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积极职业意义感的建构

2021-12-12宋奕锦徐佳雨刘欣宇杨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效能价值观

宋奕锦 徐佳雨 刘欣宇 杨澜

[摘           要]  积极职业意义感不仅是乡村教师生存的前提条件,也是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丰富教师的智慧。回到教育本源,乡村教师的归属感才会产生;乡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才会给他们成就感;实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能增强乡村教师的归属感,并激发其专业后继力。

[关    键   词]  积极职业意义感;乡村教师;职业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72-02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教师对积极职业意义感感受甚少。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当教师,不愿意坚守自己的职业。由此可见,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就需要提高他们积极的职业形象。

一、坚守源自教师的积极职业意义感

(一)自信与自我积极职业意义感

自我认同来自自信。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坚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1]。信心来自内心,来自自我认同的深度和专业精神,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就是超越自我。年轻的时候,人们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肯定感。成人若不能达到期望的生活标准,就会面临挫折,动摇他们原有的信念。假如他们的工作不能让人感受到积极的职业意义感,他们最终会改变生活方式。教师的积极职业意义感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内在认识,是一种内在经验,这种积极职业意义感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经验,更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首先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认同过程,其次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程度。

人的积极职业意义感在其职业生涯中主要表现为物质性、理想化和形式化三种形式,具有生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特征。从身份理论来看,教师作为一个群体的成员,也有内部群体的倾向[2]。如果将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进行比较,他们就会有一种优越感,这些优越感和经验感可能来自物质或者精神的层面。成功者是教师具有正向职业重要性的前提与基础。农村教师的报酬支持、学生成才等因素也显示出其积极的重要性。

(二)乡村教师形成积极职业意义感面临的困境

长时间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压力非常大。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一些人很难从职业重要性中获得积极的感受。时代的发展使教育改革显得紧迫,开放的农村教育和城市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课程不断更新,原来的教学方法与现行的教学要求有很大差距,既要向城市教师学习,又要不断创新;随着城市经济轨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进入城市,伴随而来的就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学生群体。家长教育缺失和代际教育不均衡,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给儿童的成长带来更大挑战。工作的不稳定性、社会和父母的期望以及升学率的压力,给农村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3]。对于农村教师来说,缺乏积极的专业重要性意识,使他们很难在农村学校任教,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只要有机会进城,就会放弃农村教师的工作。

二、积极职业意义感促进教师对教育的忠诚

动力是激发和维持个人的精神力量,参与某项活动,并促使其向某一目标前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坚守与其自身的专业需要密不可分,是激励乡村教师的基础。社会需要可以激发教师的外部动机,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内部动机,农村教师职业坚持不懈的真正动机是他们对教育职业重要性的肯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专业教育的重要性有积极的认识,可以激发和维持教师的教育情操,给他们带来快乐,使他们终生从事教育职业。

(一)积极职业意义感激发教育热情

心态是个体对某一事物不断作出正面或负面评价的心理倾向。在教育态度与教师职业重要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中,教师的正相关关系较大,正相關关系有利于教师职业重要程度的提高,教育与爱是不可分离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教育需要教师的积极性[4]。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提升,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师把教育融入他们的生活,把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作为他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肯定专业重要性的基础上,用技术手段讲授自己的课程;为了学生的发展,始终关注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的进步为己任。教师如果对教育没有热情,对专业知识也没有兴趣,在工作变动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现有的工作。

(二)积极职业意义感充实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真谛的总结,更是一种理论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用他们的一生来追求和思考如何教育。优质教育和好教师是分不开的,智育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5]。在教育事业上具有高度积极意义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自觉用自己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和智慧完成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智慧启蒙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具备积极的职业素养,就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而职业素养是教育智慧的基础和前提。

(三)积极职业意义感促进教育坚守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流失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条件恶劣、待遇低下、发展受阻。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工作条件和职称评定,农村教师只有树立更加积极主动的职业重要性意识,才能做好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准备,将教育视为自己的愿望,而非进入体制的跳板。

三、用价值观培育教育积极职业意义感

一位教师对职业意义感的积极感受,使他对教育事业忠诚,动力来源于社会需要。价值观念是人们区分好坏的标准,是人们控制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他们既是知识性的,又充满了感情和意志,具有动态系统的特点。价值能够被利益、理想和信念的行为所控制。在农村教师中培养具有价值观念的、积极的职业意识,把积极的职业意识转化为乡村教师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回归教育本源,催生归属感

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础上,应为长期坚守在第一线的农村教师和先进分子设立荣誉称号,并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其职业归属感[6]。

(二)发挥自我效能,体验成就感

自效是指期望、知觉、信任或信念对实现某一目标所必需的行为过程。当个体开展一项活动时,自我效能感将直接影响其主要功能,但它又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挫折、忍耐和承受能力,同时又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方向性影响。相对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前景更好。农村教师在不断获得尊重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职业幸福感,提高其学习动机,更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体系,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职业发展,其次,要提高自我效能,从内部获得工作经验。自我效能感直接依赖于自我效能,充分发挥专业素质这一效能的基础作用;通过指导,教师可以正确地分配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并感受到更多的自豪和快乐。

(三)践行核心价值,提升积极职业意义感

价值以心理动机为特征。专业和个人需要、价值和个性之间的冲突对一个人能否建立一种积极的专业重要性有很大影响。师资的选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这是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之间的比较。协调性是影响教师流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员工与组织价值不同,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所以,教育部门在招聘新教师时,要明确农村教育价值观,提高农村教育价值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加入,教育部门应能在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基础上,确定农村学校教师的安置,使他们成为大家所向往的职业,设计适合农村教育价值观的岗位测试,选择具有相应价值观的员工上岗。

四、结语

因此,培养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乡村教师应恪守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使农村教师的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相匹配,从实践中解脱出来,从而认识其生命价值,树立积极的教育职业价值观。

积极职业意义感是农村教师专业耐力的内在力量。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使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教育教学的公平性,离不开优秀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的紧密结合,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优良传统,彻底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最终实现对农村教师的支持。

參考文献:

[1]陈世芳,伍小梅,杨旭.吉安市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57-258.

[2]辛宪军.心理契约发展与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5(3):9-12.

[3]康琼.乡村教师教学胜任力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4]刘芳,杜尚荣.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教育评论,2020(8):106-113.

[5]王博.双因素理论在乡村小学教师激励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6]彭士洁.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执行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X县与Y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效能价值观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我的价值观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