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耄耋老人的三个“第一次”

2021-12-16王珏婧戴薇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一次金山区换届选举

王珏婧 戴薇

11月16日一早,家住金山区张堰镇的王瑞芝老人带着丈夫的委托和两张选民证来到安东新村投票点,分别在丈夫袁功釪和自己心仪的代表人选的名字上画上圆圈,然后郑重地投下了选票。王瑞芝今年78岁,丈夫90岁,这两位耄耋老人投票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专程前去采访。

11月18日上午,穿过金山区张堰镇几座青砖黛瓦的古建筑,记者来到了袁功釪老人的家。这是一套面积不大,但被打理得干净整洁的房屋。从20世纪80年代起,袁功釪就和老伴居住在这里。就是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老人珍藏了68年的38张选民证。从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这些选民证和袁功釪一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38张选民证

选民证悉数被老人依据年代整齐地收集在一本硬皮集邮册内。这些选民证里,有21张属于袁功釪,另有17张属于王瑞芝。翻开集邮册,第一张“珍藏”便是1953年袁功釪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时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历经了68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跟随主人辗转多地,依然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没有丝毫破损和污迹。这张选民证上有一个黑色的边框,边框内上方印着“选民证”三个字,下方被分为三栏,从右至左分别为:投票的注意事项“凭证参加选举”和“只准本人使用”,选民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发放选民证的机构落款和时间。需要填写的部分是用毛笔手工书写上去的,字体娟秀;选民证落款为金山县张堰镇选举委员会,时间为1953年11月6日。那一年,袁功釪22岁。

继续往后翻看,选民证从旧到新,纸张从微微泛黄到如今光洁雪白,上面的字迹由手写变为打印。仔细回味,便可从中发现许多“端倪”,甚至可以窥见人大换届选举的历史变迁。袁功釪的选民证中,公章字样为“金山县”的有8张,分别为1953、1956、1958、1963、1984、1987、1990、1993年,除了1963—1984年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而缺失外,基本为“三年一选”;1996、1999、2001年的三张选民证上的公章字样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选举委员会”,此时基层人大代表仍为“三年一选”,而1998、2003、2006、2011、2016、2021年的选民证上,公章字样为“上海市金山区选举委员会”,区级代表换届选举已逐渐由最初的“三年一选”变为如今的“五年一选”,并且区、镇两级人大换届开始“同步”进行。除了这些人大换届选举选民证外,还有一些选民证是袁功釪参加居委换届时留下的。人大换届选举选民证的样式从1984年便基本固定下来,但2016年的选民证右下角多了一组数字“71-28”,说明在那一年,人大换届选举已经有了大小选区的划分。

袁功釪的故事,就从他的第一张选民证开始讲起。

1953年,第一次参加选举

1953年11月6日,袁功釪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选民。“那一年我刚被分配到金山县供销社。还是年轻小伙子啊,一听到要去选举投票,新鲜嘛,当然是很积极的,社里一连几天都在讨论这件事。”回想起第一次投票选举的情形,袁功釪记忆犹新,一边摩挲着泛黄的票面一边滔滔不绝,“没多久就是选举的日子了,那天全社都停工了,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到镇上的大剧场里投票。从没见过剧场里有那么多人,一个个拿着选民证排队,进了剧场就在你的证上敲个‘已选的章”。

“进去以后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投,台上就出来了一个主席和一个副主席轮流讲话,告诉大家要怎么投怎么圈。本来有些代表大家也不熟,又是等额选举,我和旁边的人也没多讨论就圈好了名字。”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等额选举制度,这种没有给选民太多选择余地的选举制度,被形象地称为“上边提名单,下边画圈圈”。面对第一次隆重又简单的投票,袁功釪虽然兴奋,但依然懵懂,对于手中拥有的人民权利也仅仅保有激动的心情。现场计票、唱票并宣布票选结果时,隆隆掌声回荡在张堰镇剧场内久久不息。

“相当激动,很自豪。我们有选举权了,这多光荣啊!”散会后,袁功釪带着选民证回了家,没舍得扔,就将其夹进了一本书中。只读过3年书的袁功釪平日最大的爱好却是看书,此后的每次投票,他都将选民证夹在了书里,越夹越多。直到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重新整理这些选民证,全面找出并保存成册。

袁功釪继续回忆道:“你看,这张53年的选民证是我还在供销社的时候发的,这张56年的是我在药店当供方经理的时候发的,这张63年的是我在金山县百货医药公司当业务组长的时候发的,伊的选民证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有的。”袁功釪口中的“伊”便是他的爱人王瑞芝。

1963年,袁功釪与王瑞芝结婚生子,同时也参加了那一年5月的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第一次参加选举投票的王瑞芝还是在袁功釪的指导下投下了第一张选票,从此,每一页集邮册中就夹起了两张选民证。

从第一次手把手教妻子怎么投票到如今由妻子代为投票,袁老伯和王瑞芝始终将选举投票当作一件大事。“我也不懂怎么写,是他说选举特别重要,是我们的民主权利。听了他说的,我也相当激动。他还是我们部门的经理,大家都听他教要怎么投。本来大家参加投票就都很积极,他一动员就更主动去投了。”

1984年,第一次当选代表

“可能是我还有点知名度吧,在张堰待了10年,大家知根知底,都比较认可我。”这点“知名度”让袁功釪在1984年当选为张堰镇第九届镇人大代表。当时为了照顾已诞下二孩的妻子,袁功釪回到了张堰镇上的国营食品厂当记账员,并被推选为镇人大代表候选人。选举投票会上,第一次投票结果显示袁功釪与另一名候选人平票。在第二次投票中,因为“熟面孔”与“知名度”,他得到了大部分选民的选票。“当时我还把票投给了一个青年同志,毕竟年轻人更有热情做好当代表这件事。”

“当选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每年都要去开大会,听镇长讲政府工作报告,讲了包括商业、工业、手工业等镇里的情况。虽然和我的工作有点相关,但是又听不太懂,有太多需要学习了。”3年的代表工作让袁功釪既感到骄傲又有些遗憾,成为光荣的代表是源于选民对自己的认可,但有限能力无法满足他对于代表工作的期待。

“现在的人大代表不仅仅是开大会,在闭会期间还要履行代表职责,包括提建议、审议、表决、质询、视察等,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视察监督。”金山区张堰镇人大主席江海平告诉袁功釪。

2021年,第一次展示收藏

张堰镇东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朱红梅说,发现老人的这份珍藏,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早在上半年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东风居委向广大居民征集能够反映党和国家历史变迁的老照片、老物件时,袁功釪老人第一次将他珍藏了68年的选民证公布于众,那时,选民证的数量还是36张。刚刚完成的本市区和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又给老人家的收藏增加了新内容——两张崭新的选民证。

由于腿脚不便,袁功釪今年的投票选举依然由老伴“代劳”,这应该是王瑞芝第4次受丈夫委托投票。11月16日一早,王瑞芝便带着两张选民证来到投票站投票,随后小心翼翼地收起两张选民证,回家后夹到集邮册中,这才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袁功釪和王瑞芝参选的故事随着本次换届选举的结束告一段落。自今年5月,本市区和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16个区、108个乡镇,1270余万选民参与其中,依法选出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近1.4万人。在应登尽登、应选尽选的要求下,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到朝气蓬勃的青年,宣传动员之广泛、群众参与热情之高涨,前所未有。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区选举办副主任汤美娣说:“今年金山区的户籍选民登记率是98.67%,較2016年有所提高,基本做到了应登尽登、应选尽选,宣传氛围更浓,选民参与度也更高了。”

袁功釪的选民证无言地讲述着中国的民主故事,它们鲜活、生动,看得见、摸得着,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留下了注脚,一面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一面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第一次金山区换届选举
我与风的故事
中国教育学会与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签约共建艺术教育实验区
彭奕欣
一图读懂贵州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举办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学习班
天水市麦积区人大常委会督查指导区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我省将启动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