 洗涤5次,每次10 min。用ECL发光显示剂曝光显影,图像拍摄仪器扫描分析,计算NF-κBp65和p-NF-κBp65的相对表达量,用目的蛋白灰度值与β-actin灰度值的比值表示。

1.2.8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5.0 软件分析结果,以Graph Pad Prism 8作图,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组重复3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浓度菌液选择

实验研究2004年出现第一例予以小鼠腹腔注射鲍曼不动杆菌建立脓毒血症[30],通常研究大鼠或小鼠肺部气管喷入107~109CFU·m L-1细菌菌液建立肺源性脓毒症模型[31],腹腔注射大肠杆菌[32]、或临床分离出的Ab、或静脉内注射[33-34],但不同细菌不同造模方法对实验对象的绝对致死剂量不一致,不同菌株的毒力致病性也不尽相同。鲍曼不动杆菌本身属于条件致病菌,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而且细菌繁殖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机体能识别并清除该菌,不会造成严重感染。

为了选择合适的造模浓度,本次实验设定4组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菌液浓度,均予以10 mg·kg-1腹腔注射,前两组大鼠一周内生存数没有变化;2×1010CFU·m L-1组大鼠注射该剂量鲍曼不动杆菌后在24 h内一组完全死亡,说明大剂量细菌腹腔注射造成急性感染,侵袭腹腔脏器且进展快速;1×1010CFU·m L-1的浓度菌液使大鼠在24 h内死亡60%,48 h内死亡100%,提示不同个体对鲍曼菌株抵抗力有差异,后两组病情进展状况更符合脓毒症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的特点,为了利于大鼠感染后取材,最终选1×1010CFU·m L-1为造模浓度进行后续实验。

2.2 大鼠一般特征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共分为5组,模型组大鼠注射鲍曼不动杆菌6 h后出现呼吸急促、扎堆、精神状态差不愿活动,个别大鼠出现腹泻。大鼠肛温检测发现,大鼠在注菌后2 h大部分出现肛温升高,4 h和6 h肛温持续下降,6 h后趋于稳定。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6 h后肛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例如空白对照组(C组)和实验对照组(M 组)比较,6、8、10、12 h,有差异(F=10.4~13.63,P<0.01),同一组内4、6、8、10、12 h体温和0 h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图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肛温的比较(n=10,±s)Fig.1 Comparison of ana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each group(n=10,±s)

2.3 各组大鼠血液指标的比较

5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67.76,P<0.01),实验组和C组比较,实验组细菌计数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B组、TAK组、PB+TAK 组和M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组和TAK 组、TAK 组和PB+TAK 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

图2 各组大鼠全血细菌计数的结果比较(n=10,)Fig.2 Comparison of bacteria counts in the whole blood of rats in each group(n=10,)

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淋巴细胞比率(LYM%)、血小板计数(PLT)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6、29.59、24.86、141.83,P<0.01)。PB 组、TAK 组、PB+TAK 组与M 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和LYM%指标实验用药3组间比较TAK组和PB+TAK组有差异,PLT 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造模加药对各组大鼠血细胞的影响(n=10,±s)Fig.3 Effects of modeling and drug addition on blood cells in each group(n=10,±s)

造模加药对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n=10,±s)见图4。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5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2.78、12.55、72.20、36.54,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3 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P、IL-6指标PB组和PB+TAK 组、TAK组和PB+TAK 组比较有差异,TNF-α指标PB 组和PB+TAK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炎症因子PB组和TAK 组间均没有差异(P>0.05)。

图4 造模加药对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n=10,±s)Fig.4 Effect of modeling and drug addition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ats(n=10,±s)

以上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ELISA 检测炎症因子均有差异,模型组全血细菌计数达到(300.50±27.60)CFU·(100 mL)-1,空白对照组阴性,说明腹腔注射鲍曼不动杆菌后大鼠存在菌血症,通过腹腔造成血流感染继而建立全身感染模型是可行的,为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提供实验基础。

2.4 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造模加药对老鼠组织的影响见图5。经HE 染色可见C组肺肝肾脾肠组织结构正常;M 组肺气管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壁增厚,肝细胞水肿变性,肾小管变性萎缩坏死,脾脏红髓增生;PB组可见干细胞坏死,部分肾小管变性萎缩坏死,脾脏红髓增生;TAK组与PB+TAK组大量肾小管细胞、脾脏细胞坏死。

图5 造模加药对大鼠组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model making and drug addition on rat tissue

2.5 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NF-κB 表达水平的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组大鼠PBMC 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27.58,P<0.01),TLR4抑制剂TAK 组的mRNA 表达水平最低;C组和其他四组间比较有差异,M 组和用药3组间均有差异,PB组和TAK 组、TAK 组PB+TAK 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

图6 造模加药对PBMC中TLR4 mRNA的影响(n=10,±s)Fig.6 Effect of modeling and dosing on TLR4 m RNA in PBMC(n=10,±s)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图7。结果显示,5组大鼠PBMC 中NF-κBp65和s536位点磷酸化NFκBp65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34.32、61.59,P<0.01),两两比较除PB 组和TAK 组的NF-κBp65表达没有差异(P>0.05),TAK 组和PB+TAK 组的p-NF-κBp65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两两比较NF-κBp65及s536位点p-NFκBp65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7。

图7 各组大鼠NF-κBp65和p-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n=10,±s)Fig.7 Relative expression of NF-κBp65 and p-NF-κBp65 protein in rats of each group(n=10,±s)

3 结语

通过TAK-242特异性抑制TLR4介导的信号转导,探讨多黏菌素B 单用和联用对TLR4/NF-κB炎症通路的干预机制,结果显示单用多黏菌素B 可以通过下调TLR4 m RNA 和下游蛋白NF-κB、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CRP、PCT 等炎症因子表达,联用效果优于单用。以上结果提示TLR4/NFκB炎症通路参与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发病过程,多黏菌素B有效清除细菌,治疗脓毒症潜在机制是可能通过TLR4/NF-κB 信号通路减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大鼠的炎症,并能在脓毒症早期减轻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避免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后续可收集临床样本进一步探讨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鲍曼菌素菌液
颅内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检测中生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Bonfire Night
Chronic airspace disease:Review of the causes and key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喜庆的春节
沙门菌和志贺菌通用增菌液增菌效果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