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1-12-15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插管通气护理人员

吴 娟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机械通气多应用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开展,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方案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态,减低二氧化碳潴留,预防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出现。但,机械通气治疗也存在一定弊端,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气压性损伤等并发症出现,进而影响患者机体康复速度[1]。近年来,我院持续性丰富护理对策,优化护理流程,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可规避风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解决,保证治疗安全性有有效性[2]。因此,本文就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关解决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2019-5~2020-5 我院39 例需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为比对组,男性20 例,女性19 例,最小年龄52 岁,最大年龄79 岁,平均年龄(65.76±1.47)岁;无创通气20 例,气管插管10 例,器官切开9 例;收治2020-6~2021-3 我院39 例需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分析机械通气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再制定优质护理对策作为测试组;男性21 例,女性18 例,最小年龄53 岁,最大年龄80 岁,平均年龄(65.98±1.51)岁;无创通气21 例,气管插管11 例,器官切开7 例;各组基线数据实施均衡性比对,无差异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需实施机械通气治疗;②患者本人或者家属自愿签订此次研究同意书;③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剔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②严重传染性疾病;③不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指征。

1.3 方法

所用患者确诊后住院进行治疗,期间均接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比对组:遵医嘱予以相关护理对策,安抚患者的情绪,及时进行吸痰处理,若患者机体存在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测试组: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多为未及时处理报警、护患沟通能力差、误吸、非计划拔管、口腔黏膜破溃、胃肠反应、护理人员不熟悉管路连接等。

制定护理对策:予以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与服务意识,熟悉机械通路相关操作,提升自我工作综合能力。同时,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弹性工作,以免超负荷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

优化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临床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优化护理标准,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抽查,若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机制进行挂钩,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

护理过程中,针对出现烦躁、紧张患者可合理应用镇静剂,并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护理全程做好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每15 min 巡视1 次,详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指标,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了解呼吸机是否与呼吸同步。在通气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呼吸机参数。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气道护理,保持其湿润性,并定期清理分泌物,以免对呼吸道的通畅性造成影响。在湿化过程中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和过低,避免烧伤或气道痉挛等情况的发生。首先护理人员要详细检查管道的固定情况,保证管道良好的固定,避免管道出现滑动现象,造成气管黏膜损伤。若患者出现口干、口渴的现象,护理人员则用棉签蘸温开水擦拭嘴唇,避免患者出现不适。若患者出现胃胀等情况可能与气管插管过浅、过度通气等方面有关,快速分析并进行性有效干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操作期间,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讲解相关治疗成功的案例,予以其治疗自信心,告知其插管重要性,调整体位时动作轻柔,以免出现导管脱出等危险情况。通过个性化的宣教促进患者的配合度提高,将简明扼要的疾病相关知识为患者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病情、诊治情况有所了解,指出机械通气的意义,强调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因为机械通气的不适患者可能不愿开口说话,要多从眼神、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利用肢体语言沟通,表达不适并予以及时处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及时安抚,指出患者存在的不理性情绪,教会患者怎样如何进行正确的放松和心理调节。

1.4 观察指标

予以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其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效果与护理舒适性方面开展评价,每一项评分均为100 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两组护理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5.0 为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百分百(%)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对组间护理满意度

测试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效果与护理舒适性高于比对组的,互比,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对组间护理满意度(±s,分)

表1 比对组间护理满意度(±s,分)

小组比对组测试组例数39 39 χ2P服务态度85.54±4.25 90.66±5.11 4.542<0.05沟通能力85.60±4.33 90.68±5.12 4.564<0.05护理效果85.67±4.40 90.77±5.15 4.657<0.05护理舒适性85.77±4.41 90.80±5.16 4.571<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比较

两组护理前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测试组患者PaCO2、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ICU收治的患者很多因为疾病影响,存在呼吸衰竭的状况,面对这种状况常规治疗虽然能改善其他症状,但对于缺氧症状难以缓解,因此常实施机械通气,从而改善低血氧症,促进呼吸改善。机械通气具体可分为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其中有创通气包含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是临床中抢救严重呼吸障碍患者的主要应用方案,进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率逐步升高,机械通气是有效治疗手段,可确保呼吸通畅,改善机体呼吸紊乱。但是改治疗会对患者的肌头组织、循环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干预,干预时间相对较晚,且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不理想[4-5]。所以,在开展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予以患者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中,针对以往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制定相关解决方法,不仅可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效率与质量,还可保证患者治疗心态,安抚其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这对推动我院医疗服务发展有着积极性影响。优质护理干预开展排痰处理,促进肺腹胀,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有关。同时尽早进行呼吸和肌肉功能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从而有效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测试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效果与护理舒适性高于比对组的,(P<0.05)。经护理后,测试组患者PaCO2、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肠反应、护理人员不熟悉管路连接以及误吸等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常见问题,实施优质护理对策可进一步提高预后,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插管通气护理人员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不通气的鼻孔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