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12-12王慧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研究型素质大学

王慧敏

[摘           要]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加强对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灵活应对在以往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和知识的多方面整合,更加全面地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完整的课程模式中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  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64-02

在进行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需要培养素质俱佳并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了解文化科学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为行业的不断进步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不断提高,并且还要彰显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自主化和研究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在进行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之前,需要了解主要的课程教育特点,从而为后续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基础。随着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高校日常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彰显学校独特的办学思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具备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形成完整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要素的多方位组合,并采取标准化的流程模式,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稳定性和规范性特点。研究型大学要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融入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培养更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来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水平[1]。在培养目标上,需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出发点,在培养内容方面需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结合,同时还需要开展有关职业素养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注重教学科研的相互结合,搭建完整性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教育模式中需要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来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者共同搭建科学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从而灵活地应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跨学科教学,搭建基本性的桥梁,构成完整的综合课程体系,并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平衡,突出基础教学模式。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开展研究性的教学,通过国际化的教育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性沟通以及交流。其次,还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注重知识的不断延伸

在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比较注重的是多种知识的有效融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基础,并且还需要将通识课程进行科学的分类,在各种知识体系中选择具有学分的课程,从而达到基础性学习的效果。新生入学以后,在第一年不设置任何的院系也不分专业,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时需要接触有关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为了扩展学生本身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类知识[2]。在学生必修的课程中需要科学而合理地设置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比如浙江大学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等不同的模块,并且在各个模块中贯彻落实通识教育的理念,搭建基础性的课程教育平台,将文化素质和学位课程进行单独罗列,涵盖的是有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

(二)注重文理知识的渗透

对于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来说,需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渗透,从而使课程体系具备综合性的特点。比如北京大学利用自身齐全学科的优势,选择298门基础课为主干课,并参考哈佛大学的课程教育模式,不断扩展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范围,为学生进行文理知识的不断渗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设置了一些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更加广泛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实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武汉大学则设置了人文科学实验班和数理经济实验班,这既是对跨学科内容的多方位服务,也是对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在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中,要采取弹性学分制,比如通过双学位和多学位等方式,多方位地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在后期教育中不断拓宽专业教育的领域,和研究生课程进行相互对接,同時以选修课程模式为辅助。

三、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精英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

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培养精英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更加科学有序地开展后续的教育活动。精英人才和一般专门人才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在整个人才队伍中属于更高层次的领域,特别是对于科学和技术管理方面具备强烈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根据国内外生命科学专业的办学趋势和学校本身的学科优势,搭建稳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术的领军人物,从而促进学校和学生的稳定发展[3]。经过多年来的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和创新实践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不断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现不懈追求的探索,从而活跃在不同的生物学领域中,实现自身的伟大科学抱负。

(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就需要更加宽泛地实施精英教育。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但是在进行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时,需要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关学校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以一流的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师团队实现全面的管理,并且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优质的资源,多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考录取制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对大学专业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选取一些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完善高校本科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进到大学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再选择专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在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可能,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加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化生物学的主干课程,多方位提高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水平。致力于培养具有完善生物基础研究类的人才,转变以往固定式的招生格局,建立基础培养之后,再进行专业分流的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例如,在学生刚入学的一个学期内,不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要设置有关思政和数理化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当学生进入第二学期之后,要开设有关科学大类的基础课。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不断拓宽专业学习本身的培养模式,并且还要确定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突出课程教育模式针对性的特点。

(三)示范中心的建设

为了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操作水平,在实际课程模式设置方面需要进行示范中心的建设,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示范中心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在实施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验教学的要求,从培养生物科学类人才的角度入手,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将以往课程设置内容进行有效分类,从而提高实际的教育水平。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注重扎实实验基本技能、科学思维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统筹协调的新格局。同时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保持开放性和研究性的原则,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还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快速发现自身在日常学习时需要特别解决的问题,实现良好的开放互动,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结语

在新时期下培养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高校需要转变以往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实现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整合,并且还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不断拓宽课程教育的范围,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从而凸显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參考文献:

[1]代春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221-222.

[2]张国只,王玉萍,贾然然,等.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7):47-48.

[3]陈甜甜.生物前沿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研究型素质大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至善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