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万的保险,只赔了50块?

2021-12-13猫妹

投资与理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赔额医疗险医保卡

猫妹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买了一份保险,保额200万,出险后却只赔了50多块钱。

虽然后来客服表示“算错数”,应该是赔500多块,但还是太少了。

乍一看,确实挺让人气愤的。

但仔细看看新闻内容,这个赔付结果也有合理之处。

因为这份保险是医疗险,报销性质的,200万只不过是报销上限,和实际赔付500多块并不冲突。

但500多块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扣除医保报销的钱,当事人可是自己掏了1万多块的。

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样的困惑,同样是住院,为啥别人的医疗险可以报5万,自己的却只报50呢?

01

医疗险中,影响报销金额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

1)报销上限

也就是医疗险的保额了,虽然它和实际报销金额没有直接关系,但有时却会限制實际报销的金额。

比如住院自己掏了2万,本来都在保障范围的,但如果你买的保险报销上限是1万,那不好意思,最多只能报1万。

2)报销范围

上面说的住院自己掏的2万都在保障范围,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实际上,这2万块钱花在什么地方了?在不在保险的报销范围?也会影响实际报销金额。

比如,有的保险规定只报销医保范围内的费用,但这2万块钱却买了很多自费药、做了很多自费检查,那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不能报销的。

这些在保险条款的“保障责任”里就已经说清楚了。

不过,大家还需要注意“责任免除”条款,它会单独把一些不能报销的特殊情况列出来。

比如种牙、整形等产生的医疗费是不能报销的,再比如既往症的医疗费通常也是不能报销的。

3)免赔额

就像医保的起付线,超出免赔额,才能报销。

有车的消费者应该会比较好理解,旧版的车险有一个不计免赔险,如果没勾选上,理赔算金额时,就要先扣除免赔额,从剩下的钱里赔。

新版车险把不计免赔险并入了车损险,大家就不用单独勾选了。而医疗险的免赔额原理也是如此。不过,有些消费者可能听说过“绝对免赔额”和“相对免赔额”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在于:超过绝对免赔额后,保险公司只对超过部分承担责任;而超过相对免赔额后,保险公司会对全部损失承担责任。

举个例子。某保险免赔额1万,某人住院自己掏了1.2万,均在报销范围。如果是绝对免赔额,可以申请报销超出免赔额的部分,也就是2000块,而免赔额1万需要自己承担。

如果是相对免赔额,则可以申请全额报销,也就是1.2万。

当然,如果没有花超过免赔额,比如自己只掏了9000块,那么无论是绝对免赔额,还是相对免赔额,都是没办法报销的。

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免赔额都是绝对免赔额,比如百万医疗险、旧版车险,包括医保的起付线,其实也类似绝对免赔额。像北京的职工医保,看门诊通常要一年花超过1800块才开始报销,而且只报销1800块以上的部分,自己起码也要掏1800块。

而相对免赔额更多的是出现在海运保险里,商业健康险里也有,但很罕见。

4)报销比例

如果说上面的几个因素决定了哪些钱能报,那么报销比例则决定了报多少。

报销比例越高,实际报的钱就越多。

02

除了上面影响报销金额的因素,出险后做好下面这两件事,也能让我们的理赔利益最大化。

1)出险后尽快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报案

因为很多医疗险是限定医院范围的,包括带意外医疗报销责任的意外险也是如此,通常都只支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就医报销。

如果我们自己无法确定,直接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确认一下比较好。

现在保险公司的系统也很智能,不记得保单号也没关系,打过去,报T投被保险人的电话基本就能查到了。

2)就医先走医保报销

因为如果没有先经医保报销,很多时候会影响商业医疗险的报销比例,本来是100%,未先经医保报销,就变成了60%。

尤其是异地就医,一定记得先做异地就医备案,然后在外地也可以刷医保卡了。

现在进行异地就医备案也很方便,“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就可以操作,还可以在上面申请电子医保卡,连实体卡都不用带了。

总结

医疗险报销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医保报销后,自己掏的钱,先看一看哪些属于报销范围,再扣除掉免赔额,剩下的钱乘以报销比例,最终得出的金额如果没有超过报销上限,就全部报掉;如果超过报销上限了,那就只能给付报销上限。

所以,保险的报销上限越高,报销范围越广,免赔额越低,报销比例越高,就越有利于我们。

当然,如果所有的因素都是最优,那费率肯定也会相应的提高,不过我们可以在同等预算情况下,选择更优的产品。

另外就是出险后,尽快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报案,确认就医时的注意事项,就医时有医保卡尽量先走医保报销。

猜你喜欢

赔额医疗险医保卡
百万意外医疗险有用吗?
最值得关注的百万医疗险产品
商业医疗险如何选择?
船舶保险中的免赔额条款
网友话题下期话题
对冒用医保卡的行为不能“一惩了之”
尾部条件期望约束下最优保险合同的选择
如何用好医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