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关联”,让课外阅读课程化有章可循

2021-12-16游爱金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引子范本原著

游爱金

统编教材背景下,课外阅读课程化势在必行。然而,如何打破课堂壁垒,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教学,并使之与课文学习珠联璧合,真实推动学生持续性阅读?这是当下阅读教学改革需要直面的困境和难题。实践证明,以关联为核心抓手的“引子范本教学”是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有效途径。引子范本教学是指在课标指引下,把课文当引子教,运用关联思维“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长篇作品或整本书,努力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所谓关联,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发生牵连和影响。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为了促进持续性的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引子范本教学实施过程中致力探寻“特定的节点”,这个“节点”能够“连接”起由“引子课文”(具有引子功能的课文,下文简称“引子”)引发或创生的广阔的课外“信息资源”(即相关文本、整本书,下文简称“引文”)。这一“连接”发掘出引子与引文之间的“牵连和影响”,从而结构起系列化的阅读课程资源网络,组成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继而通过“1+X”的办法有效架构课内外融通的阅读通道,促进学生进行课内外连通的持续性阅读。关联学习理论指出,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关联性越强,认知效果越大。以此观照引子范本教学,即引子与引文之间关联性越强,关联的“节点”越多,学生的阅读期待越高,表现得越想读你引出的那些超文本读物。那么,根据“节点”的选择与“连接”方式的不同,关联在引子范本教学中的运用就有了横向和纵向之分。

本文站在关联理论视角,拟从横向关联教学和纵向关联教学两大领域,探讨引子范本教学如何落实课外阅读课程化。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一、纵向关联:促使原著阅读课程化

叶圣陶先生说,“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这充分表明学习一篇短小的选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通过“单篇短什”学习,转而阅读“长篇巨著”,是建构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纵向关联”教学正是对叶老的长篇阅读理论的重要实践。“纵向关联”,指的是凭借教科书中的节选文,多角度建构能“连接”原著阅读的“节点”,在原著中展开纵深化探索,建构引子范本教学课程。因为节选型选文截取于原著(长篇作品),或许它是其中一个事件渲染,一个人物描摹,一个场景特写等,所以与原著(长篇作品)之间保持着前后衔接、情节勾连等千丝万缕的直接联系。顺着这种作品间“血脉相连”的“经络”,不断溯源探流,向着原著的“青草纵深处漫溯”,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纵向关联教学模式主要为“节选”文本而设计。也就是说,当引子是节选文时,引文就指向原著(长篇作品)。现在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为例,阐明如何通过引子范本进行纵向关联,促使原著阅读课程化。

(一)以“情节”为“节点”,引向原著阅读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一篇节选文,在情节发展上,不可能斩得断与前文后文之间的联系。那么,就以“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情节为“节点”进行上下探索,“连接”前后章节,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首先,对比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得知“精彩片段”只是节选,只是部分,不是全部,从而激发学生探知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兴趣。其次,这个“精彩片段”对应整本书的哪个部分呢?引导学生对照整本书目录,探寻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通过比对目录,检索阅读,把握到精彩片段选自原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第32章《“大家快起来,孩子找到了!”》。其三,引导学生深入故事情节探究:“在这个情节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在这个情节之后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想知道结局如何吗?”这些问号深深吸引着学生,触动阅读兴趣,自觉把节选文放到整个故事中,展开逆推阅读或顺序阅读。

(二)以“人物”为“节点”,引向原著阅读

以人物建构阅读网络“节点”,在原著中展开纵深探索,极其有效地促使原著阅读课程化。阅读长篇作品要引导学生学习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的立体丰满,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事风格、感情世界等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阅读要进入课程,怎样从关注人物这个角度推进纵向连通阅读呢?教师要抓住导读部分提纲挈领的问题“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人物身上。首先,阅读故事梗概,总览人物概貌:“汤姆·索亚是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是怎样评价的?”学生迅速发现其中人物评价──“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其次,阅读精彩片段,获取人物特写:“汤姆·索亚真如梗概中所介绍的那样吗?在精彩片段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汤姆?”学生从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看到这样的汤姆:身体虚弱,却依然眉飞色舞,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理上获得的极大满足。从而印证了梗概对汤姆形象的提炼:汤姆是一个“淘气的机灵鬼”。其三,引向整本书阅读,感受立体人格:“一个精彩片段,我们认识的只是汤姆性格的冰山一角。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汤姆的五次大历险,马克·吐温用了三十五章写成,你又能從不同的故事经历中看到怎样的汤姆呢?”学生因为喜欢形象鲜活的汤姆而走进整本书阅读。

(三)以“语言”为“节点”,引向原著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之所以历经百年魅力不减,与流淌在文字间的那份轻松、幽默而又略带讽刺夸张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关系。而这种浪漫有趣、有惊无险的描述,恰恰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恰恰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敏感点。引子范本教学就要随时捕捉这种语言敏感点作为“节点”,触发阅读兴趣点,进而抓住培养阅读兴趣这个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点燃阅读原著的热情,撬动整本书阅读。

可以分两步来实施。第一步,捕捉“节点”,形成认识。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对比阅读,学生发现不足百字的梗概成为巨大悬念。因为马克·吐温笔下的一个精彩片段都能展开如此丰富细腻的情节,刻画出如此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整本书里又蕴藏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呢?学生阅读的兴趣陡然上升。教师就以发现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为“节点”,引导学生关注引子中作者的言语表达风格。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大悲”和“大喜”两个片段哪里写得精彩?接着,全镇人们的哪些表现令你感到意外、有趣?通过对比阅读,发现悲与喜的强烈反差使故事充满了喜剧气氛。这样的语言玩味使得故事读起来更加饶有兴味,学生不由得更加折服于作者敏锐的觀察和传神的表达,更加喜欢马克·吐温式的幽默和夸张。第二步,迁移“连接”,印证认识。“就在这个精彩片段中,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马克·吐温的这份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带着前文的阅读体验,自主走进汤姆讲述历险情节,感受到作者的表达风格。有了这个初步的阅读经验,教师将感受语言的触角再往原著伸开去:“像这样的表达只表现在这个精彩片段中吗?请同学们对照整本书的目录,找读其他故事章节,你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作者这种能够带给我们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的语言风格呢?”学生带着印证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的好奇,循着语言感受的探究路径,走进《汤姆·索亚历险记》,开启原著阅读。

特级教师许发金说过,“在引子范本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而要把目光放长远些,整本书是长河,节选是细流,当通过细流把孩子们引入长河,通过长篇的阅读,他们对文本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吸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纵向关联”教学积极践行这个理念,通过一篇课内节选文,从“情节”“人物”“语言”等不同视角架构支点,使阅读从“细流”引向“长河”,实现“以一带三”(即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发展)的语文学习高阶目标。

二、横向关联:促使类文阅读课程化

所谓“横向关联”,是指引子与引文之间都是独立完整的作品,彼此之间因为某种关联而建立联系,从横向上打通文本之间阻隔,建构起引子范本教学课程资源网络。“横向关联”阅读资源,主要包括与引子相关联的同主题文章、同文体特点文章、同时代背景文章、同作家作品或不同作家同质作品等,这种种同类或相似类的作品统称为“类文”。下面以《搭船的鸟》这一篇引子课文为例,多线索连接资源,实施横向关联教学。

(一)以“选篇”为“节点”,引向整本书阅读

教材中的“选篇”文本有别于“节选”文本,它们是从经典选文集或文学作品选集中精选出来而入编教材的独立文本,它们与整本书之间没有横向关联,只有纵向关联。引子范本教学认为,当引子“1”是“选篇”时,可以选择含有“1”在内的文学作品选集作为引文“X”。通过引子《搭船的鸟》的脚注“本文作者郭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展开探索,发现其选自著名作家郭风的童话散文集《搭船的鸟》。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儿童读物,被纳入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必读书目。那么,我们就借助引子和引文童话散文集《搭船的鸟》之间的选篇与整本书的关系,实施整体化设计,进行“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采用检视阅读策略,出示童话散文集《搭船的鸟》的目录,让学生进行检索性阅读。学生从目录中检索到自己要学习的《搭船的鸟》就在其中,不由得眼前一亮,而且课文竟然与整本书同名,自然更加好奇。其次,阅读引子之后,再次对照目录,其他选篇同样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相机点拨:“《孙悟空和我的爷爷》《天使的农场》,多么富有传奇色彩的标题,写的是什么呢?《抽屉里的晚上》《虹的滑梯》,这又是怎样的童话世界呢?”充满童趣的篇章题目一下子就成为新的“引子”,勾起学生的阅读馋虫,引发了阅读期待。这样,引子就不是孤立于整本书外的文本,且整本书因为引子水到渠成进入课堂,实现童话散文集《搭船的鸟》课程化阅读目标。

(二)以“主题”为“节点”,引向多文本专题阅读

“横向关联”阅读资源的建构渠道比较宽泛,除了基于教材选文是“选篇”,可以连接整本书阅读的建构方式之外,还可以发掘选文的各种主题,在课外探索相关联文章,促使专题阅读课程化。

1.以语文要素为“节点”,“连接”同质文本阅读。引子《搭船的鸟》所在的单元是个特殊单元,指向习作表达的主线非常鲜明,从单元导读到选文,到习作例文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等学习内容,始终贯穿着“留心观察”这一主题。那么落实到《搭船的鸟》这一课的具体语文要素是什么呢?从课后练习中我们可以提炼本文的语言要素有两点:一是“体会细致观察”,二是“学习有序表达”。再联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确立“细致观察与表达”主题,并以此为“节点”在课本之外展开同质文章的探索,“连接”同质同题的菁莽的散文《翠鸟》,同质不同题的著名作家郭嗣汾的散文《蜻蜓》等,编织阅读资源网,实施教学。首先,聚焦“观察”,学习“抓住特点,有序观察”。“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观察这只小鸟呢?又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呢?”经过研读得出结论——作者观察有序:先整体,再部分。紧接着教师适时连接《翠鸟》拓展阅读,加深认识“抓住特点,有序观察”。其次,聚焦“表达”,学习“抓住特点,有序表达”。学生再读核心语段,关注语言表达特点,发现正是因为观察得有序,所以作者的描写也是有序的:先概括后具体。然后再推进《蜻蜓》的略读。在同质文本的阅读中,学生不断加深对“抓住特点,有序表达”的理解与吸收,并内化成语文学习经验。

2.以“人文素养”为“节点”,“连接”同类文本阅读。统编教材在单元编排上区别于传统教材的一个创新之处,就是采取“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这样的编排特点也为引子范本课程建构提供了着力点。《搭船的鸟》虽说以“留心观察”为主题训练语文要素,但是它的“人文素养”的主线并没有被忽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被本单元引用为单元导语,这不仅仅是对“留心观察”的导向,也是对欣赏美、向往美的启迪。也就是说,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更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搭船的鸟》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中所有细腻的描写,正是源于作者“会观察”“爱自然”的表现。基于这样的解读,我们可以凝炼阅读主题——“自然之美”,以《搭船的鸟》为突破口,选取朱自清的《绿》、郭风的《松坊溪的冬天》、老舍的《猫》、巴金的《海上日出》、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等,实施专题化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课内阅读半径。

3.以“题材选择”为“节点”,“连接”同题材文本阅读。《搭船的鸟》的写作对象是鸟,以鸟为题材的名家经典佳作有许多,教师可以“鸟的题材”为“节点”,横向勾连,建构课程,打开学生的阅读面。比如,选取与《搭船的鸟》同题材的课外文章,包括屠格涅夫的《鸽子》、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燕子》等,结构成因题材而关联的“同鸟异文”引子范本阅读资源。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印证教材中主体文阅读中学到的“细致观察”“有序表达”。

以引子课文的“主题”为“节点”,连接同质同类文本建构横向关联的课程资源的方式方法灵活,不限于以上三条路径。教师可以基于“文体感悟”角度建构横向关联课程;可以基于“构段形式”角度建构横向关联课程;还可以基于“修辞风格”角度建构横向关联课程。通过各种渠道的“连接”和阅读,不光加大阅读的“量”,还会促进对表达技巧的“质”的认知提升。

随着统编本教材的全面使用,“1+X”“海量阅读”已经是大势所趋。关联理论在引子范本教学中的运用,使“引子”与“引文”不再是资源孤岛,凭借恰当的“节点”和巧妙的“连接”,就能打通课堂内外的阻隔,建构起彼此融通和谐的阅读“朋友圈”,很好地践行“1+X”“海量阅读”,不断扩大阅读“朋友圈”半径。

(作者单位:福建柘荣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引子范本原著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用好语文范本引向课外阅读摭探
警察与赞美诗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浅谈基于范本的“三笔一体”书法教学
义乌大陈:打造康养小镇“范本”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