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外周血SIRT-1/NF-κB比值与心功能康复的关系

2021-12-14白向威于运福郑晓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周血心肌梗死心功能

成 静,白向威,于运福,郑晓晖

1)华中阜外医院急诊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 450003 2)华中阜外医院冠心病五病区;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 4500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之一。PCI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灌注量,但有文献[1]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仍伴心室重塑,心力衰竭风险增加,心功能康复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不利于预后。故早期准确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并尽早干预尤为必要。外周血信息沉默调节因子-1/核因子κB(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1/nuclear factor κB,SIRT-1/NF-κB)比值能够反映机体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及程度。作为第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不仅与机体内rDNA的沉默化、衰老、应激反应等密切相关,还与脂质代谢、细胞凋亡及组织修复有关[2]。NF-κB属于转录因子的一种,在许多重要的组织细胞内均有表达,与多种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及凋亡有关。本研究主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情况,分析外周血SIRT-1/NF-κB与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的关系,探讨SIRT-1/NF-κ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早期风险评估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PCI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内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PCI适应证。③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出血性疾病。⑤无造影剂过敏。排除标准:①对抗血小板类药物过敏。②单纯的冠状动脉痉挛。③靶血管直径<2.25 mm。④严重钙化病变预扩张不充分。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7~72(64.0±4.3)岁;合并高血脂49例,高血压45例,糖尿病53例;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52例,Ⅳ级28例。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是否高血脂(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 mmol/L)、是否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是否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发病至PCI时间、病变血管支数(1支、2支、>2支)、梗死部位(前壁、后壁、下壁)。

1.3 血清SIRT-1、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检测PCI术前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 mL外周肘静脉血,使用TD5A自动脱盖离心机(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SIRT-1、NF-κB、VEGF、G-CSF,并计算SIRT-1/NF-κB,试剂盒由合肥莱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心功能康复状态评估方法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4]评估患者PCI术后3个月时的心功能康复状态。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进行日常体力活动时未出现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等表现;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进行日常活动时可出现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等表现;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日常体力活动可出现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等临床表现。PCI术后心功能分级降为Ⅱ级及以下的患者为康复良好组,剩余患者纳入康复不佳组。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年龄、体重、发病至PCI时间、SIRT-1/NF-κB、血清VEGF、G-CSF水平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变血管支数及梗死部位构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RT-1/NF-κB与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外周血SIRT-1/NF-κB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的价值。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心功能康复情况80例患者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康复良好65例(81.25%),康复不佳15例(18.75%)。

2.2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体重、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病变血管支数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不佳组SIRT-1/NF-κB、血清VEGF、G-CSF水平均低于康复良好组。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预测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外周血SIRT-1/NF-κB、VEGF、G-CSF水平作为自变量,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作为因变量(1=康复不佳,0=康复良好),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SIRT-1/NF-κB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的预测因素(P=0.020,OR=0.941,95%CI为0.894~0.990)。

2.4 外周血SIRT-1/NF-κ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的预测效能ROC曲线见图1,AUC为0.834(95%CI为0.698~0.971),截断值为63.64%时,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933、0.877,约登指数为0.810。

图1 术前外周血SIRT-1/NF-κB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的ROC曲线

3 讨论

PCI是救治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报道[5]显示,PCI适用于不宜溶栓的患者,能够评价患者心室功能,进一步扩大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范围。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坏死心肌功能无法有效恢复,导致心功能康复不佳,不利于预后。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效果,需早期评估患者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并给出针对性建议,指导治疗方案的拟定。

研究[6]指出,有15%~19%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塑,影响心功能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部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术后心功能康复不佳15例,占18.7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不佳风险仍较高。近年来,诸多研究[7-8]指出,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细胞生长因子在组织的重建及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而VEGF、G-CSF是常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细胞生长因子。G-CSF作为一种常见多肽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并分化新生心肌细胞,加速新生血管的生成,提高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量,进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但需注意的是,VEGF、G-CSF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患者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二者在本研究中也被证实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无关,应用价值仍有局限,因此需探索其他准确性更高的指标用于早期预测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阐明,但有文献[9]指出,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脂质代谢紊乱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IRT-1不仅能调节组织、细胞的氧化,还与细胞寿命、细胞凋亡及修复密切相关[10]。NF-κB能够调控B细胞κ-轻链增强子上诸多基因的表达,已被证实参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如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11]。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不佳组外周血SIRT-1/NF-κB低于康复良好组,初步表明外周血SIRT-1/NF-κB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不佳有关。究其原因,SIRT-1可提高对脂肪的调节能力,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从而避免体内积聚大量脂肪,降低脂质代谢紊乱风险,改善预后[12]。NF-κB作为“快速作用”的初级转录因子,不需要新的蛋白质合成就能被激活,可调控炎症反应[13]。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SIRT-1/NF-κB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状态有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SIRT-1/NF-κB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不佳的AUC为0.834,预测价值较理想。

上述结果证实,外周血SIRT-1/NF-κB降低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康复不佳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SIRT-1、NF-κB水平,来预测PCI术后心功能康复情况,以指导早期风险评估与防治。

猜你喜欢

外周血心肌梗死心功能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