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的社会需求视角浅谈教育教学的调整与发展

2021-12-12郭碧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情商思维能力

郭碧森

[摘           要]  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教育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和转变。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并且让教学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这是教育者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角度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并从教育平台、教育主体和教育模式透析,阐述了当代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设计当中。

[关    键   词]  教育教学;社会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232-02

一、社会需求及其历史发展背景

社会需求是指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人们能力的不同要求。我们通常将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很少被人们注意和重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被人们广泛注意和重视。教育从统治阶层的垄断教育逐渐发展成社会教育,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社会需求成为教育的目标,所以教育也从单一性的为统治阶级培养维护其统治的人才发展成多元性的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育培养目标

既然我们了解了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那么现在的社会要求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什么能力的人才呢?根据《福布斯》的统计,2020年雇主最需要的是这六大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自我反省)、创造力、人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情商。下面详细介绍这六大人才培养目标。

1.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处理问题的能力。处理得好,事情就向好的方向发展;处理得不好,就向我们不想让它发生的方向发展。它们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问题处理。好的事情愈多,良性循环就会产生,事情处理起来就会越来越顺利;反之,恶性循环就会产生,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2.批判性思维:即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自我反省就是对自己所想所做进行反复的思考和检验,是否正确,是否有改进的地方,久而久之,思想和精神境界都会得到提高,对日常的生活工作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创造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4.人力管理能力: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5.团队协作能力: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6.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其包括导商(Leader Q)等。情商高的人得到的助力远远大于情商低的人;人力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高的人,情商往往都高,因为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三、调整视角

(一)教育平台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划分方法将教育分成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这样划分的好处是便于理解和概括其他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学校教育作为线下教育中的核心,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不再赘述。本文要分析信息时代的线上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在当前环境下的作用急速凸显,它们的优势也是线下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时间限制,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等,但它的劣势也是明显的,互动相对较少,对学生的监督不够,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等。这些是它暂时无法克服的问题,所以如何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势互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已经习以为常,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任务的加重,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情绪也越来越焦虑,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几乎就是一个死循环,如何改变或改善这一状况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似乎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线希望——游戏化。其在教育中的本质作用就是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让学生喜欢,并且愿意主动进行学习和记忆,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将知识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模式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与之相对的,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已经不再满足学校的课程安排,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恰恰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却因固有的课程安排而受到时间、地点、精力等的限制。这些无法改变的问题因为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而被解决。学生已经不再因为地域原因不能及时找到老师解决课本上的问题而苦恼,在线课程和在线查询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

线上的教育资源对于有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助力器,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要学生想学就会有数不尽的教育资源供他探索和学习。但是对于那些厌烦学习的、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该如何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的作用在这一刻凸显出来了。教师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思想的引导者,是这两者的结合,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进行思想和心理的引导。

教师分工的重新界定,能够让教师真正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分工的重新界定,会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更加清晰化和具体化。增加在学生个性发展、生活规划、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指导老师数量。将学习与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看清楚自己前进的道路,而不是空讲道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当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时,已经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今天,新的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心态,不断尝试将新的科技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新的问题总是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而出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预判和准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四、课程设计

下面展示基于以上的教育反思和探析的语言教学的实践,如何将这六项能力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以英语教学为例)。

1.不同级别:在设计各种方法前,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个大概的分级:高中低三档。因为在教学当中我们不可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一个较长阶段的分数波动(越详细越有利于我们在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前的准备,更能明确目标、掌握尺度和有一定的預判,这对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时间充分的话,可以和学生本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真实情况,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由于英语是一门工具类语言,所以我们在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时也要明确其教学的侧重点,如教授公共英语,要突出实用性、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很适合这一类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让学生积极讨论,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各项技能(听说读写)。

3.建档跟踪:变“传递”为“共管”。学生的升学不代表教育责任的结束,每个学生必须建立详细的档案。档案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依据和延续,是将学生的教育变成真正的终身教育的基础。

其他学科也可以以六大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设计改良课堂环节,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自我反省)、创造力、人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情商融入教学中,并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建设,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内心强大、充满阳光、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美]黛安娜·塔文纳.准备[M].和渊,屠锋锋,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06.

[2]Anya Kamenetz. Forget Screen Time Rules — Lean In to Parenting Your Wired Child,Author Says[EB/OL]https://www.npr.org/2019/01/15/679 304393/forget-screen- time-rules-lean-in-to-parenting-your-wired-child.

[3]Avil Beckford,“The Skills You Need to Succeed in 2020,”Forbes,August 6,2018,https://www.forbes.com/sites/ellevate/2018/08/06/the-skills-you-need-to-succeed-in2020/# 48e6d098288a.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情商思维能力
画与话
情商到底是什么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二则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情商”的表象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