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021-12-13张俊俞劼刘亚荣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

张俊 俞劼 刘亚荣

[摘   要]入学准备情况是开展学生入学适应工作的起点,科学选择关键指标进行评估是促进学生入学适应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者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结合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从个体因素中的学业准备、生活自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点、特殊心理需要四个方面以及环境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家校互动情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入学准备评估,并结合相关实践对入学评估方案的实施以及入学评估数据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小学生;入学准备;评估方案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针對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强化衔接意识,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个概念推向了公众视野。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对儿童入学后的学业表现、人际交往、学校态度等入学适应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对一线学校和教育管理者来说,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效助力小学新生度过入学适应期,最关键的就是选择科学有效的工具对学生入学准备情况进行评估。但关于入学准备评估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并不统一。据不完全统计,国外目前至少有28个入学准备的测量工具[2],我国学者盖笑松[3]、高丙成[4]等也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由于入学准备评估的复杂性及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自2018年起,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心理学团队在试点学校扎实开展了小学新生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系列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此,将对入学准备评估方案的内容设计及实施展开阐释,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入学准备评估内容的选择

为确保入学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团队在确定入学评估内容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符合已有研究中所界定的有关“入学准备”的内涵和理论框架。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认为,儿童入学准备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情绪与社会性、学习方式、语言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领域五个方面[5]。从内容领域来看,后三个方面都属于学业准备相关的内容。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则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对入学准备进行了界定。虽然中美教育部门对指标的划分和命名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学业、身心、社会三个方面。此外,一年级新生在校园环境中能够进行自我照料也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所划分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的四个领域更为合理。

二是评估内容应具有生态性,涵盖儿童发展的个体和环境因素。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适应”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个恒定结果。因此要及早甄别出儿童自身及成长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以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成儿童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因素中的抑制控制、冲动性,家庭因素中的亲子互动和父母卷入,以及幼儿园中的同伴互动等都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6]。

三是能够甄别存在适应风险的儿童,以实现均衡分班。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所需要的环境支持是不同的。大部分儿童能相对平稳地度过转换阶段,而少部分儿童可能因为个性、行为习惯等原因,需要获得更多、更持续的环境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但如果一个班级中特殊儿童的数量和类型过多,就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挑战,特殊儿童的需要也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满足,从而大大降低融合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入学准备调查时甄别出具有适应风险的儿童,将其均衡分布到不同班级,并匹配适合的班主任,能较大程度地保障他们尽早获得需要的教育资源。

四是兼顾科学性和时效性。国内外与入学准备相关的量表众多,成熟的量表经过严密的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且已有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特定因素与入学适应之间的关联,因此选择成熟的量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但是成熟的量表大都是从多个维度对一个变量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工具的信度,一个维度下需要包含多个题目。如果直接选取成熟的完整量表从个体层面、环境层面对儿童的入学准备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可能导致评估的内容过于繁琐,题量过大。因此评估时可选取量表下具有预测作用的典型维度和题目,以精简评估内容;同时设计一些灵活生动的排序题、选择题辅助调查。

二、入学准备评估方案的实施

1.入学准备评估方案的实施背景

试点学校在开展新生入学适应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新生面试和幼儿园教师访谈工作中采集到的信息比较片面和主观,难以形成对新生入学准备情况的全面了解;二是在平衡性别、年龄等因素之后的随机化分班,容易导致特殊心理需要儿童集中分布在个别班级中,给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压力;三是在开展家校沟通工作之前,缺乏对家庭基本信息的了解。

研究团队在明确试点学校的需求与困惑以后,建议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全面采集新生入学准备的数据,作为学校入学适应工作的起点;依据调研结果,进行均衡分班;同时收集家庭基本信息及家庭教育困惑,为后续家校沟通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2.评估工具

(1)学业准备水平

采用自编问卷从数学、语言与阅读、运动等方面对儿童的学业准备程度进行测评。该问卷共包括10个题目,按照准备程度从低到高进行5点评分。以阅读习惯为例,从“几乎不怎么听/读书”到“有非常稳定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听/读书”依次计0~4分。

(2)生活自理水平

借鉴《儿童适应性评定量表》[7]中生活自理部分的内容结构和计分方式自编量表,从饮水、餐具使用、如厕、睡眠、综合自理等方面对学生的生活自理水平进行测评。该问卷共包括10个题目,根据自理程度进行4点评分。如在饮水方面,从“家人直接给孩子喂水”到“不需要提醒,自己知道主动喝水”依次计0~3分。

(3)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情况

选取梁宗保[8]等人修订的《儿童行为问卷》减缩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测评。原问卷共94个题目,包括努力控制、外倾性、消极情绪性3个维度。评估方案选取了各维度的典型题目,形成包含36个题目的问卷。该问卷采用7点评分,其中1代表“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

选取陈会昌编制的《4-7岁儿童社会化量表》[9]中的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同伴交往、情绪稳定性4个维度共16道题目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测评。该问卷采用5点评分,从“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

(4)特殊心理需要筛查

选取Vanderbilt编制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性家长评定量表》[10]中的注意缺陷多动、对立违抗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焦虑或抑郁)分量表进行筛查,共35个题目,根据行为表现的频率“从不”“偶尔”“经常”“总是”进行0~3分的4点评分。以情绪障碍的筛查为例,如果在6个题目中选择了3个及以上“经常”或“总是”,则可评估为焦虑或抑郁。

(5)家庭环境

除了调查新生的家庭结构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外,还对亲子关系及父母教育卷入情况进行考察。其中,亲子关系采用张晓等修订的《亲子关系量表》[11]进行测评,包括亲密性(10题)和冲突性(12题)两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

父母教育卷入行为则采用吴艺方等人编制的《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為量表》[12]进行测查。包括家庭监控、学业辅导、亲子沟通、共同活动、家校沟通(题目中的学校指幼儿园)5个维度共29个题目。家长根据教育行为的频率进行4点评分,从“从不”到“经常”依次计1~4分。

本次调查方案的设计主要从方便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工作的角度进行设计,涵盖了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的主要内容。

3.数据采集

从2018年开始,学校在新生家长会上邀请家长参与线上调查。调查时间大约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选择这一时间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便于在家长会上统一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目的,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二是招生名单确定后再进行调查,可避免产生招生录取相关的误会,以尽可能保障家长如实作答。

4.数据分析与应用

(1)进行均衡分班

根据量表筛查结果,将特殊心理需要儿童均衡分布到不同班级,同时尽可能匹配适合的班主任;根据数据分布情况,将得分高于或低于2个标准差的数据列为极端数据,比如将学业准备水平较低/较高、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低/高、社会性发展水平较低/较高的儿童分到不同班级。

(2)甄别出存在适应风险的学生,及早进行干预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将学业准备水平较低、生活自理水平及个性、社会性发展水平较低(偏离平均值1个标准差),同时暴露在多种风险环境中的儿童(如单亲家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父母教育参与程度较低、亲子关系不良、气质中努力控制水平较低等),与可能存在特殊心理需要的儿童一起列入适应风险名单。为保护学生隐私,同时也避免“标签效应”对儿童造成消极影响,此名单只有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知晓。

开学后第一个月内,班主任、科任教师通过师生互动、课堂参与情况等实际观察结果,列出在情绪管理、遵守行为规范等方面可能存在适应风险的学生名单。德育部门组织德育主任、学校心理教师进行入班观察,结合入学准备的调查数据,进一步明确存在入学适应风险的学生名单。从第二个月开始,对存在情绪管理困难、攻击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以上的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同时为家长、教师提供教育建议。

(3)参考入学准备数据分析报告,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入学教育工作

将入学准备调研报告反馈到学校分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同时,为保护学生隐私,选取一部分数据和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便从学校及班级层面开展入学教育活动。

具体来说,将学生学业准备的基线水平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以2021级新生调查数据为例(后续调查结果均以2021级新生为例),结果显示:只有1.0%的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零基础,48.9%的学生已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或减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识字,只有1.4%的学生完全不认识汉字;46.8%的学生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只有3.5%的学生完全不会书写。

帮助学校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基线水平,从整体上设计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活动。调查显示:有43.3%的学生需要在提醒下饮水,24.6%的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手纸。因此,学校在开学后第一个月,重点培养学生欠缺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达到生活自理。

了解家长的教育困惑,基于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对家长提出明确的期望和建议,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调查数据显示:19.7%的学生几乎不怎么听/读书,或只是偶尔读一两本书;45.8%的家长认为孩子容易分心,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醒孩子专注于学习任务。学校针对以上调查结果,计划开展家校沟通工作:提示家长坚持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设计家长学校的主题讲座,告知家长儿童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帮助家长鉴别正常的“分心”与“注意力缺陷”或“学习习惯不良”之间的区别,向家长传授相关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策略等。

总体上,在试点学校生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历年入学准备调研数据相对稳定,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甄别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现均衡分班,表明评估方案可靠、有效。此外,随着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推进,入学评估工作已经逐步成为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新生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工作提供了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Gredler,G. 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hat the future hold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J]. 2000,37(1):73-79.

[2]林检妹, 潘月娟.国外入学准备评价工具的关键特征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 213(9):18-22.

[3]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M].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

[4]高丙成.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类型及其与自信心、焦虑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5):504-544.

[5]Getting a good start in school[EB/OL]. https://govinfo.library.unt.edu/negp/reports/good-sta.htm.

[6]李晓巍, 刘艳. 国外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 2013, 160(10):65-71.

[7]姚树桥,龚耀先.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1(2):6-80.

[8]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良心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90-92.

[9]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52-63.

[10]Brock,等.中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识别、评估与治疗[M]. 滕川,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63-66.

[11]张晓,陈会昌,张桂芳,等.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对儿童早期的追踪研究[J]. 心理学报,2008,40(5):571-582.

[12]吳艺方,韩秀华,韦唯,等.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理论模型的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61-69.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美国小学生YY的暑假生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