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冠心病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5梁丽贞张姻妮陈观铭周希凤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穴位

梁丽贞,张姻妮,陈观铭,周希凤

(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020)

冠心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中的常见病,以心痛、胸闷和心悸为主要表现,尤其以夜间较为明显,容易导致失眠。而失眠又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增加,致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1]。冠心病属中医学的"胸痹"范畴,而失眠属"不寐"范畴[2],其主要原因是由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夜间无法入眠[3]。胸痹与不寐二者相互影响,在治疗上要两者均要兼顾,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药物和非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因药物治疗存在耐药性、依赖性和戒断反应的不足,不建议长期使用。在治疗失眠上,中医治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均为中医外治方法,属于非药物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具有中医简、廉、便和安全性高的特色。已有研究证实,耳穴压豆能通经活络、调节阴阳、调和脏腑功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4];而穴位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身心应激反应[5]。我科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实施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4月-2021年6月住院的符合条件的128 例患者,按照是否实施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 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6]和《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失眠症的诊断标准[7];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AHY)心功能分级Ⅱ~Ⅲ级;③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者;②药物滥用和依赖者;③有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和沟通障碍者;④耳廓及预穴位按摩处皮肤有破损和皮疹者。未按疗程完成者视为自动脱落。对照组64 例,男性37 例、女性27 例,年龄28~78 岁,平均(53.03 ±12.85)岁;病程1~10年,平均(5.56 ± 4.10)年。实验组64 例,男性39 例、女性25 例,年龄29~77 岁,平均(52.73 ± 13.12)岁;病程1~11年,平均(5.90 ± 3.8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参照《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8],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阿普唑仑片每晚22:00 口服。实施常规护理:①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及温湿度适宜;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劳累;③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肥腻食物和饱餐,勿喝浓茶和咖啡;④实施安全给药技术;⑤给予情志调护,引导患者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沟通。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①耳穴压豆:ⓐ消毒耳廓、将磁珠黏在医用胶布上;ⓑ用探棒探查耳朵穴位,选取心、神门、交感、肝、脾、皮质下6 个穴位,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得气;ⓒ将粘附着磁珠的胶布贴于的穴位上,进行穴位按压, 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为度,每个穴位每次按压1min,每天早上、中午及睡前各按压1 次;ⓓ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 天交换对侧耳朵贴压。②穴位按摩:给予仰卧位或半坐卧位,选取百会穴、太阳穴、安眠穴、内关穴、合谷穴,按摩力度以患者的耐受力为度;每个穴位按摩3 min,每天按摩2次,操作时间段选取上午9:00-10:00 及睡前20:00-21:00。

1.3 评价指标

两组在干预前和干预第7 天评价:①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9],包括7 个因子,即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使用情况、白天功能紊乱等,单因子分值为0~3 分,总分21 分,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②中医症状计分:选取胸闷、心痛、心悸3 项症状为评价指标,每项症状评分0~3分,0 分表示无症状,3 分表示存在严重症状,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在0.05,P<0.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PSQI 得分情况

干预后实验组PSQI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SQI 得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SQI 得分的比较(±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例数64 64 tP干预前16.37±1.53 16.92±1.47 2.073>0.05干预后11.61±1.63 6.91±1.55 16.716<0.05

2.2 中医症状积分情况

干预后,实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例数64 64时间干预前干预前tP对照组实验组64 64干预后干预后tP胸闷2.20±0.78 2.21±0.41 0.091>0.05 1.62±0.68 1.01±0.25 6.736<0.05心痛2.19±0.91 2.32±0.06 1.140>0.05 1.32±0.18 1.07±0.06 10.541<0.05心悸2.42±0.93 2.39±0.69 0.207>0.05 1.08±0.43 0.41±0.03 12.435<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冠心病失眠患者病位在心,心神失调是其特性,宁心安神是治疗冠心病失眠患者的重要措施;而人体经脉气血皆汇聚于耳部,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均可反射至相应耳穴。已有研究结果显示[10-11],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具有科学性、对多种内科疾病所致的失眠症均有效。本项目的实验组借鉴前期的研究成果,选取内分泌穴、交感穴、神门穴、皮质下,达到疏经活络、镇静安神和止痛的目的。穴位按摩法通过手法刺激穴位,间接作用于经络,并通过经络的循行,促使经脉气血得以流畅,阴阳得以平衡,即神有所主、心神得安。按摩百会穴、安眠穴、合谷穴,可宁心安神。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应用于冠心病伴有失眠患者中,能起到优势互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PSQI 得分总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体现了中医"外调内治"的特色,具有安全、无创、经济、取材容易、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一方面该方法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另一方面,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穴位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豆豆”压耳祛小病
“豆豆”压耳祛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