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边坡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2021-12-12王琦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运用

王琦

摘要∶边坡防护方法通常是地下施工技术,例如铺设砂浆砌块,固定混凝土砌块,预应力固定和固定护栏,这样可以确保斜坡的牢固,并广泛用于低稳定性的斜坡。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边坡中的应用,强调生态理念并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边坡防护技术:水利工程施工:运用

生态保护和边坡工程的建设与人工修复技术的实施密不可分。在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后期维护管理、生态修复技术以及 植物的选择。我国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必要借鉴国外生态 修复的经验和技术,以满足生态系统可持续恢复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植被 保护措施,适当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

1.1强化防护岸结构的质量控制和材料标准

施工团队应不断优化调整生态堤防设计防护岸结构设计,充分落实生 态堤防设计防护岸结构的建造水准,提升水利工程工程的质量、生态堤防 设计的建设质量,并落实生态堤防设计中防护岸结构的质量,优化工程环保性和工程设计协调性。施工团队在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中,须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类型的生态堤防设计施工设计过程中,周边生态情况具有差别性。施工团队须落实生态堤防现场信息,并根据河流实际情 况,合理调整设计方案。施工团队在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中,应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堤线布置环节的技术控制和生态修复,提升水利工程生 态堤防设计的质量。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须重点监控生态堤防设 计的使用性能,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建设工程的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在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须对工程设计的过程投 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分考虑当地客观条件和水文信息,合理设计施工间距,为河流提供充分的空间,通过提升堤防间距,合理增加滩涂的总面积,推动生态保护系统的平衡、和谐发展。通过建设生态堤防工程,实现了生 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保护了当地动物、植物的多样性,充分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充分发挥了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的功能和效用。

1.2布置科学合理的防护岸结构

水利工程地下生态堤防设计结构施工中,须重视区域划分工作,保证 河流的流畅性。实践过程中,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的建设需要优异的防护效果,以充分发挥生态堤防设计的功能,并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提升生态堤防设计自身的功能。在防护岸设计的质量检验过程中,应全面使用生态修复措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质量,优化生态措施施工 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延长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 的使用寿命,保障周边生态安全,提升生态修复措施的全面性、科学性。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须充分落实前期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水利工程 生态堤防设计的使用性能。由于自然界具备复杂多样的河流形态,且具备多样化的生物物种,设计和施工团队在布置堤线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 江河的自然形态,采取技术措施,以保存河道的蜿蜒区域、分叉的形态,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工作人员在进行堤型的选择过程中,应立足于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重视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工作,并合理调整堤 防之间的间距,采取合理措施加宽间距。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应在充分利 用土地开发的同时,保护水资源,保证洪水泄洪时期的安全稳定性,合理保证河漫、河滩之间的宽度,充分发挥河流自身净化作用,保障物种的多 样性。

1.3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周边景观的保护工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时,需要重视生物的多样性,避免因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周边生态系统的发展失衡。相关部门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河流周边 生态系统建设的自然环境,避免出现破坏环境等问题。通过优化利用河流 湖泊本身的自然条件,可在提升河流、湖泊景观的审美水平的同时,应用美学元素和使用元素,打造更科学、美观、实用的自然生态景观、人工景观,逐渐缩短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为了合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须在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保障当地原来的生态风貌,综合考虑当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条件。在堤防设计过程中,应避免水流流经亭台楼阁,提供良好和谐的动植物生存环境,避免由于堤防的工程设计破 坏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生存环境较为重要,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 须记录施工的日期、区域,防止在生物的发情期、发育期内进行堤防工程的施工,充分落实当地生物系统的保护措施。生态堤防设计中,设计人员 须重视施工的环保要求和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包括严 格落实堤防建设的多样化,应严格把控各环节施工和设计的标准要求和环境效益。为了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的质量控制,应合理选择防护岸结构,施工团队须在生态堤防设计建造构件过程中,有效落实生态保护措 施。现阶段。生态堤防设计防护岸结构设计中,堤型设计工作和生态保护措施是工程整体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生态堤防设计的生态保护功能和建设质量。

2边坡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2.1石笼网箱护坡技术

主材料是铝锌钢丝,涂塑后进行绑扎,其中网片与网身保持垂直,用双股线绞紧。网格成型后,填充护垫石料,填充时应注意裸露位置的平整度,每层所投石料厚度,均控制在30cm 左右,空隙则用均匀碎石料填充。 石笼网箱制作后封盖,利用吊车抛填,必须保持网箱之间排列的紧密程度。 施工时重点观察是否存在上下联结和"通缝"等现象。

2.2仿木樁护岸技术

这种护岸技术是用钢筋混凝土仿制成木桩,在测量放线后,开挖出工作面和桩位放样,将仿木桩打人护岸区域,背后再放竹篱片和土工布,形成仿木桩与护岸之间的挡土结构,再用卵石嵌桩。由于仿木桩是钢筋混凝 土预制的成品,在施工时要保护好桩体,尽可能避免冲击和振动。在施工过程中,仿木桩的放样精准度要求比较高,通过测量标记好每个桩的位置。 仿木桩使用振动捶打桩基施工,按照设计好的垂直度、人土深度和稳定性 等,处理好护脚。

2.3生态袋护岸技术

案例工程所使用的生态袋,袋体以聚丙烯为原材料,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内装砂性土并掺人蘑菇肥,生态袋规格为815mm×440mm,包括纵向抗拉强度、横向抗拉强度、垂直渗透系数等,都要求达标。生态袋与下土层的衔接位置,需借助锚固钉固定。固定后,按照规定时间浇水养护。

2.4三维土工网护坡技术

施工前,清理干净边坡,再覆盖厚度7cm 左右的耕植土,浇水保持耕植土的润湿程度,随后再覆盖三维网。坡顶位置用 U 型钉将三维网固定在沟底,再填土夯实 ; 坡面区域则用钢钉固定,保证三维网紧贴坡面。三维网铺设后,进行撒土、施肥、播种和喷洒保水剂,直至植草成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须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堤防设计建设。为了满足河流流畅性的标准和要求,生态堤防设计过程中须综 合考虑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科学、和谐、合理的堤防设计方案。 现阶段,须重视生态堤防设计过程、生态保护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堤防设计的功能,以严格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提升生态堤防设计自身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庆涛. 生态堤防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珠江水运,2019(19):15-16.

[2]孙广有. 生态堤防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16-117.

[3]李媛媛,侯贵兵,王英杰.融合滨水空间设计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理念及实践[J].人民珠江,2020,41(12):53-57,77.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运用
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措施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Seminar教学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