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茯苓诱引不同部位与采收时间对菌核产量的影响

2021-12-11刘常丽王志平刘合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茯苓

刘常丽 王志平 刘合刚

摘 要:针对道地产区茯苓栽培时诱引植入部位和采收时间随意的现象,开展了不同的诱引部位与采收时间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新鲜菌核诱引置于栽培窖内段木前端和尾端,以及菌核形成的不同时期新鲜菌核的产量,以期为湖北产区茯苓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引植入段木前端的菌核平均产量为1.277kg,植入段木尾端的平均产量为0.512kg,產量相差悬殊。茯苓菌核于10月和11月采收的平均产量分别为0.512kg、0.568kg,方差分析显示F

关键词:茯苓;诱引栽培;采收

中图分类号 S56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2-0048-03

Effects of Different Inducing Site and Harvest Time of Poria cocos on Sclerotia Yield

LIU Changli et al.

(School of Pharmac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that fresh sclerotia implantation site and harvest time was very casual during P. cocos cultivation,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ducing site and harvesting time on the Sclerotinia y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of P. cocos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yield was 1.277kg when inducing site at the wood front end, the average yield was 0.512kg when inducing site at the wood tail end,.There wa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yield between them. The average yields which collected in October and November were 0.512kg and 0.568kg respectively,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F

Key words: Poria cocos; Induced cultivation; Harvest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为药食两用的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当前其在中医临床、食品工业、日化用品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药理研表明,茯苓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调血脂等药理活性[2]。茯苓野生资源量较小,其药材主要源自人工栽培。茯苓主产于大别山、云南、湖南三大产区,大别山产区包括安徽省岳西县、霍山县、金寨县等地及湖北省罗田县、英山县、麻城市等地以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湖南产区主要集中在靖州县,茯苓产量小,是茯苓重要的加工集散地;云南产区包括云南省永胜县、永平县、思茅区等地[3-4],其中大别山产区为茯苓的最大产区。湖北大别山产区年产茯苓约7000t左右,从明代即开始大面积的人工栽培,栽培悠久[5],罗田县九资河镇、河铺镇、胜利镇等地所产茯苓被称为“九资河茯苓”,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田县九资河镇、英山县石头咀镇2个基地于2014年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基地GAP认证[6-7]。

湖北产区茯苓人工栽培主要以松属植物主杆锯成段作为培养料,采用栽培菌种结合新鲜菌核诱引的双引法接种及连窖段木栽培方式进行种植[8]。在菌核形成初期,段木中的菌丝体以植入的鲜茯苓菌核诱引为原基聚集,并且不断膨大,最终发育形成包含有菌核诱引的新生菌核。采用诱引栽培的方式,每窖虽仅形成1个菌核,但个体硕大,质地坚实,加工的商品率亦高,因此相较传统仅接种栽培菌种的单一接引法,无效菌核率大大降低,且易于栽培管理,经济收益更高,所以当前双引法接种在湖北产区广泛推广使用。但是在产区调查中发现,苓农栽培时新鲜菌核诱引植入段木上的部位较为随意,菌核采收时间也不统一。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诱引部位和采收时间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湖北产区茯苓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茯苓菌株为ACCC50478,由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1.2 段木准备 冬季砍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剔枝留梢,“削皮留筋”使树干呈六棱形,栽培前1个月,将松木锯成约50cm短筒,通风向阳处呈“井”字形堆垛,待松木充分干燥,断面停止排脂即可作为栽培用段木,每个栽培窖用料约6kg。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置在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采用连窖栽培方式,每组2窖段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每窖接种约300g锯木屑栽培菌种1袋,并植入约50g新鲜茯苓菌核用作“诱引”,以利于定点产生菌核,5月上旬接种,进行常规田间管理[9]。

1.4 试验设置

1.4.1 不同诱引部位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 将栽培种菌袋一侧破开贴于段木侧面,将2袋菌种置于相邻2窖的段木之间贴紧,以使菌种能与段木紧贴以利于菌丝迅速蔓延至段木中。根据诱引部位不同设置2个处理:处理1:接种栽培种的同时将鲜菌核诱引植入段木靠近栽培菌种的一端即段木前端;处理2:接种栽培种后,茯苓菌丝迅速上引,约15~20d待茯苓菌丝体延伸至段木另一端即段木尾端,此时再植入新鲜菌核诱引于段木的尾端。以上每个处理均栽培6窖,即6次重复,采收时单独统计每窖茯苓菌核鲜重。

1.4.2 不同采收时间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 以诱引菌核置入段木尾端的处理,进行采收时间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试验,当茯苓菌核裂口处弥合,裂纹不见白色,茯苓皮薄而粗糙,呈棕褐色,即可采收。选择晴天渐次开窖采挖,试验分别于10月下旬和11月下旬分2批次采收,每批采收6窖,采收时保持菌核完整,刷净泥沙,统计每窖茯苓菌核鲜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引部位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 不同诱引部位茯苓菌核产量见表1,接种栽培菌种时,同时于段木前端植入诱引的平均产量为1.277kg,接种栽培种后15~20d,菌丝体已蔓延至段木尾端,此时于段木尾端植入诱引的平均产量为0.512kg,2个处理产量差异悬殊,试验年度由于气候干旱原因,即便是产量更高的前种处理,产量也比以往年份偏低。

2.2 不同采收时间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 菌丝体侵入马尾松段木内部,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多种胞外酶将段木基质中复杂大分子多糖物质,降解为简单的单糖、双糖、低聚糖被菌丝体吸收利用,此期间温度适宜菌丝体迅速生长,菌丝量快速增加。栽培菌种接种约60d以后,此时正值夏季高温,栽培窖内菌核以植入的诱引为菌核产生的集结点形成新生菌核,在诱引菌核基础上不断膨大,菌核表面出现裂纹,此过程中菌核颜色不断变深,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棕色最后变为褐色,此时裂纹渐趋弥合,表明菌核不再膨大,此后即进入采收期。分别于10月底和11月底采收,茯苓菌核平均产量分别为0.512、0.568kg,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3376

3 讨论

试验中,2种诱引部位处理的产量差异很大,可能是由于植入鲜菌核诱引于段木尾端的处理,菌核发生部位在每窖段木的外侧,菌核生长过程中较诱引植入段木前端的处理(菌核发生部位位于窖中心位置)更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7—8月间正值菌核开始发生及显著膨大时,该试验年度适逢湖北省夏季遭遇大旱,因此段木尾端诱引的处理受到干旱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产量更低。相反,如若菌核生长期间雨量充沛,则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而此时诱引植入段木尾端的处理,菌核所在部位位于窖面沟一侧,通风透光更好排水更快,必然湿度较低,可能产量表现会优于诱引植入段木前端的处理。因此,将诱引植入段木尾端,菌核在发生过程中受到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更大,增加了生产的不确定性。诱引植入段木前端的处理产量更为稳定,同时开窖栽培时诱引与菌种一同植入,也减省了后期再次打开窖面植入诱引的人工投入。同时,为保障茯苓产量,在栽培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

马尾松、油松等松属植物构成其细胞壁成分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是茯苓生长繁殖过程中碳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茯苓人工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的松树资源,而茯苓采收后,这些未经茯苓菌转化利用完全的腐朽木材多被作为柴火低值使用或闲置抛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由于松木中的木质素不能很好地被茯苓菌丝体降解而转化吸收,所以茯苓采收后未被降解利用的腐朽段木中,木质素含量很高,如能将其加以利用,则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茯苓产业副产物的绿色价值有待进一步充分挖掘,需要基于中药资源循环理念开展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以提升茯苓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及道地产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的支撑[10-11]。同时,由于茯苓人工栽培不可避免地要大量砍伐松树作为原料,消耗了大量松林资源,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采用茯苓菌丝体液体发酵工程技术,实现茯苓菌丝体及具有明确功效的茯苓生理活性物质的生产,可以有效缓解茯苓栽培对松林环境的威胁,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12]。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51-252.

[2]邓桃妹,彭代银,俞年军,等.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20,51(10):2703-2717.

[3]汤红.茯苓价格趋势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2):1103,1105.

[4]钟郁鸿,汤红.茯苓产销趋势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06):481-482,492.

[5]王克勤,黄鹤,付杰,等.湖北茯苓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J].中药材,2013,36(3):346-349

[6]孙元鹏,吴喆,孙燕玲,等.中药材茯苓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兴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0):230-233,236.

[7]徐雷,刘常丽,刘合刚.湖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状及技术研究体系[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09):2238-2239.

[8]徐雷,陳科力,苏玮.九资河茯苓栽培关键技术及发展演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106-108.

[9]刘常丽,徐雷,章明敏,等.不同段木和栽培菌种用量对茯苓菌核产量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3):5-8.

[10]李洁,申俊龙,段金廒.中药资源产业副产品循环利用模式研究[J].中草药,2019,50(01):1-7.

[11]段金廒,郭盛,严辉,等.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的价值发现和资源化利用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02):285-289.

[12]金文松,刘文君,李立志,等.16种茯苓菌株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与三萜的比较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05):878-88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茯苓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健脾安神话茯苓
云茯苓
云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延年益寿、美容养颜佳品
——茯苓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吃到自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