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sualModflow4.2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2021-12-13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市300250蒋学敏

石河子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含水渗透系数源热泵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市,300250)蒋学敏

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广泛的应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将浅层地热能采用热泵技术进行采集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已成为节能减排工程的中坚力量[3]。

1 项目概况

天津市某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始建于1998年,所开凿1#、2#深度分别为210m、209m,开采层位为第二含水层,采用“一采一灌”模式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由于年久失修,滤水管出现堵塞,造成出水量减少,回灌困难。为此,管理部门对该系统进行机组优化、修井改造,恢复使用后进行动态监测。修井后系统运行模式为:夏季,2#为开采井,1#为回灌井;冬季,1#为开采井,2#为回灌井。采灌量见表1[4]。

表1 实际开采量统计表

2 数值模型构建

2.1 模拟范围

模拟区以地矿珠宝对井为中心向外扩展,总面积为6.03km2。

2.2 含水层结构概化

模拟区含水层结构概化为Ⅰ、Ⅱ、Ⅲ、Ⅳ四个含水层。第Ⅰ含水层矿化度较高,无法开发利用。第Ⅱ含水层为目的层。第Ⅲ、Ⅳ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开采较少。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可将模型概化为具有非均质、各向同性特点三维地下水稳定渗流系统[5]。

2.3 边界条件概化

分析水文地质资料可知,研究区下部以基岩为隔水边界[6]。南北侧概化为通用水头边界,东西侧概化为流量边界。

2.4 模型剖分

模拟区水平方向剖分成50m×50m的单元格,共计有效活动单元格2978个;垂向上,模型共分为4层。

2.5 模型参数

模型参数有渗透系数、孔隙度、弹性释水系数,各参数初始赋值见表2。

表2 参数初始赋值表

2.6 模型补径排处理

第Ⅰ含水层以大气降水入渗、侧向径流形式补给,以蒸发、越流、人工开采方式进行排泄;其他含水层补给包括侧向径流、越流补给,排泄包括越流、人工开采排泄。降水入渗量参考多年平均降水量赋值。

3 模型模拟

3.1 模拟时间

2014年11月~2015年4月作为模拟期,2014年6月的水位作为初始水位(见图1)。由于目的层为第Ⅱ含水层,因此以下内容仅分析及预测第Ⅱ含水层地下水流场。

图1 第Ⅱ含水层初始水位

3.2 模型验证结果

水文地质参数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对验证结果的影响最大。为了验证拟合精度,将对井周边加密剖分成10m×10m的单元格,经过反复调参,确定当对井周边30m内渗透系数为0.04m/d,其他区域为1.53m/d时(图2),水位拟合情况较好(图3)。

图2 第Ⅱ含水组渗透系数分区图

图3 1#、2#水位拟合图

1#为抽水井,2#为回灌井。工作时间:1#抽水量50m3/h,持续抽水造成水位下降较快,埋深大于50m,冬季最大埋深可达59m。2#回灌量为15m3/h,瞬时水位最高可上升至2.67m。非工作时间:1#抽水量35m3/h,水位埋深在39.5至47m之间。2#回灌量为10m3/h,瞬时水位埋深最高可上升至3.5到4.4m。可见,模拟的水位变化与动态监测水位变化趋势一致,能够反应真实地下水动态情况,可用于地下水流场的预测。

4 模型预测

4.1 预测时间

模拟期2019年6-9月为制冷期,10-11月为制冷恢复期,2019年12月-2020年3月为供暖期,2020年4-5月为供暖恢复期。预测2019年7、11月、2020年2、5月第Ⅱ含水组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见图4~7。预测结果表明,系统持续运行5年后地下水流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比于初始水位,2019年的地下水水位整体下降1~2m,由于1#开采强度较大,且回灌效果较差,形成了局部降落漏斗,以至于水位尚未恢复至初始水位便进入下一个运行周期。除此之外,地下水流向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最初的西南向东北流动变成自周边向降落漏斗中心方向流动。

图4 2019年7月第Ⅱ含水组地下水流场图

4.2 预测结果分析

图5 2019年11月第Ⅱ含水组 地下水流场图

图6 2020年2月第Ⅱ含水组地下水流场图

图7 2020年5月第Ⅱ含组 地下水流场图

5 存在问题

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表明该系统现状运行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回灌率低:经过修井改造,回灌率仅能达到30%左右,长期采灌不平衡,势必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运行模式不完善:系统冬夏参数设置不合理,未随天气变化进行调控,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

6 结论

本论文以天津市某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 4.2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显示系统运行5年后地下水流场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今后在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推广过程中,将模型与系统运行相结合,有助于定量评价流场随系统运行的变化,并分析存在问题,从而为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7 建议

为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可持续开发利用定期清洗回灌井,防止滤水管堵塞,提高回灌效率。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回扬,以保证地下水可以得到及时有效补给。根据实际情况对采灌井进行动态调换,优化采灌量,以缓解热泵运行造成的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的情况。

猜你喜欢

含水渗透系数源热泵
充填砂颗粒级配对土工织物覆砂渗透特性的影响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暖通空调设计中地源热泵实践
水泥土的长期渗透特性研究*
空气源热泵用于天然气加热的经济环保性
空气源热泵供暖期耗电量计算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
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随机行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