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在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镇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15黄昌洋李绮霞池千勉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肌力通气机械

黄昌洋,李绮霞,池千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ICU为医院特殊科室,收治多为病情严重、重度创伤或术后需监护的患者,多数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和镇痛治疗[1]。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呼吸功能。由于此类患者护理的难度较大,长时间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依赖等不良症状,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属于前瞻性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前评估风险,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干预。有研究报道称,采用FMEA护理模式可提高ICU患者的护理效果[2]。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FMEA护理模式在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镇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110例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镇痛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住ICU时间>48 h者;②机械通气>48 h者;③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不耐受镇静治疗者;②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行心肺复苏术者;④存在精神疾病者;⑤存在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8~72(59.36±5.21)岁;疾病类型:呼吸衰竭18例,重症肺炎12例,重症胰腺炎9例,术后留观11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18~73(59.45±5.26)岁;疾病类型:呼吸衰竭19例,重症肺炎13例,重症胰腺炎8例,术后留观10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吸痰,湿化气道;定时翻身,按摩肢体,2次/d,每次20 min。研究组采用FMEA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FMEA护理小组。由ICU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专业培训小组成员。②制订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文献,评估患者的潜在风险,计算风险值。由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和评估风险值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③实施护理计划。a.通气护理:机械通气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及呼吸频率,调节通气参数,避免出现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b.吸痰护理:定时吸痰,湿化气道,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痰前吸入5 min纯氧,吸痰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c.镇痛护理:对疼痛严重患者给予镇痛药,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给予疼痛患者按摩、冷热敷,以减轻其疼痛症状。对伴有躁动者,适当约束患者肢体。④口腔护理。给予患者口腔护理,2次/d,保持口腔清洁。⑤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通过播放有助于睡眠的轻音乐,以缓解其不良情绪。⑥运动护理。抬高床头至45°,协助患者直立坐在床上,进行摆腿等简单的床上运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肌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镇静效果(采用Ramsay镇静评分)、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①镇静效果:采用Ramsay镇静评分[3]评定两组镇静效果,分数为1~6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镇静效果越好。②肌力: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法[4]评估两组肌力,分数为0~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肌力越好。③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其中轻微疼痛得分为1~3分,中度疼痛得分为4~6分,重度疼痛得分为7~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重[5]。④生存质量:采用WHOQOL-100评估两组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6]。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肌力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肌力评分比较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Ramsay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Ramsay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ICU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多数生活无法自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较迅速,身体的各脏器需靠医学仪器或药物维持,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因此,ICU患者多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功能[7]。为减轻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痛苦和氧耗,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大量、长期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指挥和控制骨骼肌产生影响,加速患者肌力衰竭,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FMEA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风险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其中失效模式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找出潜在护理风险[8];效应分析指针对患者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来制订护理计划[9]。FMEA护理模式通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镇痛镇静,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使用多种护理方式达到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10]。有研究显示,对ICU机械通气治疗和镇痛镇静治疗患者实施FMEA护理干预,能维持患者的肌肉力量,减少肌肉萎缩症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11]。

有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有研究结果报道,乙组患者肌力评分高于甲组患者(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FMEA护理模式在ICU 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镇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分析原因:①FMEA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性更强,在护理中设立明确护理目标,评估患者的潜在风险,通过实施全面的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12]。②通过实施镇痛护理,提高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避免出现不良事件。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13]。③将床头抬高45°坐立能使患者膈肌下降,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态,恢复自主通气功能和呼吸肌功能,以缩短撤机拔管时间。④通过早期运动护理增加患者的躯体活动量,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14]。

综上所述,对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镇痛治疗患者采用FMEA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提高镇静、镇痛效果,提升患者肌力和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肌力通气机械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简单机械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