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开启小学生创新大门的“钥匙”

2021-12-09陈雁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钥匙创新能力

陈雁纯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逐渐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微课组织教学,将微课有机地融合于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更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得出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微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微课;创新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和新课标都要求教师要着力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重点,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而在当前的大多数小学信息课堂中,学生却只能泛泛而学却无法精通,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模仿为主,缺少自己的思考,更谈不上创新。笔者通过利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对本校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进行调查,数据显示:被测试的学生的冒险性较低,大部分学生害怕冒险。但是,好奇心相对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大部分学生的想象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喜欢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事物。而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还是处于低水平状态。因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也顺应了教育的新潮流。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的特征,也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不少教师也经常在课堂中使用“微课”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求让学生摆脱对书本的模仿。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微课都是属于知识型微课,只是重复书上的步骤,成为了“书本”的翻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学生以模仿为主的学习模式,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创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通过实践,在小学信息技术任务型的课堂中尝试探究借助微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以任务为基点,开发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的微课,创造创新空间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整节课分割成几部分。每部分之间会缺少一些联系,学生很难将整节课串成整体,学习缺乏系统化,学生也更多着重于按照教师的步骤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知识碎片化。这样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在开发微课时,需要重点考虑传统课堂的这个弊端,要善于利用微课将课堂碎片化的知识和技术连成片,对每一个任务之间进行引导衔接,可以在微课中多融入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只有对知识有系统地掌握,才能够有创新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的《绘画板》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建立绘图笔中铅笔、钢笔和橡皮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颜色颜料之间的异同以及进行垃圾桶和橡皮之间的区别。在这些零碎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够知道如何创新,进而进行创新。

二、以任务为前提,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引发联想和想象,促进思维创新

对小学生而言,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如何导入新课,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整节课学习的关键点。电脑室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像在普通课室一样跟教师面对面,学生和教师之间被屏幕隔开了。所以,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这时,传统的语言导入或者谈话引入是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任务,借助微课提高学生在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安静下来进行学习和创作。

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可爱的小猫》一课时,如果教师一上来就循规蹈矩地介绍“源码编辑器”这款软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教师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自己利用编程猫软件制作的简易动画。比如,一个小猫蹦蹦跳跳地跑出来跟大家打招呼,介绍“编程猫”这款软件,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会一下子被吸引住,学生会很想知道这个有趣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的学习就事半功倍。接着,教师便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做“跳出来介绍的小猫”,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展示的动画询问学生:“动画中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想学了,才有可能会想创新。因此,借助微课进行新课的引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

三、以任务为主线,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盲区,克服创新障碍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知识学习重在实践操作,小学阶段学生的承压能力较差,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如果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操作稍微复杂些,教师又不具备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一遍一遍演示操作,且每个学生的知识技术盲区又不同。这样,学生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容易失去信心,进而放弃学习。这时,如果我们利用微课将本节课较为复杂的操作制作成有趣的视频呈现给学生,配以声音和动画效果,除了可以为相对枯燥的课堂增添趣味性,还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和操作趣味化,从而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的盲区,更能够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视频的回放、暂停等功能重复观看学习,进行个性化学习。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第9课《自由的引导线动画》时,关于引导层和被引导层的关系及其相对位置、空心圆需要吸附到引导线等重难点问题,经常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并操作失误的问题。这时,如果能够将其原理和操作关键点制作成微课动画进行讲解,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重复观看、理解和学习。学生对引导层动画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有效。学生只有掌握原理了,只有熟悉操作了,才能够克服创新障碍;只有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创作,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挖掘和发挥。

四、以任务为目标,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一周2节课,学习时间较短。所以,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全班性地讲解知识和演示操作,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听讲解、学技能。那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亦步亦趋,思维和积极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此时,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透”的现象。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微课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在布置任务之后,让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这样,优生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创新,教师不需要忙于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在这类微课辅助课堂的设计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其逐渐具备创新的意识,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萨尔曼·汗说过:“通常学习有‘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而这里的间隙指的就是学生知识间的差距,借助微课的教学模式恰恰就給予学生机会去“填沟”,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去填平各自知识的沟壑。学生唯有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当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善于运用综合性的多元评价来促进学生创新,要给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乐,在学习中实现主体性发展,进而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参考文献:

[1]裴立国.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5(3):154.

[2]甘伟成.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6).

[3]董明聪.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7):103-105.

[4]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试验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2(189):12-17.

[5]杨成,邵敏.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27-31.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钥匙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钥匙和锁
钥匙
钥匙失踪记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