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彝族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造型研究

2021-12-17郭俊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武定武定县支系

郭俊杰,赵 明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105)

楚雄彝族是云南中部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的民族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民族风情绚丽多彩。由于支系、方言繁多,使楚雄彝族服饰的款式丰富、种类繁多、图案复杂、色彩多变。彝族在楚雄地区现被划分为十三个彝族支系,各个彝族支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习俗风尚、文化传统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导致了各个支系的服饰样貌皆有所不同。虽然目前已有关于楚雄彝族服饰研究的相关文献,但大多是按地区对楚雄彝族服饰笼统地进行分类研究,由于楚雄彝族十三个支系的服饰样貌皆有所不同,按地区将服饰笼统地分类并不能区分每个支系的服饰样貌。本论文通过下乡调研,经过先后四次前往楚雄地区实地调研,考察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楚雄州博物馆等,并进行调研,通过拜访了多位收藏家与民族服饰传承人,并取得传统与现代的武定县彝族纳苏支系服饰样本,对纳苏支系服饰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究武定县彝族纳苏支系服饰的历史变化。此外,对于对武定县彝族纳苏支系服饰进行研究可以提供梳理其他楚雄彝族支系服饰的研究方法,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楚雄彝族服饰类型

楚雄彝族是云南中部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的民族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民族风情绚丽多彩。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地理枢纽,地处于云南中部的心腹之地,是中国彝族几大方言区的交汇地带。楚雄的地理因素使该地域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也使该地区的服饰款式丰富,种类繁多,图案复杂,色彩多变。

楚雄地区的服装早年“男女不分,皆披羊皮”,披火草麻制作的贯头衣[1]。随着时间、经济、文化的发展,楚雄彝族的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楚雄彝族男子主要服宽大的对襟短上衣,下装着裤,服饰样貌日趋时装化。楚雄彝族女子服饰则款式繁多,基本款式为右衽长袖上衣,腰间系围腰,配长裤,头戴绣花帽或缠布帕,脚穿绣花鞋。女装上衣领的袖襟边缘、围腰的四周、裤脚部分皆绣有图案,多以花卉图案为主,代表性纹样为马缨花图案和镰钩纹图案。楚雄彝族妇女的头饰就多达四十余种,不同地区绣花帽的样式是不同的,如武定地区的绣花帽叫鹦鹉帽,永仁地区的绣花帽叫鸡冠帽,大姚地区的绣花帽叫鱼尾帽等,这也成为区分楚雄各个地区服饰的鲜明标志。

楚雄彝族服饰基本分为龙川江式、武定式、大姚式三个基本类型[2]。

1.1 龙川江式

龙川江式服装是楚雄州南部龙川江流域附近的双柏、楚雄、南华、牟定等地区穿着的服装款式。

龙川江式服饰女装上衣的基本样式为右衽窄袖短衣,也有对襟样式,颜色多为浅色。外套多着深色坎肩,下装配长裤,腰间系围腰。围腰多有银链装饰,且四周绣满图案。包头多用银泡、银链、流苏、绒球等装饰。

1.2 武定式

武定式服装是楚雄州东部的永仁、元谋、武定、禄丰以及昆明的禄劝、富民、曲靖的寻甸等地区穿着的服装款式。

武定式服饰女装上衣的基本样式为右衽窄衣,领袖襟边缘皆绣有图案。下装配长裤,裤脚处有刺绣和缎带装饰。腰间系围腰,围腰的四周、绑带皆绣满马缨花、山茶花图案。头饰为绣花帽,不同地区绣花帽样的式是不同的,如武定地区的绣花帽叫鹦鹉帽,永仁地区的绣花帽叫鸡冠帽等,元谋地区的绣花帽叫樱花帽,禄丰地区的绣花帽叫蝴蝶帽。

1.3 大姚式

大姚式服装是楚雄州西北部部的大姚、永仁、姚安等地区穿着的服装款式。

大姚式服饰女装不同于武定式和龙川江式,上衣的基本样式为右衽大襟短衣和斜襟短衣,下装配长裤或中长裙,头戴鱼尾帽。女装色彩艳丽,该地区女装善于运用彩布拼接工艺和贴补工艺,镶嵌以不同的几何图案,图案有回纹、卐字纹、钱纹等,数条层叠,风格古朴,好似文化密码一般记录着民族的历史。

2 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造型

2.1 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概述

楚雄彝族的纳苏支系,也称纳苏颇,被称为黑彝族,其在2 000多年前彝族君长笃慕分支后布部和默部开始便沿用尼颇和纳苏颇的自称,后一直延续至今。楚雄彝族纳苏支系主要分布于楚雄的武定、元谋、禄劝等县境内。纳苏作为楚雄彝族支系中的贵族支系,是新中国成立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统治阶级,其服饰雍容华贵,且云南楚雄作为几大方言区的交汇地,文化往来密切,服装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纳苏支系服饰款式丰富,具有种类繁多,图案复杂,色彩多变的特点,并有着汉族文化、彝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迹象。

2.2 传统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造型与形制

传统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由右衽大襟长衫、百褶裙、三角包、鞋子构成整套造型。长衫圆领右衽,小“A”廓形,长度过臀,衣服下摆高开衩,袖子挽起至腋下点。长衫领口及门襟边缘绣有马缨花缠枝纹和镰钩纹装饰并镶滚布条边饰,下摆开衩处有贴补工艺制作的如意纹样;袖口绣有花卉缠枝纹,运用的是彝族的数纱绣工艺。百褶裙长度及脚踝,由两部分拼接而成,腰头部分由3块布竖向拼接而成,下摆部分由31块布竖向拼接而成,下摆的裙褶非常细密。三角包包身绣满马缨花,包身底部配有流苏装饰。绣花鞋为尖头船型鞋,鞋身绣满马缨花图案装饰。整套服装层次分明,配色和谐素雅,在视觉上有节奏变化。

2.3 现代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造型与形制

传统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由右衽大襟长衫、长裤、围腰、鞋子构成整套造型。长衫圆领右衽,长度过臀,衣服下摆高开衩。长衫领口、袖口及门襟边缘绣有马缨花、如意纹、盘长纹等装饰并镶滚布条边饰,下摆及下摆开衩处有贴布。围腰形制多为“凸”字型,也有方形样式,围腰上有刺绣装饰,多为马缨花、如意纹、盘长纹等吉祥纹样。长裤的长度及脚踝,裤脚部分有用十字挑花工艺绣的格纹和灯笼纹、平绣的马缨花装饰并镶滚布条边饰。绣花鞋为尖头船型鞋,鞋身绣满马缨花图案装饰。帽饰方面,年轻女子多戴鹦鹉帽,已婚妇女多戴青布包头。整体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较大,由过去的上衣下裙的款式变为上衣下裤搭配围腰的款式。该地区之前流行的传统百褶裙、佩饰三角包已经鲜有出现。

3 武定县纳苏支系服饰的结构

武定县纳苏支系服装最明显的结构变化是长衫结构由原来的“前后衣长一致”的样式变为“前短后长”的样式。

3.1 传统武定县纳苏支系女服的结构

样本一(图1、图2、图3)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武定县纳苏支系女服,服装出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白璐乡,现为收藏家温浩东收藏。据考察,该套传世纳苏支系女装的年代较早,过去是地主阶级的款式,为贵族女性出席重大节日或活动时的穿着。

图1 武定县白璐乡纳苏支系女套装实物图

图2 武定县白璐乡纳苏支系女衫款式图

图3 武定县白璐乡纳苏支系女衫结构图

长衫为传统的平面十字结构,前后衣长同为97 cm,通袖106.5 cm,袖口33 cm,下摆弧线偏直,下摆宽81 cm,侧缝加三角形布块放摆,侧缝开衩40 cm。圆领右衽“厂”字型大襟,领口直径为11 cm,里襟为了节省布料只到衣长的中部,里襟周围未包边处理。袖子挽起至腋下点,挽起部分长13 cm。

百褶裙腰围176 cm,有绳子做绑腰,百褶裙通长101 cm,裙身长60 cm,裙摆长40 cm。此套女装与众不同的是运用了绸缎作为裙摆的面料,其裙褶细密,极其费料。

3.2 现代武定县纳苏支系女服的结构

样本二(图4、图5、图6)为近现代的武定县纳苏支系女服,服装出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现为收藏家张丽琼收藏。据考察,该套现代纳苏支系女装大约制作时间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整体配色为蓝紫色,袖子与传统纳苏女装相比显得细长。

图4 现代武定县纳苏支系女套装实物图

图5 现代武定县纳苏支系女衫款式图

图6 现代武定县纳苏支系女衫结构图

长衫为传统的平面十字结构,前衣长为60 cm,后衣长为84 cm,通袖124 cm,袖口17 cm,前后身下摆皆为直线,下摆宽54 cm。圆领右衽“厂”字型大襟,领口直径为12 cm,立领高3 cm,里襟与前衣身平齐,里襟周围包边处理。长衫领、袖子、门襟、背面下摆边缘皆有马缨花、镰钩纹、盘长纹刺绣装饰。长裤腰围80 cm,裤长90 cm,臀围106 cm,立裆深34 cm,裤脚围50 cm。裤脚有近45 cm的马缨花刺绣、缎带花边装饰。

整体服装款式造型由过去的上衣下裙的款式变为上衣下裤搭配围腰的款式。如图6所示,长衫结构由原来的“前后衣长一致”的样式变为“前短后长”的样式。对比图7可以发现,现代武定纳苏围腰的造型与传统武定纳苏长衫下摆的造型相似,可以推测,围腰其实是传统服装长衫的下摆部。究其原因,由于传统纳苏长衫长度过长,不方便山间劳作,且外扩的下摆容易进入冷空气。于是武定纳苏支系的彝族人便将传统的长衫在腰部剪开,将剪下的布片两侧缝上长带,围腰便产生了。围腰不仅可以保护腰部,还可以在劳作时保护衣服不被弄脏,且方便清洗。

图7 传统武定纳苏长衫下摆与现代武定纳苏围腰对比

4 结语

本文通过查收集的实物样本进行测量与绘图,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武定县纳苏支系服装进行分析,发现其传统服装与现代服装最明显的结构变化是长衫结构由原来的“前后衣长一致”的样式变为“前短后长”搭配围腰的样式。反映了彝族人民生活的变迁,并影响着服装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武定武定县支系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痕 云南武定己衣大裂谷
武定县总工会:举行第一届职工气排球联赛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民族花开向未来
——武定民族中学校歌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浅谈武定县海绵城市
名震三迤武定壮鸡
武定县鲜切花发展探讨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