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急救护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21-12-15王明春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性反应系统性体温

王明春,周 青,尹 婷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湖北武汉430000)

小儿惊厥一般多发于婴幼儿群体,是由多种外部因素导致的患儿神经功能受损的急诊类病症[1]。新生儿由于神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故突发惊厥后侵袭神经系统,易损伤神经功能,引起痉挛、抽搐或者高烧等,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会并发脑出血、营养供应不足、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加重病情[2]。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则降低本病的复发率。该疾病在临床上的发作率为5%,但其复发率达40%,为此针对小儿惊厥的护理还需关注在急救过程中是否复发迹象,以及紧急抢救[3]。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急救护理需求也随之增高,由于涉及疾病的类型较广,急救工作复杂多样,护理任务艰巨,护理中需严密观察,制订合理的规划。目前,临床常采取系统性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效率、急救成功率。本文旨在研究系统性急救护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1日~2021年4月1日收治的108例小儿惊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惊厥患儿,符合国家惊厥诊断标准[4];②第一次采取系统性急救护理的患儿;③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悉知,且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其他慢性疾病或合并肿瘤者;②近3个月内应用与本研究相关方法者;③具有精神障碍或者资料丢失、不全者。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3(2.18±0.90)岁;对照组男26例、女28例,年龄1~4(2.21±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案,指导或辅助患儿采取仰卧位,纠正坐姿后输氧,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辅助手段,具体措施如下。①药物护理:新生儿易出现盲目用药的情况,护士向监护人耐心解释,讲解并发症发生情况,告知用药过程中可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其他紧急事项,帮助患儿科学、合理、系统的用药治疗。②心理护理:患儿配合性较差,故需专业的护士根据患儿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方案,如根据患儿的喜好,选择适宜的节目、玩具或音乐等,转移其注意力,同时指导家属陪伴患儿,悉心照料,但需提前与其沟通好,防止其过度沮丧或担忧,使家属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提高家属病情认知度,防止发生医护纠纷[5]。③出院指导:系统化的急救护理后,家属可自行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留下联系方式,若出现紧急状况及时与医院交流,由于惊厥具有高复发性的特点,故嘱家属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流感季节勿去人流量大的区域,防止病毒感染,一旦病情发作,需立即送往医院。④饮食护理: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的流质食物,鼓励其适当饮食、多饮水,禁食刺激性食物或冷食[6]。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惊厥护理:发生惊厥后,护士第一时间解开患儿衣领,清除口鼻腔异物,保障呼吸通畅,口腔内放置压舌板,防止咬破唇舌,做好吸氧准备。若吸氧中患儿呼吸节律不规则,则采取小流量吸氧;若患儿出现发绀,配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若患儿出现窒息,需及时刺激合谷、人中穴;若患儿出现抽搐,静脉通路选择较为粗直的血管,一次性穿刺成功;若出现持续性惊厥的发生,需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静脉注射地西泮,灌肠水合氯醛等,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②急救护理管理:组建护理小队,根据急诊患儿的数量与病情,配备合理的队伍安排抢救事宜。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治疗方案,定期检查,系统性地规划急救方案,准备好急救工具箱,工具箱需放于特定位置,以便查找,设立电话专线,防止线路繁忙。③发热护理:急救后需持续观察患儿身体状况,间隔时间<1 h,心率、体温平稳后,每5 h测量1次体温,使用乙醇或冰敷反复擦拭皮肤,达到降温的目的,为患儿提供物理降温,体温<38 ℃。若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变化需立即上报,护士认真填写患儿的身体指标表,以便日后查阅与病情监督报告。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系统性急救护理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抽搐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等。②采取患儿护理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血清分离技术,运用酶联免疫方法,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3.5~6.5 μg/L、白细胞介素-6(IL-6):56.37~150.33 p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740~1540 pg/ml,采取免疫比浊法测量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10 mg/L。

2 结果

2.1 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抽搐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抽搐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炎性反应状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炎性反应状况比较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由于体温激增造成神经细胞异常性代谢,增加患儿的血氧消耗,促进机体代谢,诱发患儿神经功能异常性改变,因此造成小儿惊厥的发生[7]。目前,学术研究中针对高热惊厥的致病原因尚无明确的说法,但在临床上多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由于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年龄较小,神经功能尚在发育阶段,不能有效识别外界刺激,可出现神经放电异常,引起小儿惊厥的发生[8]。急诊护理的关键在于效率、安全、可靠,尤其在小儿惊厥的抢救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急诊抢救对患儿的急救效果较差、效率低,护理组织性差,易耽误患儿病情,若不及时抢救,可引发神经功能障碍、智力缺陷等,不利于生长发育[9]。系统性急救护理具有专业性,在传统急救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惊厥护理、护理管理、体温护理等内容,通过强大的医护团队配以专业、特殊的护理管理模式,为急救患儿赢得更多时间,改善惊厥后的预后效果,为急救的成功开展奠定基础[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抽搐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系统性急救护理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抢救时间,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系统性急救护理快速调动医护资源,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后,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系统性急救护理可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以采取合理性的用药方案,改善患儿病情,缩短抽搐的持续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士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生理体征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医生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控制患儿的炎性反应,避免炎性因子指标过高,伤害到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智力缺陷或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不良后果。小儿惊厥急救的护理需严格注意患儿的体温变化、炎性反应,若出现体温快速升高、高烧不退等症状需引起医生、家属的重视,由于儿童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故需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只注重每一个护理环节,将护理做到更为周到化、细节化,才能在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中取得重大突破,为此在此方面的研究需医学者的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采取系统性急救护理能有效帮助患儿治疗小儿惊厥,辅助临床治疗,提高急救成功率,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避免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智力障碍的发生,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急救的护理质量,可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性反应系统性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