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基于品管圈理论的MDT护理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15徐素琴张晓琦黄菊九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品管圈重症科室

徐素琴,张晓琦,黄菊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 430030)

呼吸重症患者绝大部分属于危重患者,且伴随呼吸衰竭,而呼吸衰竭可损伤机体的其他系统。故呼吸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会有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采取适当的护理方式,控制患者病情、加快恢复进程,是呼吸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重点。但呼吸重症具有较高的护理难度、护理风险,可为患者带来不可逆的风险。应急强化护理是针对呼吸重症患者的一种积极护理干预,以改善其预后。品管圈理论是一种借助质量管理,将护理人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思维共享、系统活动的理论,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1]。而多学科协作(MDT)是不同科室之间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治、护理,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干预,逐个击破患者病症[2]。本研究将应急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基于品管圈理论的MDT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重症患者中,以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1日收治的116例呼吸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者;②机械通气时间≥48 h者;③无交流障碍,能自主表达者;④患者或家属研究前已了解本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前插管治疗者;②存在肺部感染史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31~79(53.61±10.79)岁;呼吸衰竭15例,重症哮喘8例,支气管扩张并发咯血20例,晚期肺癌4例,肺结核11例。研究组男27例、女31例,年龄30~78(53.16±10.68)岁;呼吸衰竭14例,重症哮喘9例,支气管扩张并发咯血18例,晚期肺癌3例,肺结核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化痰、平喘、抗感染、气管扩张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应急强化护理干预联合基于品管圈理论的MDT护理模式。应急强化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每隔1 h密切观察患者通气状况,尤其是夜间,保证其呼吸顺畅。②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态度温和、语言柔和,及时了解患者状况,对存在不良情绪者,给予心理安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讲述成功案例来激励患者[3]。③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度为25 ℃、湿度为50%~60%,注意通风。④用药指导。服药治疗前,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症状等相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药物、正确服药。⑤口腔护理。患者早晚用餐后均要刷牙,选取朵贝氏液护理口腔,定时清除鼻腔、口腔异物,保证菌群结构均衡[4]。基于品管圈理论的MDT护理模式,在病例选择、会诊申请、会诊申请审核、会诊实施4个方面中渗透品管圈理论,主要内容如下。①病例选择。实施MDT护理前正确选择病例,选择涉及多学科病变,且具有较大护理难度、较高护理风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病情,建立不同的品管圈,包括药品安全、气道管理、静脉治疗、压力性损伤管理。每个品管圈在各科室所有护理人员中选取6名护理人员,并设立1名圈长,圈员之间相互沟通,定期开会,分享资料,交流患者情况[5]。②会诊申请。确定不同品管圈的主题,如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主题确定后,根据临床调查结果提出影响因素、解决方法,利用甘特图表示活动时间、内容、顺序等信息,鱼骨图分析要因、总结问题、解决问题[6]。上述任务完成后,圈长进行提炼总结,将会诊的目的、时间及参与科室提交会诊申请,申请时间提前1~3 d。③会诊申请审核。圈长提交申请后,护理部审核患者是否存在多学科会诊的需要,若存在需批准申请,通知各科室护理人员参与MDT护理[7]。④会诊实施。责任护士病理汇报时,要着重护理难点、要点的提出,便于其他圈员展开护理。圈员相互沟通,从设备、材料、方法、人员4个方面查找呼吸重症患者的可能性病因,护理人员集中讨论,利用本科室的专业角度给予护理意见,由各圈长总结本圈的护理建议,与患者、家属沟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其意愿给予相应护理[8]。在护理过程中,各科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圈内沟通,还要圈间交流,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改进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疾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疾病严重程度[9],包括年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3个方面,总分为7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②不良反应:观察口服液漏服、导管意外、皮肤异常、压力性损伤、静脉炎发生情况。③疾病进展情况:采用呼吸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④护理满意状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整体印象、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健康教育、生活护理5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80分,即表示患者对该方面的护理工作满意[1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APACHE Ⅱ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PACHE Ⅱ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状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状况比较

2.4 两组疾病进展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疾病进展情况比较

3 讨论

呼吸重症患者存在较重病情,除呼吸系统外的各系统均存在合并障碍的风险。呼吸重症患者具有较高复发风险,病程较长,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来给予呼吸重症患者抗感染、解痉、化痰等治疗,但是多种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易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11]。所以,临床上需要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弥补这些药物治疗的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较低的APACHE Ⅱ评分意味更轻的疾病程度。除常规护理外,应急强化护理、品管圈理论的MDT干预相互联合,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12]。应急强化护理是新型的一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恢复,提升医院护理质量,与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状况结论一致。

呼吸重症的患者会局部制动,循环呼吸功能则会被降低,导致静脉炎或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才可有效促进疾病良性进展。品管圈则在圈员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培养护理干预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能力水平[13]。借助品管圈,护理人员能积极地完成护理工作,且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高效解决[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呼吸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研究组疾病进展状况更佳,证明应急强化护理联合品管圈理论的MDT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单科室护理对呼吸重症患者难发挥系统性的作用,MDT护理正好弥补单科室护理存在的不足,系统性地给出专业化护理,且通过品管圈成员之间的交互,多科室相互配合,给予患者有效治疗[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各科室相互配合,如消化内科对患者腹泻等症状给出参考意见,心血管内科针对患者补液速度、饮食等给予意见,能减少单科室护理不当而导致不良症状增加的可能。

综上所述,对呼吸重症患者应用应急强化护理联合品管圈理论基础上的MDT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呼吸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品管圈重症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