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飙的宣言
——意大利未来主义与民国决澜社比较研究

2021-12-10XieRui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未来主义宣言艺术家

谢 蕊/Xie Rui

一、意大利未来主义与民国决澜社概述

综观西方艺术史,自14世纪文艺复兴至17世纪巴洛克艺术时期,意大利占据着西方艺术的主导地位,其间还出现了众多影响巨大的艺术家,如“文艺复兴三杰”、提香·韦切利奥(Titian Vecellio)、吉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等。但18世纪以来,艺术中心由意大利转向法国,意大利艺术开始衰落。20世纪的未来主义艺术无疑是意大利艺术的转折。未来主义的核心人物是诗人、文艺批评家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代表人物有画家翁贝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等人,他们都致力于用西方现代主义的绘画形式表现工业社会背景下的现代生活。马里内蒂于1909年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及激烈的言辞引起艺术界的关注,同时使得在西方艺术史中沉寂多年的意大利艺术以一种新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

中国传统绘画自古至清,自成体系。从顾恺之的“传神”,谢赫的“六法”,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到石涛的“一画”等,都体现出中国绘画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但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入侵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清朝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众多改革及革命主张兴起。决澜社作为第一个强调学习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社团,将西方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中国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1932年10月11日《艺术旬刊》第一卷第5期发表的《决澜社宣言》运用激进、狂飙及“未来主义宣言”式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美术现状的看法与建议。

二、相似性

(一)客观因素

1.艺术与时代

在工业化社会背景下,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益处。即使工业化模式在生活中仍有不足之处,但他们却抓其“利”而弃其“弊”,运用激进的语言及形式对工业时代进行赞美。《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一文描述说:“一辆汽车吼叫着,就像踏在机关枪上奔跑,它们比萨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塑像更美。”①与宣言相对应的绘画如巴拉的《高速的汽车,抽象的速度》从驾驶者的视野出发,将主观的运动感图像化,表达了其对工业化社会中速度与激情的赞美。

作为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美术社团之一,即使决澜社的主要关注点在西方绘画的形式语言中,但其艺术作品仍具有艺术与时代相关的特点。倪贻德的《编辑后记》一文中就曾提到:“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②在绘画方面,庞薰琹的《如此上海》(图1)使用了立体主义的拼贴式手法,画面中具有东方元素的京剧脸谱与具有西方元素的扑克牌形象置于一个画面中,表达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同属画面中的时髦女子形象与京剧男子形象也表达了两性的不同与时代的差异。画面中还有蜡烛、鲜花等元素,表达了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古今文化的对照下,上海社会呈现出多元与混乱的局面。

2.艺术与战争

未来主义的发声者马里内蒂不仅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他曾说:“无战斗不会美,不具有侵略性的特点的不是杰作。”③许多未来主义艺术家都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一些艺术家还积极投身到法西斯主义的怀抱中,甚至一些未来主义的艺术口号被政治化而与法西斯主义政治相关联。在美术作品的表现中,也有许多反映战争的题材出现。如波丘尼的作品《持矛骑兵的冲锋》(图2),就是以骑兵作为主题。画面中充满了骑马持矛的战士,表现出了战争的冲突感与动荡感。

图2 波丘尼 持矛骑兵的冲锋 布面油画 1915年

决澜社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团体,当时的中国处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决澜社的艺术作品中也有战争的元素,但其形式语言并不及未来主义那样明喻和激进。如庞薰琹的作品《地之子》就表达出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人民的同情。这幅画的灵感来源于1934年的江南大旱,画面中的人物是父、母、子三人,他们的头的位置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从画面中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出是农民装扮,他们的形态构图类似于西方绘画中的“哀悼基督”,父亲身后“十字”形的竹竿象征着西方的十字架。在三人身后有广袤的山峰与河流。庞薰琹以父母象征中国,以孩子象征中国人民,此时的中国人民不仅遭受着自然灾难,同时还受到外来者的侵略。画面以平涂、装饰的风格表现出人物痛苦压迫的神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及时代内涵。

(二)主观因素

1.具有影响力的宣言与传播

作为未来主义运动发言人之一的马里内蒂被称为“第一个国际性的现代艺术破坏分子”④,他曾发表多篇与未来主义相关的文章,其于1909年发表在《费加罗报》上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成为未来主义运动的先声。之后,他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未来主义戏剧宣言》等近五十篇相关宣言,同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未来主义运动理论。未来主义艺术家将宣言作为传播媒介,以文字传播的形式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各个领域,对当时艺术界及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旬刊》作为决澜社的主要理论阵地,不仅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决澜社宣言》,同时还有一系列与决澜社相关的随笔、游记、文学理论等,如庞薰琹的随笔《薰琹随笔》、刘海粟的游记《欧洲游记》、傅雷的文学理论《文学对于外界现实的追求》等。同时,《艺术旬刊》作为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宣传刊物,还刊登了大量的西方绘画作品,如梵高的《风景》、马蒂斯的《人物》、波提切利的《春》等。除《艺术旬刊》之外,《申报》《良友画报》等也对决澜社的展览及其艺术思想进行了报道。如发表于《申报》的《决澜社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决澜社画展今日开幕》《决澜社画展最后一天》,发表于《良友画报》的《决澜社画展》等,都为决澜社画展的传播提供了宣传平台。

2.狂飙激进的语言

《未来主义宣言》与《决澜社宣言》都使用了煽动性的语言及狂飙式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艺术界的注意。如《未来主义宣言》中“博物馆就是坟墓!……博物馆是让冤家仇人或者陌生的人们互相紧挨着长眠的公共寝室”⑤与《决澜社宣言》中 “我们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厌恶一切平凡低级的技巧,我们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⑥都以激进的语言表达了对旧艺术形式的反思与对新艺术的赞美。再如,《未来主义宣言》中 “我们要歌颂追求冒险的热情、劲头十足地横冲直撞的行动”⑦与《决澜社宣言》中“让我们起来吧!用了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⑧都是以狂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艺术家的无限激情与不妥协的态度。

3.对传统绘画的反思

未来主义艺术家否定了意大利的古典艺术的静穆与和谐,认为传统绘画语言的桎梏束缚了艺术家的创作,从而阻碍了意大利艺术与时代接轨的进程。马里内蒂在谈到什么是“未来主义”时曾说:“未来主义就是仇恨过去。”⑨因此,未来主义艺术家主张抛弃传统的绘画形式,用具有速度感与激情性的方式对现代的工业化社会进行赞美,以便更好地建立意大利艺术新秩序。

决澜社许多成员都有赴日、法留学的经历。在留学期间对西方艺术的学习中,他们发现,在面对世界艺术的巨大变化时,中国传统绘画中文人意趣的主张显得羸弱无力。因此,决澜社的成员抛弃了传统绘画中文人化倾向的表达以及对古代绘画的临摹仿抚,并运用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表达当下中国的现状,以确立起中国艺术的新方向。段平右在其《自祝,决澜社画展》一文中说:“决澜社,生长在这混乱期间里,他们希望,是想给颓败的现代中国一个强大的波涛,来洗一洗它的难堪的污点。”⑩

4.对现代艺术的追求

意大利未来主义与民国决澜社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提倡者,他们都试图将西方现代主义如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等的绘画形式运用在其作品中。波丘尼的作品《城市的兴起》(图3)运用了立体主义对物体的几何分解方法。画面后方的建筑与船象征着当下工业发展的进程,画面中部巨大的红马象征着工业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波丘尼将色与线结合,使得画面表现出飓风与旋涡式的形式语言,画中人物被卷入其中,表达了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地进入了这动荡激烈的现代化进程中。巴拉的作品《路灯——光的研究》借鉴了新印象主义的创作方式。画面中的光采用点彩的绘画手法将色彩分成小块,使光线呈放射状洒向四周,展现出画面光线的节奏感。

图3 波丘尼 城市的兴起 布面油画 1910—1911年

在绘画语言上,决澜社成员各有不同,其中,庞薰琹的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意味,张弦的绘画呈现出野兽主义的画风,倪贻德多以塞尚为学习对象,陈澄波的绘画带有梵高的艺术语言倾向等。庞薰琹创作的《无题》借鉴了立体主义中莱热的艺术语言。在画面的左上方有三只手指,代表了三种势力的压迫。左下角的农妇处在被压榨的位置,神情充满了忧愁,在她旁边的机器人代表了工业社会下的劳动人民,他们同样处在被压榨之中。在画面空间的后面,画了四个跳芭蕾舞的女人,其形态类似马蒂斯的作品《舞蹈》,画面前后的反差展现出在遥远的地方充满着歌声与舞蹈,但在当下的社会中却充满了压迫与苦恼。陈澄波的作品《我的家庭》(图 4)采用了后印象主义中梵高《吃土豆的人》的表达方式。作者使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画面中人物不安的情绪表现出来,并运用略显平涂的绘画方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表达。陈抱一在对决澜社画展的评价中写道:“在那个时期,决澜社画展的作品,已显示了较清新的现代绘画的气息。”

图4 陈澄波 我的家庭 布面油画 1931年

三、相异性

(一)不同的表达方式

由于意大利传统艺术中的静穆与当时快速的社会节奏背道而驰,同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及摄影技术对作品形式表达的影响,因此,未来主义艺术家强调艺术作品中需具有动力感以反映其时代特征。在未来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连续多个的同一物体存在于一个平面上,他们在二维空间中展示了具有多维感的艺术作品。未来主义艺术家认为:“一匹奔驰的马不是有四条腿,而是有二十条腿……于是他们画马、画狗、画人,都画成多肢体的东西。”如巴拉的作品《拴着皮带的狗》运用了摄影技术中连拍的手法,画面中妇人与狗的形象不再是静态的呈现,而是多个凝固瞬间的连接,展现出妇人与狗行走的动态。

在当时的中国,西方工业革命进程所带来的便利很少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因此不同于未来主义具有“运动感”的表达内容与形式,决澜社艺术家更致力于探索西方现代绘画中具有“静态感”的语言形式。如倪贻德的作品《静物》是学习塞尚绘画之后的作品,他运用色彩及结构关系,把平凡的静物赋予生命感;方干民的《秋曲》受立体主义的影响,画面中人物以大块面的笔触和红绿色进行塑造,人物处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阳太阳的《烟筒与曼陀铃》具有形而上画派的影子,画面中的形式语言借鉴了基里科绘画的表现形式,阳太阳将不同的元素如梨、烟筒、台阶和曼陀铃置于同一画面中,呈现出神秘的静谧感。

(二)不同的哲学美学理论

意大利未来主义是一场理论先行的艺术运动,其发展深受当时哲学美学理论的影响。首先,未来主义的发起者马里内蒂就是一名诗人兼理论家。他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强调,在急剧发展的现代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赞美当下生活才是他们的根本任务。他曾说:“今天,我们用这个宣言建立起来未来派,是为了使意大利从犹如无价值的公墓的无数美术馆中解放出来。”其次,未来主义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尼采学说中的“重估一切价值”坚定了未来主义艺术家否定传统、重塑新艺术的决心。再次,未来主义深受伯格森“绵延”“生命冲动”等观点的影响,艺术家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以及时代的运动感,并将其理论应用于绘画实践。而决澜社作为致力于探索西方现代艺术的团体,却并未过多地讨论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更多的是将西方现代技法与艺术家个人情感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性的现代主义作品。

四、两场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影响

(一)局限性

未来主义虽然是20世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艺术家个人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艺术家积极投身于战争中,如波丘尼与圣埃利亚的牺牲,而另一些艺术家则转向其他艺术方向进行探索,如卡洛·卡拉对形而上的转向等,这都使得未来主义在后期发展中停滞不前。其次,未来主义团体内部思想逐渐分裂成为左翼与右翼。其中,以马里内蒂为代表的右翼与当时的法西斯政权联系密切,马里内蒂曾在《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一文中将未来主义与法西斯进行联系,同时认为战争是战胜旧世界的手段。这种观点显然违背了未来主义最初的想法,歌颂工业化发展不等于歌颂法西斯政权,否定旧时代文化并不需要使用战争作为手段。

决澜社虽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习西方现代主义的社团,但其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不同于未来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决澜社的艺术作品并未体现出《决澜社宣言》中所表达的激情性。决澜社成员多以相对温和的形式语言表现在画面中,一些艺术家也并未彻底抛弃中国传统绘画,他们试图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艺术作品,这便使得决澜社的作品与其宣言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吴甲丰曾在其文章中回忆决澜社展览的情况:“我记得很清楚,他们的作品倒并不怎样激进,主要是接受本世纪初在野兽主义影响下的巴黎画派的画风和别人模仿毕加索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人体造型,但风格偏于雅致,根本没有体现出《宣言》中所说的‘达达派’的猛烈等等的精神……”其次,决澜社内部的艺术家思想也并未形成统一,不同的艺术家都对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这也使得决澜社的艺术作品在形式或主题的创作中并未达到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利于决澜社艺术思想及其作品的传播与发展。

(二)影响

未来主义作为一种先锋艺术,在古典绘画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情况下,以具有激情性的宣言与具有运动感的艺术作品出现在意大利人民的视野中,同时也展现在国际艺术界中。未来主义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语言,在其作品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西方现代艺术增添了丰富性,并以另辟蹊径的方式使得20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影响范围不仅限于当时,更是对后来的俄国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产生了影响。美术史学者约翰·拉塞尔(John Russell)认为:“如果我们可以把1950年以来意大利取得的成就看作是各个消费领域订立了高标准的原因,那么在成就的背后总有马里内蒂和未来派画家的影子。”

决澜社成员在留学时学习了现代主义绘画之后,试图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语言与中国的社会情况相结合,比起创作主题,他们更注重绘画形式的表达。这种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对当时及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决澜社之后,出现了具有超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它延续和发展了决澜社所倡导的体现新时

五、结语

在对决澜社及未来主义宣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两个艺术团体都强调艺术与时代相结合,其社会背景都与战争相关,都使用了宣传媒介对其艺术主张进行传播,在其宣言表达上都使用了狂飙激进的语言方式,在对绘画的态度上都采取了对旧艺术的反思及对新艺术的追求。而观其不同之处,可以探究出两个艺术团体的创作思想与表达方式的区别,如决澜社深受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观念的影响,在绘画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形式,在形式语言上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印象主义等多种形式。未来主义则受到西方现代哲学美学理论影响,在绘画上以西方现代主义为基础并发展了新的形式语言。即使这两场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们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庞薰琹:《决澜社小史》,《艺术旬刊》,1932年第一卷第五期。

②倪贻德:《编辑后记》,《艺术旬刊》,1932年第一卷第二期。

③黄文:《未来主义美学观及绘画美学特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236页。

④邓吕洁:《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学位论文,第12页。

⑤马里内蒂:《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费加罗报》,1909年2月20日。

⑥倪贻德:《决澜社宣言》,《艺术旬刊》,1932年第一卷第五期。

⑦同⑤。

⑧同⑥。

⑨同④。

⑩段平右:《自祝,决澜社画展》,《艺术旬刊》,1932年第一卷第五期。

猜你喜欢

未来主义宣言艺术家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柔软宣言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
《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重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