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梦想的田野上

2021-12-13汪修荣

出版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刘老师题材

文|汪修荣

近年来,着眼于当下儿童现实生活的题材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热点,尤其是乡村留守儿童题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留守儿童题材的作品同质化日趋激烈,往往由于缺少对儿童生活的深入发掘,显得新意不足。郭姜燕新推出的长篇儿童小说《旋转出来的梦》,表面上看仍属于留守儿童题材范畴,作家却跳出了同类题材的窠臼,从乡村振兴的全新视野审视当下农村儿童生活,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新时期农村儿童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显示了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是同类题材创作的一次创新与突破。

主人公柳一苇是个天生的残疾儿童,生下来时,两条腿基本长在了一起,即使做过两次大手术,仍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直立行走,“有腿,但无法行走;有手,却无法干活儿;有嘴,但说出的话能听懂的人却极少”。她只能“被钉在了轮椅上”看着外面的世界。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小学五年级学生柳一苇的视角审视世界,细腻刻画了残疾儿童的特殊心理,成功塑造了残疾少年柳一苇的鲜明形象。

为了塑造这个人物,作家将她置身于内在与外在的双重戏剧冲突中,把一个残疾少年特殊的敏感、自卑、脆弱、自尊、多疑等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既受到内外双重冲突的考验,同时又在战胜这种双重冲突中一天天成长进步,变得自信和强大。李天真和妹妹柳一朵是作家设计的两个特别的人物,她与这两个人物的冲突与和解,某种意义上恰好反映了她的自信与成长。

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作者并没停留在一般留守儿童生活的表层描写,而是把目光聚焦到乡村振兴这一改革进程中,通过一个农村残疾儿童的视角,把农村的变革与进步与儿童生活结合起来,在更大时代背景上反映乡村进步与农村残疾儿童的成长,这是作者在这一题材上的一次突围与创新,也为传统农村留守儿童题材突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元素、新的变化: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小鱼主任、周末到农家书屋做志愿者的小许姐姐、从城市到乡村小学支教的刘老师、海外归来为家乡建设奉献爱心的万爷爷、农家书屋的出现……等等,这一切无不折射出当代中国乡村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的前进步伐,乡村生态的历史性嬗变,这些新的人与事、新的理念无不影响着柳一苇这些乡村儿童,对他们的身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郭姜燕 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21年8月定价:28.00元

作者通过柳一苇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表现了广大农村儿童尤其残疾儿童积极向上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种自信一方面来自自我努力与成长,另一方面和他人的影响与帮助也密不可分。奶奶对她充满无限信任,从小就教她识字读书,鼓励她的一切尝试,相信别人能做到的,她都能做到;刘老师鼓励她写作,认为她的文字中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激发了她的作家梦;小许姐姐志愿为她提供阅读服务,激励她:“生命本来没有什么意义,是每个人给自己的生命赋予特定的意义,活着就要做让生命有意义的事情。” 在奶奶、刘老师、万爷爷、小许姐姐等人的关心鼓励下,柳一苇渐渐成了一个“小作家”,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她也从阅读和写作中找到了生活的力量,并最终认识到:“即使我的腿一辈子都无法行走,我也要有智慧,有力量,成为阳光和温暖的人。” 在她的感染下,李天真也变得越发积极向上,这个曾一度为自己的脚感到自卑和沮丧,甚至以为自己活不下去的,来自贵州农村的孩子,更加充满自信,积极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会演,表演舞蹈,希望做一个未来的舞蹈家。柳一苇与李天真这两个儿童形象,代表了广袤田野上的希望之光。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故事温馨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堪称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的儿童小说。■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刘老师题材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幽默的刘老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