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2021-12-15刘苏兰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服务水平急诊科护理人员

刘苏兰

(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799)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且特殊的科室之一,收治患者普遍存在危险性高,病情进展快等特点,稍有疏漏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急诊科应重视护理服务质量,尽可能减少急诊各环节用时,为救治患者、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大可能[1]。细节护理是近几年临床常用护理模式之一,其基于"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上,不断细化各护理过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本文针对2018.7-2019.4 我院急诊科收治70 例患者进行研究,简述细节护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确立时间于2018年7月-2019年4月,研究目标选择期间我院急诊科收诊患者70 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患者共35 例,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范围19-88 岁,平均年龄(41.34±2.55)岁。观察组患者共35 例,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范围20-87 岁,平均年龄(41.27±2.51)岁。两组患者性别占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排班制度按照传统三班制即可。在患者入院后需辅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工作,并将结果数据准确上报给主治医师,治疗阶段则需配合主治医师的工作,对其各项生理指标给予监测和记录,如发现异常数据波动需立即通知医生,在严格遵照医嘱的前提下给予护理干预。急诊抢救完成后和病房护理人员完成患者交接,对其个人病历和救护过程给予说明。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是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入细节护理内容,将整个急诊护理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排班、接诊、急救和交接。①排班阶段。在传统三班制的基础上给予完善,引入弹性排班理念,更加合理地安排每个班次内新老护理人员的比例,其中每班次内至少需拥有1 名急诊临床实际工作经验超过4年的护师,以确保在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够做出冷静的指导和安排。另外还需根据早、晚两阶段的高峰期特征进行实际调整,确保急诊疾病高发时间段内护理人员数量的充足性。②接诊阶段。采取细化责任制的方式,委派专人负责安抚患者情绪,另委派护理人员询问家属各类基础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近期服药史、过敏史、手术史等,并协助其完成挂号、缴费等各项操作。当患者衣物受到污染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衣物更换,在此过程中以语言进行劝导,并将其转移至专用推车,以完成各种早期诊断性检查,一旦绿色通道开启后立即转入急救室内。③急救阶段。将患者的检查数据完整上报给主治医生,尤其对病情给予综合性评估,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必须严格按照先治疗急危重症、后治疗轻缓症的方针,合理安排急救室的使用顺序。当确认需开展手术治疗后,需由专职护理人员在其进入急救室的1min 至2min 内建立人工供氧途径,3min 内完成血压指标的测量,5min 内建立至少2 条静脉通路,10min 内完成血样等样本的采集,并送往检验科室。其中护理组长站在患者右侧,主要负责配合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急诊护理操作。责任护理人员则需站在患者左侧,按照标准完成止血、消毒、插管、设备连接等多项操作。同时护理人员需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对非操作区域裸露皮肤应覆盖进行保暖,以避免体温的过度流失。④交接阶段。在和病房护理人员交接时,需尽量详细地告知患者的基本病情,包括疾病种类、心理状态、急诊救治内容等,同时逐条展示生理指标,包括血压、呼吸功能等。在双方确认后均需签字才能完成病历交接,以便在后续阶段发生问题可以快速溯源。

1.3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急诊各环节用时,包括:接诊时长、分诊评估时长、急救时长。通过问卷形式评估两组急诊护理服务水平,包括:基础护理水平(0-10 分)、技术操作水平(0-10 分)、文书书写水平(0-10 分)、风险预防水平(0-10 分)。分数与护理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以SAS 量表、SDS 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患者负面情绪越强烈,反之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结果,以SPSS 19.0 完成统计学分析,%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卡方、t值分别验证,P<0.05 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各环节用时

观察组患者急诊各环节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急诊各环节用时

2.2 护理服务水平评估

观察组护理服务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服务水平评估

2.3 护理前后患者心态评估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患者心态评估

3 讨论

急诊科所接治的患者病情大多数较急、较重,且其中部分群体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或猝死的情况,因此预后效果通常相对较差,加之患者自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给急诊抢救和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甚至可能在抢救成功后遗留心理问题[3]。因此,寻找更好地护理模式和相应干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可以提升与主治医生的配合度,增强患者救护的依从性,也能更好地稳定患者的情绪。传统的急诊护理模式工作内容相对单一,且排班方式过于死板,可能在高峰期阶段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部分临床工作经验欠缺者容易出现混乱情况,从侧面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传统急诊护理更加注重急救室内护理,对急救前护理和急救后交接工作不够重视,有较高概率会延误急救时间[4]。

细节护理理念则更加注重整个急救流程的各处细节,并可借由实际工作总结寻找薄弱环节所在,进而对工作流程和内容给予高效优化。和传统的急诊护理相比,细节护理更加全面,也更加细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护理需求,从而确保整体急救效果[5-6]。实际操作时细节护理可将急救护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排班、接诊、急救和交接,其中排班时需更合理地运用弹性工作制,充分发挥高职称护理人员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接诊时需做到快速准确,并以责任制细化工作内容,每名护理人员各司其职,避免出现工作内容交叉的问题;急救阶段需做好配合工作,针对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和处理;交接时必须详细说明患者情况,在双方确认后方可完成交接[7-8]。

总之,急诊科通过开展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缩短急诊各环节用时,同时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倡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服务水平急诊科护理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