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宇宙有尽头,陕西擀面杖没有

2021-12-09杜嘟嘟

当代工人 2021年23期
关键词:擀面杖擀面案板

杜嘟嘟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帖子:北方人的擀面杖有多长?

看到回答的陕西人都笑了。陕西是面食的魔法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位魔法师,都有一根名叫擀面杖的魔杖。每一个进过陕西人厨房的麻瓜,都会被角落里的一堆家伙什儿震惊:明明大家都是擀面杖,为什么这里的杖粗如儿臂、长如椽柱?

是的,宇宙有尽头,陕西的擀面杖没有。

如果你在陕西看到一位壮年男子手持一根长两米五的棒子,那么有两种可能:

1.他是孙悟空;

2.他是面馆老板。

老板的擀面杖比兵马俑2号坑的青铜剑还长。随着擀面的手从擀面杖的中心平推到两端,老板边撒面泼边操纵着擀面杖换方向,团面逐渐从三维世界里破次元展开成二维图形。

巨型擀面杖不仅带来了极高的效率,还具有观赏表演价值。

小区文艺晚会、庆贺活动、公司年会请来表演一趟,不仅空气里充满快活的碳水之香,还能承包50个小伙伴的伙食,孙悟空见了都眼睛发直,想吃完以后回收擀面杖当金箍棒。

当然,需要它的不光是面店老板。就像战场上每个秦兵一定要有称手的兵器一样,每个普通陕西人家里都有几根称心如意的擀面杖。

和面店相比,家用擀面杖以灵动取胜。对于做家常面而言,六七十厘米的最好用,刚刚满足三口之家的吃饭需求;一旦食客人数达到宴席级别,便要祭出一米五的大宝贝,认真操练一番,以表达最深切的仪式感。

一米多长的木棒林林总总挂在墙上,或立在厨房里,别说衙役见了想拿到手里高呼“威武”,连武僧看了也想来段少林棍。其他地方充当主力的20厘米擀面杖也自惭形秽,毕竟自己在陕西的白案战场上只能算马前卒,因为对于看惯了秋月春风的陕西“长擀面杖”党来说,20厘米的长度实在难堪大用,连擀个饺子皮都用着不顺。由于无法在厨房里纵横捭阖,只能沦为砸蒜的小槌槌。

这份沉迷还需从面说起。陕西人对“手工面”有一种迷之执着——机器压的面是失去灵魂的,只有自己亲手揉、擀、切,才算是给一块死气沉沉的面团加入了王霸之气——它就像一门陕西的独门绝学,既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又能满足饱腹之欲填补空虚灵魂。我毫不怀疑,2000年前即使秦王扫完了六合,晚上也一定要做一碗手擀面安慰自己,不然心里总是不潺活。

太小的擀面杖,用起来总是“不美气”。大擀面杖耍起来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虽然必要时候可以用来自卫,不过也要小心,毕竟真的发生过“28岁陕西小伙子被父亲用70厘米擀面杖打死”的悲剧。

大擀面杖当然要配大案,陕西人心有多大,案板就有多大。

太小的案板影响陕西人拔剑的速度,秦始皇后代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大开大合,揉、擀、捏、拽、搓,粉变成团、团变成光滑的面饼。当一张吹弹可破的面饼在手心翻飞翕动,叠成一层又一层,变得越薄时就越需要小心,怕黏、怕破、怕不均匀。每次翻面就像给婴儿盖被子,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所以只要擀一次面,关中大汉也能体会一把男妈妈的缱绻。

只有饱览陕西面食的人才知道,大案板、大擀面杖不是噱头,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家伙和地方,很多陕西特色面食是根本做不出来的。

细条的手擀面要薄要筋要光,那便需要一个很大的面饼,折成几叠以后再用刀细细分开;裤袋面、biangbiang面要摔打,需要有一个面积足够大的地方,能把面条抻得足够长;手工搓搓倒不用面饼多薄,但是仍然需要有地方能把面条摆开,手指才能把长方体搓成圆柱长条,吃到嘴里没有“棱”的痕迹;而麻食既要擀,又要切,又要捻,还要保证面条不粘连,没一张足够大的案,总是捉襟见肘。更何况很多时候,所谓的面食也不一定是面条。滋卷这种小吃,就像北京的肉龙,如果没有一张阔大面饼做打底,上面铺好菜卷成卷以后,要么蒸的时候馅会漏,要么永远只能吃面皮儿……

有的面要软,有的面要硬,有的面可以软和到不用嚼,像汤一样灌进肠胃喝下去,有的则要保证“筋道”的口感,哪种面好吃,怎么揉好吃,陕西人早在擀面杖、案与面之间得出宝贵经验教训。

每一个家里都有自己的“面味”,陕西父母什么都能随便,吃面这件事上决不能糊弄。

小时候离家几百公里上中学,我妈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租了个7平方米小房子,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两张桌子。即使如此,母亲大人还是坚持拿两个板凳拼了个支架,上面供著一张70厘米长、半米宽的案板,搭载着一米的擀面杖。

搬家当天中午,在我妈三槌两棒子的努力之下,我就圆满吃上了一顿魂牵梦绕的油泼棍棍面。手工搓成均匀的条,覆盖了辣椒面再泼上滚油,那每一口令人流泪的汤水,吃的都是妈妈绝不糊弄的灵魂。

曾有一位西北工业大学的留法博士,凭借自己二十几年对面食的研究,结合了自身学科特点后,写出一篇名为《手擀面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及热力学问题》的论文,一时传为美谈。论文里仔细用物理和化学手段研究了各种擀面的手法,发明了“平面擀面法”“卷积擀面法”“富士山擀面法”等叫法,佐以示意图,更迈出了陕西手擀面从实践到理论的一大步。

每一个陕西人都有自己的吃面习惯,像是一种独特的信息素,有的会彼此吸引,有的会互相唾弃。每一根大棒、每一张大案,都是陕西人在碳水帝国中经年历练的成果,就像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它们也绝非大而无当的装饰品。

比如在二胎三胎家庭里,它们就很实用嘛。

猜你喜欢

擀面杖擀面案板
方形擀面杖
价值连城的案板
母亲的手擀面
奶奶的手擀面
擀面杖“擀”走肩周炎
每周都要给案板“洗个澡”
厨房那些事儿:清洁案板的好方法
角落里的健康保养
小小擀面杖 她做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