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疾病感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2-15李艳霞赵小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肝硬化维度疾病

刘 红,李艳霞,赵小兰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河南新乡453000)

肝硬化主要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目前我国肝硬化多由病毒性肝炎所致,病理学可见肝部组织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导致肝小叶组织受损,肝脏逐渐变硬、变形,最后形成肝硬化。肝硬化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且病情无法逆转的特点,随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肝癌,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承受着来自疾病的身体折磨,还承担着自身、经济、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心理压力[1]。心理压力的出现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惊慌等心理问题,致使其对诊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下降,临床也不断探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有效护理策略,以促进患者改善疾病感知,适应源自疾病的压力,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2-3]。2017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我们将压力-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58例肝硬化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的最新诊断标准者;②预计生存期>6个月者;③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者。排除标准:①需将合并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者;③调查期间数据不全,无法分析者;④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4(53.15±3.97)岁;病程(5.37±1.38)年;发病原因:酒精性13例,乙型肝炎性38例,其他7例。研究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33~75(53.79±3.86)岁;病程(5.41±1.32)年;发病原因:酒精性15例,乙型肝炎性37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后进行评估,住院期间进行肝硬化知识的口头教育,并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出院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解答患者疑问等[4]。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压力-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压力源寻找:自入院阶段起积极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自我疾病感知现状,并从中寻找压力源,常见的压力源包括恐惧疾病、经济负担、缺乏治疗信心、自尊心丧失、家庭或社会支持不足等[5]。②压力反应分析:在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并总结压力源出现时患者的压力反应特点,常见的压力反应包括沉默、孤独、焦虑、震惊、猜忌、否认、平淡、抑郁、愤怒等,可为一种反应,也可为多种反应[6]。③压力适应护理干预策略实施:基于患者评估及分析结果制订压力适应护理干预策略,争取家属配合,共同执行护理内容,为患者缓解内心压力,并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7]。首先采用面对面指导与集中教育两种模式为患者讲解肝硬化疾病知识,并教会其自我护理方法,强调疾病认知度的提高对维护自我健康的意义;其次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解释压力源引发压力反应的原因,必要时根据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方式缓解患者内心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8];再次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使其感受生活的乐趣及自身存在的价值,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为其制订个体化膳食处方,避免高蛋白饮食及过于粗糙、过烫的食物,以免增加血管破裂风险;最后分析患者目前病情及治疗现状,为其制订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自觉进行自我监测及护理,以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为康复创造有利条件[9]。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疾病感知:采用改良疾病感知问卷(IPQ-R)从3个部分进行评价,其中第一部分为14个基本症状的识别;第二部分为病程、预后、治疗信心、自我控制信心、疾病相关性、情感陈述、复发共7个维度,此部分共38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同意情况采用1~5分进行评价;第三部分为病因,包括生理、行为、心理、偶然、免疫、环境共6个维度、18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同意情况采用1~5分进行评价。各部分不同维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疾病感知能力越强[10]。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从心理障碍、躯体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4个维度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加以评价,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1]。

2 结果

2.1 两组IPQ-R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IPQ-R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GQOL-74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肝硬化为酒精、肝炎病毒、遗传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肝细胞而导致的具有迁延难愈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12]。肝硬化具有并发症多、病程长、进行性加重、病情不可逆等特点,发展至后期,部分患者会逐渐出现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合并症,甚至直接进展为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3]。患者在面对重大疾病所致压力情况下,可表现出多种身心适应性反应,且此种适应性反应极易演变为长期的应对行为,一旦压力源出现,患者便会采取相应适应行为应对,正常情况下压力与适应可保持平衡状态,一旦适应行为发生偏差,极易导致机体的失衡状态,加剧应对行为的恶化[14]。对肝硬化患者而言,疾病为主要的压力源,患者为适应疾病所致压力,常会作出应激性反应,如愤怒、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机体的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且一旦患者压力与适应平衡状态被打破,极易导致其身心预防机制的减弱,进而致使不良情绪加剧、疾病加重[15]。

为此,本研究针对肝硬化患者开展了压力-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通过压力源的寻找及压力反应分析[16],进而实施干预策略。压力的定义为个体对事假与其他需求做出的应激反应,而这种反应可分为警告、适应、衰竭阶段,适应为个体对环境的心理与生理的适应能力,为此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压力适应护理干预策略,且干预策略主要强调心理方面的安慰和支持,并没有实际医疗侵入性或内服外用的治疗行为,操作简单、收效显著[1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IPQ-R 3个部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压力-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疾病感知能力。分析其原因:护理干预策略加强了对肝硬化患者常见压力源即疾病本身健康教育的重视,通过加强疾病知识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纠正其错误认知,患者对疾病的印象也逐步变得清晰,进而减轻了因疾病因素所致的压力,同时护理人员引导其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促进了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GQOL-74中心理障碍、躯体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理干预实施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分析其原因:患者自我健康意识的形成及压力的缓解,使其精神紧张的状态逐渐放松下来,有助于促使患者将消极应对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应对反应,并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自我护理及监测,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对疗效的提升及症状的缓解均有重要作用,为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19-20]。

猜你喜欢

肝硬化维度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