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伤患者开展早期整形修复对临床预后产生的影响评估

2021-12-15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优良率皮瓣组间

马 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 烟台 264002)

烧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组织损伤,病情轻者主要以皮肤组织受损为表现,严重者则会出现功能缺陷、感染,甚至死亡等情况,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为主,经临床实践证实其总体疗效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积极开展有效的整形修复治疗尤为必要,以帮助恢复烧伤部位的美观性,减轻烧伤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及对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但整形修复的具体时间仍存在一定争议。烧伤10 天后有创面加深的风险,会增加炎性反应状态,使感染、皮瓣移植、挛缩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而选取最适宜的整形修复实际是决定患者功能恢复、外观修复的重要依据[2]。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2 例烧伤患者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于2020年2月-2021年6月选取我院诊治的烧伤患者展开研究,病例数共计82 例,用区组化随机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41。常规组中包括男性20 例和女性21 例;烧伤部位:颈部8 例,面部9 例,上肢10 例,手部14 例;年龄最高57 岁,最低24 岁,均龄(37.48±5.27)岁。探析组中包括男性21 例和女性20 例;烧伤部位:颈部7 例,面部8 例,上肢9例,手部17 例;年龄最高56 岁,最低22 岁,均龄(37.54±5.18)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由于热挤压、烫伤、火焰灼烧等原因导致烧伤;②符合整形修复指征并主动要求接受治疗者;③具备基本语言沟通能力者;④对研究持自愿参与态度,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者。此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者;③机体烧伤面积超过80%者;④临床检查结果和基本资料缺失者;⑤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探析组在烧伤10 天内进行早期整形修复:选取最佳修复时间为烧伤后48 小时内,对于鉴定Ⅲ度烧伤,且合并血液循环障碍者,尽早给予痂减张手术治疗,其余患者主要采取暴露治疗法,在实际治疗期间,首先充分清理创面,最大限度保留浅静脉,对于术中出血量过多者及时采取电凝止血;随后取臀部、背部或大腿皮肤作为修复皮瓣,使用皮片覆盖未损伤的血管,固定并做好包扎处理;最后观察患者有无肌腱外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过皮瓣进行修复治疗,术后15 天可断蒂。常规组在烧伤10 天后进行整形修复,具体操作与探析组相同。对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4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修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①修复效果从优良差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优表示患者皮瓣成活率超过95%,烧伤部位皮肤组织基本恢复,局部功能正常;良表示皮片成活率高于80%,但不足95%,烧伤部位皮肤有所恢复,局部功能受限,但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差表示患者皮瓣成活率不足80%,烧伤部位皮肤及局部功能改善不明显。修复总优良率=优+良。②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烧伤部位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同时根据世卫组织提出的烧伤整形诊疗标准对患者烧伤部位组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打分,分值范围在0-10 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组织功能恢复情况越好。③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瘢痕增生、组织脓肿、局部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瘢痕增生+组织脓肿+局部功能障碍)/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针对组间数据的检验采用SPSS24.0 统计学工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式为t检验,修复优良率及并发症的表示方法为百分率,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性则P<0.05。

2 结果

2.1 修复效果的对比

探析组修复优良率较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如表1。

表1 比较组间修复优良率[n(%)]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探析组组织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更高,而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2。

表2 比较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s)

表2 比较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s)

组名探析组常规组例数41 41组织功能评分(分)NIHSS 评分(分)tP--治疗前7.24±0.58 7.36±0.47 1.029 0.306治疗后9.18±0.26 8.87±0.32 4.814 0.000治疗前4.09±0.38 4.13±0.41 0.458 0.648治疗后3.45±0.13 3.86±0.41 6.103 0.000

2.3 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探析组1 例患者出现组织脓肿,1 例局部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88 %(2/41)。常规组2 例患者出现瘢痕增生,4 例患者出现组织脓肿,2 例患者出现局部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 %(8/41)。探析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更低,经检验χ2=4.100,P=0.042,有统计学差异性。

3 讨论

烧伤主要是由于化学物质、触电、高温等导致的组织损伤情况,作为危急重症的一种,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有较高的死亡率[3]。即使患者得到了较好的治疗,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仍会出现功能障碍、畸形等不良预后,会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严重影响。且治疗过程中痛苦大、周期长、医疗负担较重等,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外加创伤有较多的坏死组织,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大大增加了创面感染风险,在短时间内创面难以愈合,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4]。

通过保守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尤其是针对Ⅱ、Ⅲ度烧伤患者,需要待出现肉芽组织后进行植皮修复治疗,该种治疗措施创面愈合时间相对较长,皮片成活率相对较低,需要接受二次手术,而长期治疗时功能位操作恢复时间延长,会增加致残风险。烧伤后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伤口愈合后还会出现瘢痕情况,对关节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且创面会伴随烧伤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深,使得炎症反应越来越严重,诱发系列并发症,尽早为患者开展整形修复治疗有利于避免患者创面再结痂时发生的炎症反应,更有利于患者组织功能的恢复[5-6]。因此,在烧伤的临床治疗中,建议积极开展早期整形修复治疗,对于促进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整形修复治疗主张尽早为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早期将瘢痕部位切除,进而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控制毒性代谢产物的吸收,对创面的持续加深发挥阻碍预防作用,且烧伤10 天内损伤组织的层次较为清晰,皮瓣移植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有利于降低术中失血量。相比10 天后实施修复治疗能较好的修复患者关节、肌腱以及神经等,促进修复美观度的不断提升,有效恢复组织功能[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探析组修复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探析组治疗后组织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探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整形修复治疗能显著提高烧伤患者的修复优良率,改善患者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组织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优良率皮瓣组间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