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阴老腔的艺术特点及其当代发展趋势研究

2021-12-09杨柳

艺术评鉴 2021年21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杨柳

摘要:老腔是陕西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俗称“老腔皮影”,主要流布于陕西华阴一带,申遗项目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腔、研究老腔。老腔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具有豪放激昂的唱腔风格和酒脱、自由的表演特点。这一剧种一次次被搬上了影视剧、话剧、京剧等舞台,深受观众和艺术从业者的喜爱。可华阴老腔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传承人缺失、技艺退化等。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老腔艺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问题与不足,同时也希望能为传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华阴老腔  当代发展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060-03

华阴老腔据传起源于汉代,隋唐时期开始成为地方剧种,兴盛于明清时期,被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种类。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新文化娱乐越来越进入到我们的眼前,诸如华阴老腔这些地方曲种却开始逐渐没落。通过对华阴老腔传统艺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阐述其在当代发展的趋势,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并起到传播和发展的作用,引發它们进行变革。

一、华阴老腔的起源和发展

(一)华阴老腔的起源

1.地域起源

任何艺术和文化的发展,都与其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特点有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劳动方式也有关联,华阴老腔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也与当地的地域有一定的联系。

华阴老腔起源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地处于关中地带,位于黄河,洛河和渭河的交汇处,是华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华阴老腔的起源有许多种,最早来源于兵营起源的说法。据传说早在西汉年间,这里原本是一座粮仓的所在地,漕运直达当时的都城长安,交通十分便利。人们在不断的劳作和工作中,工头为了统一工人们的动作,一遍喊着号子,一边敲击着节奏,这就是老腔最早的由来,后来逐渐形成了老腔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2.劳动起源

在众多的音乐起源说中,备受人们推崇的是劳动起源说,这种说法认为音乐来源人们的劳动,劳动是音乐存在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基础。人们唱歌时优美的嗓音,懂得欣赏声音的耳朵,弹奏乐器的双手等,许多对艺术审美的产生,都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在精神文化极度匮乏的原始劳动社会,劳动活动的本身,就给予了音乐旋律、音调和节奏。

华阴老腔起源于陕西关中的华阴,这里自古以来农业就十分的发达,由于黄土高坡土地平旷,视线较为广阔,劳动者们多为用手语或是喊话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较为直接、普遍,后逐渐发展为一种用歌唱进行交流的方式。实际上我国古代多数民歌、山歌等都多是以这种方式得以传播和发展。华阴老腔也正是在这种民间传统的基础上由当地艺人逐渐加工而来。

(二)华阴老腔的发展形式

1.家族方式传承

华阴老腔是一种地方剧种,在近几百年的历史中,是以家族戏的方式进行传承的,并规定只传本族男性,不得传于女性及外姓人员,这也是华阴老腔在近代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形成了老腔表演者人数减少,年龄偏大且后继无人等许多问题。

2.曲目保持完整

华阴老腔传承年代久远,虽经历没落,但主要演唱曲目都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已经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有六百余本。剧目的唱词浅显易懂,具有生活气息。剧本大多取材于历史剧目,以揭露封建王朝的昏庸无能、荒淫无耻为主,批判统治者的不作为,主要起歌颂表彰民族气节的作用。

明清时期,就在当地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并出现了许多知名的戏曲剧本,如《四贤册》等一批传播较为广泛且较经典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改名后的富平县阿宫剧团创作改编了许多知名的戏曲剧本,并在建国后新写了许多反应当时人民生活的剧情,如《雷锋》《八一风暴》等,均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前往北京进行有关工作的汇报表演,获得了一系列的好评。

二、华阴老腔表演的艺术特点

(一)声腔分类的特点

华阴老腔的声腔大致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皮影戏中阿宫腔的腔调为主,唱腔旋律平缓、清悠秀婉。另一种是以陕西传统剧种中的弦板腔为主,唱腔既豪放悲壮,又委婉细腻,能够根据剧情表现各种角色的不同感情和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也是在皮影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1.北路秦腔

北路秦腔也称为阿宫腔,流行于礼泉、富平、兴平等地。因为其唱腔具有翻该遏低的特点,也称遏宫腔。

北路秦腔属于板腔变化体式,声腔分为欢音和苦音。欢音较为轻快、明亮,用以表达愉快的心情,苦音较为婉转忧愁,又以表达离别悲苦之情居多。其中较为知名的演出团体有富平县阿宫腔剧团。演唱改编阿宫腔剧目在当时均引起巨大的反响,主要代表作品有《锦香亭》等。

2.板弦腔

弦板腔作为一种皮影戏所使用的剧种,广泛流传于陕西咸阳、礼县、宝鸡等地,清代时就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唱腔有慢板,急板,紧板等。乐队配置较为简单,文场和武场兼顾。场面热烈,结构多为上下对照的工整型。唱词多为6句或8句。

弦板腔表演时形式较为简单,唱腔优美愉悦,能完整表现出所塑造角色的诸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富有激情,剧情多为民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二)表演风格特点

1.表演舞台和服装的特色

华阴老腔的表演舞台一般都较为紧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演出者一般分为扇形排列,依次为二胡,板胡,演唱者,月琴,梆子和钟铃。锣鼓等打击乐器在后位放置。演出时各个乐器各司其职,最后统一在表演者的演唱之下,具有较好的音响效果。

老腔艺人们在演出时,不管是在正式的场合,还是在街边的即兴演唱,表演者都不会过分注重自己的装扮。和其他传统戏剧不同的是,他们上台时很少化妆,也不会穿戴能代表本民族传统特色的服饰,多为普通服饰,但偶尔也会穿上历史上关中人民经常穿的传统服饰。但无论表演的是剧中的人物,还是需要塑造怎样的形象,他们都不会专门为角色进行服饰上的变更,依旧是身穿日常的服装。演出中,男艺人头戴当地的传统布帽,或者头裹着白色的手巾,或什么也不戴,发型自然,台上的不同艺人也不主动追求服装上的统一。在台上表演时,他们都穿着各种样式的厚布衣裤和棉鞋。演出过程中,有坐在方凳上,有的直立着,有席地而坐的,更有的屈膝半坐。在表演中,最多只有一到两位女艺人。女艺人的穿着一般也与男艺人一样,但表演时却与男艺人有着不一样的分工,经常是用以表现剧情,模仿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织布、烧火、做饭等无语言的表演,但有时也使用小锣等打击乐器为音乐进行简单的伴奏。女演员的位置总是在舞台后方或在幕后角落,完成自己所分配的工作。

华阴老腔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他的服装舞台都能体现出当地人民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文化特色,具有陕北人民特有的不羁和洒脱,这也正是它独有的魅力和吸引人眼球的艺术特点。

2.演出特色

华阴老腔的表演有其独特的演出特点,华阴老腔本是皮影戏的一种唱腔,表演者在台后演唱。后逐渐发展为艺人来到台前演唱,慢慢就变成了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的演出形式较小,舞台也较为简易,演出人员一般只需要五到六人即可,演出人员少而精是华阴老腔的一大特色,一般只需要五到六人即可,所以老腔戏俗称“五人忙”,由说戏、签手、帮档、后槽、胡胡五个部分组成。说戏的负责表演主唱,也称前手;签手主要负责操纵皮影和帮腔,又称拦门的;帮档主要负责摆放场景物件、帮助签手进行表演和击打枣木拍板;后槽负责辅助乐器的演奏,呐喊助威;胡胡主要用胡琴进行伴奏和帮腔,五人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就可以完成一场极为复杂的演出。

华阴老腔开始表演时一般先由主唱或女演员引出剧情,多为民间传统和神话故事,再由众人附和开始表演。表演时因为剧情的要求,主唱一般面前放置着一张板凳,手持砖头,用砖头敲击板凳,或抱起板凳猛击地面,配合锣鼓一起敲击,一般用于开头或每一句尾,偶尔也用于戏曲板眼节奏。表演时表演者多无固定的动作,一般都是即兴表演,有时艺人一时兴起,还会站起身来一起走到台前或在台上即兴的走动演奏,表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热情奔放的关中人民性格。表演时经常穿插着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能更好的融入到表演中。

华阴老腔的唱腔通俗易懂,语言性较强,声腔和唱词旋律紧密结合,表演者需要把说唱念集中于一句中进行表演,由说入唱,这是老腔的一大特色,表现出明显的向戏曲方向逐渐过渡的痕迹。华阴老腔是一种板腔体的声腔唱法,具有浓厚的北方音乐唱腔的特点,与其说是把每句歌词唱出来,不如说是把每句歌词吼出来,有一种独有的壮阔、悲凉之感。再配合锣鼓和板凳,给予观众一种相当震撼的观赏效果,被外国观众亲切地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摇滚”。

(三)表演使用乐器特点

华阴老腔所使用的伴奏乐器较为独特,大部分乐器都为自己制作,主要伴奏樂器有板胡、大号、马号、弦琴、拍板、手锣、大锣、梆子等。从以上乐器可以看出,华阴老腔艺人表演所用乐器大多都是打击乐器,极为重视音乐拍板节奏的使用,并在全段中几乎不使用唢呐,形成了华阴老腔的独有特色,体现出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价值。华阴老腔表演时因人数较少,有时一人需要演奏多种乐器,有时既要演奏胡琴,也要吹奏大号,明确的分工使表演一丝不苟。

四、华阴老腔在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随着华阴老腔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又有政府的不断宣传和鼓励,本应没落的老腔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中,申遗成功,登上春晚,参加各种音乐节目等都表明老腔这一传统音乐在现代又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诞生了许多新的作品,谭维维和老腔艺人共同表演的《给你一点颜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中许多对华阴老腔的运用,对我们如何使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具有极大的启发,本段将以此为例,研究华阴老腔与现代社会文化融合的特点和价值。

(一)现代流行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的结合

《给你一点颜色》使用了诸如电吉他,贝斯,电子鼓钢琴等现代电声乐器,但在其中结构的诸多部分也使用了许多华阴老腔的曲调和乐器。虽然总体上属于摇滚乐,但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歌曲结构来看,歌曲的A段是华阴老腔的一段散板,由老腔表演者进行了一段月琴和板胡的演奏,随着老腔艺人“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的出场,奠定了整个歌曲的基调。随后随着电声乐器的进入,月琴和板胡的声音逐渐隐退,音乐开始过渡到主题部分。B段整段都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风格,吉他点缀着旋律,贝司和鼓烘托着强有力的节奏,谭维维用她那近似吟诵的唱法,缓缓的将音乐旋律道来,与A段音乐形成了强烈对比。老腔在B段最后的八小节进入音乐,一起进入歌曲的C段,胡琴和人声同一旋律进行,再加上华阴老腔激情的舞台表演风格,达到全曲的高潮片段。

其中现代摇滚乐器和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音乐的各个段落各有体现,又最后结合于音乐的高潮,将现代与传统、摇滚与老腔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不刻意追求一种对传统音乐的追捧,而是恰当的将二者结合,既符合当代的审美,也突出了华阴老腔的韵味。

(二)与戏曲方式结合的特点

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唱腔,本就是戏曲唱腔的一种,它是由高腔逐渐演变过来一种声腔,高腔作为我国四大声腔之一,流传较为广泛,与当地的唱法结合便诞生了许多新的声腔。

在歌曲的表演中,谭维维先是使用了流行唱法,后又转为了类似于戏曲高腔的唱腔,与华阴老腔古朴、悲壮的声线结合,更加富有激情,C段反复重复的“啊”,在中国传统的商调式上,以两个小节的主题,不断地重复进行。老腔与戏曲唱腔用和声的方式叠加在一起,听众仿佛置身于草木皆兵、人喊马嘶、英雄末路的战场上,营造出一种苍凉和振奋之感,使观众震惊于歌曲情境中久久不能自拔。

五、结语

华阴老腔是中国传承最古老的一种戏曲文化,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老腔并不是为表演而生的,而是在表现自己的艺术蕴藉。他们通过华阴老腔的表演,体现着当地文化传统和个性的精神,体现出对团结、吃苦耐劳等民族精神的热爱,表达出关中人民独有的文化价值,体现了祖祖辈辈对生活的参悟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辉.华阴老腔:历史、现状与可能[N].光明日报,2016-04-06.

[2]赵熙.华山下,看“老腔”皮影戏[J].金秋文萃,2006(01).

[3]雷雁林.华阴“老腔影子”今昔[J].金秋,2002(08).

[4]陈仓.传统文艺品种因何衰落[J].同舟共进,2007(02).

[5]贾嫚.老腔影子—艺术的前沿还是边沿[J].音乐天地,2011(01).

[6]张倩.浅谈现代语境下华阴老腔之创新[J].审美与音乐,2016.(02).

[7]石丰恺.《华阴老腔一声喊》历史溯源及传播价值[J].戏文,2016(09).

[8]石朝阳.老腔——一个濒危剧种的隐忧[J].金秋文萃,2008(06).

[9]蒋晶.陕西传统艺术的价值—以华阴老腔为例[J].四川戏剧,2014(09).

[10]王衡.论华阴老腔的艺术风格意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
现代舞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