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家正在成为“低欲望青年”?

2021-12-13陈洁胡晴邓心怡

投资与理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日用品年轻一代消费主义

陈洁 胡晴 邓心怡

这个“双11”过得尤为冷清,不仅仅平台取消了“实时战报”,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双11”的影响力也在消退。

“今年没有因为‘双11而特意去消费,会按正常生活节奏买一些日用品,大概就100块钱不到,和去年比少了很多,前年花得很多。现在开始抵制消费主义割韭菜,对于促销已经麻木了。”一位女大学生陈程告诉记者。

也不乏参加工作之后,在“双11”花费了更多的,但他们“算得更精”,会在“双11”之前就明确自己想购买什么,并计算折扣的比例。

“我这次‘双11购买了日用品、书籍,折扣在15%左右。”已经工作三年的汪俊表示,“总体花费在1500元左右,趁着有折扣,把之前想买的,还有往后需要用的一些日用品囤货。”

记者采访了近10位单身青年,他们手中都有可以自由消费的资金,也是“双11”的重要客源。但是不止一位青年表示,他们开始进入“低欲望”的节奏。

10月底,根据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一代每月储蓄比例从2020年的20%升至今年的25%,每月储蓄金额平均达1624元。

“控制欲望”的青年们

从数据上看,今年“双11”的表现不差。

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5%。11月11日23:59,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58%。

但是,从增速来看,“双11”的增速已经趋缓。记者采访后发现,参与“双11”的主力军之一——青年们对于消费更趋理智。

宋清刚刚工作1年,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她参与了今年的“雙11”,但是秉持的原则是“划算我就买,刚需我就买,喜欢但无用的话会考虑考虑”。

“和刚刚工作的去年相比,我在此次‘双11的花费更多,但是都是买吃的和日用品,之前都会囤化妆品之类的,但后来发现根本用不完。今年买东西前都会思考T,这个东西我买了真的有用吗、我真的需要吗、真的划算吗?总之就是越来越理智了。”宋清表示。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青年都表示,他们从“双11”的诱惑中逐渐清醒,包括大力参与“双11”的青年也不例外。

王静工作了两年,她去年没有参与“双11”,但今年参与了。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直播间的刺激,“双11”的氛围都让她想参与,购物完成并复盘后发现,确实买到了想要的,也确实便宜了。“但是定金尾款、抢前半小时两小时付款、凑满减一套规则下来,真的太累了,明年不打算这样了。付出好多时间精力成本做了功课,一看省下两毛五,甚至有的算下来其实比平时的满减活动优惠没多少,还都是囤货式消费。”

宋清也表示,大学的时候费心费力参加那些游戏活动,现在完全不在意,因为知道耗时耗力,也赢不了多少红包。

另外,不止一位青年表示,此次“双11”他们的参与力度很低。除了陈程之外,不少接受采访的青年此次“双11”的消费金额都在1000元以内,还有人总共购买7400元东西,最后退货了200多元。

记者采访后了解到,此次参与“双11”的青年,几乎都会计算自己购买物品的优惠比例,普遍认可的比例在10%-20%之间。

在详细计算优惠的背后,是很多青年对于“控制欲望”的看重。

今年大二的李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最近一年她会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不会冲动消费,而是会思考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再去购买,不会因为活动就去疯狂消费。

有不少青年自认为已经是“低欲望”青年,尽管他们并不反对消费主义。比如陈程,她自认为是“低欲望”青年,而造成她“低欲望”的原因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对比。

“低欲望主要是知道自己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吧,与其去追求那些累死累活得不到的,还不如知足常乐。”陈程说,“另外,总有比我富裕的人,也总有比我贫穷的人,但无论是谁,都会觉得钱不够花,拥有的资本越多,消费的欲望越大。所以,我就觉得无所谓了。消费确实能带来快感,但是它不是唯一的途径,我用其他途径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储蓄还是消费?

汪俊也认为自己算是“低欲望青年”,他告诉记者,平日里除了书籍、食物以外,其他的购物欲望不太强烈,鞋服类只要还能穿且干净舒适就行。

大学生陈婷更是表明,她认同不消费主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她自认为是低欲望青年,自我感觉不那么容易受到外界特别是广告营销的诱惑。

创建于2020年10月23日的豆瓣“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目前已经聚集了超过30万人,其口号是“让我们做到: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

一个2018年创建的“今天消费降级了吗”的豆瓣小组,人员也超过30万。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很多青年认为,“不要买”并不容易,这个口号背后是很多青年人对自身购物欲的一个平衡。

“对‘买买买的反思,大概是对自己控制不住的消费欲望感到愧疚和自责,然后开始反省,可能也有人是消费观念逐渐回归理性了。”正在读研究生的张怡表示,认同不消费主义,也算是低欲望青年,没有太强烈的购买欲望。

汪俊指出,在城市生活成本日渐增加的现在,加上疫惰的影响增加了生活压力,导致一部分人需要减少消费。“不消费主义感觉也太极端了。我认同消费主义,只不过我觉得要讲求适度消费罢了。另外我感觉,有一部分人的低欲望是因为疫惰,例如出游、聚餐的频次降低之类的。”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青年表示,在储蓄和消费之间的选择下,开始倾向于储蓄。

汪俊表示,他每月收入约8000元,基本上满足生存后,剩下来的都会储存起来。

陈婷表示,她一直有储蓄的习惯,占比大概在15%-20%之间。她认为储蓄能带给她安全感,所以会通过减少服装、鞋子等的购买来压制消费,进行储蓄。

张怡也表示,她有储蓄的习惯,会为了储蓄,减少不必要的聚餐、游玩之类的娱乐活动。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指出,年轻一代每月储蓄比例从2020年的20%升至今年的25%,储蓄率的提升受到多原因影响。受疫情影响,76%的年轻一代计划增加应急储备。此外,相对于35岁以上人群,年轻一代的养老储备目标更高。

“我确实受到疫惰影响,需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因此会增加储蓄意识,减少不必要支出,买东西会更看重性价比和实用性。”王静坦言。

在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很多青年人的消费也在“转向”。

今年8月,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一份针对未来消费趋势的宏观观察指出,越来越低欲望的年轻人,只是将消费重点从外在的物质消费转向内在的精神满足消费。以日本为例,当前,日本年轻人的消费支出仍在增长,只是消费内容从原来外在的、社会认可型的物质消费(例如购买奢侈品等),逐渐转为内在满足、兴趣式、体验式消费,例如演出、体育和旅游等。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未来我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行为可能也将沿着这一方向转变,因此关于年轻一代对奢侈品、名牌产品等物质商品的兴趣逐渐减弱,不必过于担忧,应注重加快相关服务业的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年轻人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猜你喜欢

日用品年轻一代消费主义
年轻一代集体登场改写这历史
Film review:WALL·E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有趣的日用品
日用品用多久要更换
Arricles日用品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日用品的小秘密
激发年轻一代梦想 共创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科思创举行2017公众开放日活动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