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及修复措施

2021-12-09芮向真张旭超王闰莹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芮向真 张旭超 王闰莹

摘要:文中探讨影响陶器文物保护效果的因素,给出常见的陶器文物修复措施。结合工作经验及陶器保护现状,将影响陶器文物保护效果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给出开展陶器文物修复工作的合理建议,以期提高陶器文物保护的效果。

关键词:陶器文物;影响因素;修复措施

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它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陶器文物有着自身的物理性质,很多历史悠久的陶器如果保存不善,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在保护过程中也要做好修复工作。同时,陶器文物的保护也是一项系统性的严谨工作,任何一点失误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修复陶器文物时,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修复流程,控制各项细节,提升修复质量,实现保护陶器文物的目的。

一、陶器文物保护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陶器文物保护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文将其分成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部分。

(一)环境因素

陶器文物的物理结构较为特殊,具有明显的吸潮性,受可溶性盐及杂质的影响,会在陶器表面形成一层沉积污垢物。日常受温湿度、环境等因素影响,陶器内部的一些物质也会发生物理变化,使陶器文物的脆性增加,加大损坏的风险。

同时,陶器文物对温湿度要求较高,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还会受化学气体、灰尘等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室外种植植物或在室内放置盆景,实现吸附灰尘、控制温湿度的目的,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变化对陶器文物的影响。此外,还要规避强光,避免阳光直射对陶器造成紫外线损伤,室内可以选用人工灯光。

(二)人为因素

陶器文物有着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可能因人为因素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日常保管方式不科学,或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都有可能造成陶器物理性质的变化,影响陶器的艺术价值。

二、陶器文物保护的修复措施分析

陶器文物修复过程中选择的修复材料或方法不当,也会对陶器造成严重损害。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破坏,技术人员在修复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试验,确保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一)修复前的准备

在对陶器文物进行正式修复前,修复人员要对文物的历史背景、所处年代进行分析。同一时期的陶器可能出土于不同地区,其外形和材质也是千差万别,各个朝代的出土陶器也都是风格鲜明的。为了更好地确保陶器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准确分析陶器文物的历史背景,参考出土信息,全面掌握修复信息,尽量恢复文物的原貌。修复工作的本质是保护文物,因此不能破坏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和风格特色。

在陶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前,修复人员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检测设备,进一步了解文物的基本情况,包括文物的材质、总体结构和制作工艺,利用图像修复技术先还原文物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判断文物所在年代的特点和风格,再进行修复工作。在修复前期,工作人员应全面掌握陶器文物的数据信息,包括材质、大小以及质量等参数,还要对文物的受损位置和受损程度进行全面检测。对于已经完成的修复工作,在二次修复时,需要参考前期修复资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在节约时间的同时降低破坏文物的概率。

(二)清洗

要想保证陶器文物的观赏性与艺术价值,避免其受到外界杂质及异物的影响,修复人员在正式修复前要对陶器进行全面的清洗,将其表面残留的杂质清洗干净,为修复颜色和形状做准备。修复人员可以根据杂质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对于硫酸镁这类可溶性物质,直接用清水冲洗,也可以利用软毛刷扫除文物表面灰尘,对相对疏松的泥土附着物可以使用竹刀或竹签等工具进行剔除。

部分彩陶年代久远且工艺粗糙,清洗时容易出现脱落,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人员应提前利用高分子材料加固,避免脱落。此外,一些陶器质地松散,清洗时很容易碎裂,就要提前将陶器用纸浆包裹起来,通过毛细作用加速陶器文物表面盐类的结晶作用,再选择适当技术进行清洗。

(三)补配、加固

陶器文物修复过程中最烦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粘接。

修复人员要提前标记陶器文物碎片,依据碎片形状试拼,通常要多次拼接后才能还原陶器文物的原形,也可以适当补全。这个过程也叫“补配”,在文物修复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筛选适合的补配材料。常见的补配材料是石膏,这种材料修复能力强,能保证陶器的完整性,使残碎严重的陶器能够用于展出。补配部位的高度要略高于文物本身,以便后期打磨。

在陶器文物的补配工作完成之后,还要使用毛笔沿着陶器的缝隙进行涂刷处理,必要时可以使用喷涂进行加固。

(四)粘接

粘接时,修复人员要选用粘接效果好且用量少的黏合剂,最大限度地还原陶器文物的原貌。为了方便调整,还需要黏合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修复人员将黏合剂沿着接合部分均匀涂抹,对准碎片接口部分,逐步达成整体粘接,再经按压后固化成型。按压过程也是核心环节,需要修复人员摸索总结,形成老练的按压手法。

(五)上色、做旧

经常使用的作色材料分为矿物颜料和有机颜料,稳定性都比较高。陶器文物修补完成后,需要通过做旧处理,保证修补部位与陶器整体自然融合,尽可能接近原貌。

三、做好陶器文物的日常管理

博物館领导层要着力构建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体系,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制度建设上,要通过制度规范与约束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质量,避免管理混乱使文物遭到破坏。文物类型、数量的增多会不断提高保护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管理人员要优化分类保管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增强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针对部分年代辨别困难或严重损坏的文物,应科学评估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保管中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标准及规范。

作为博物馆领导层,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或定期邀请一些博物馆管理领域的专家、教授对员工授课,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引导帮助员工认识自身职责,提升自身管理技能,如文物保养、维护的技巧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不定期组织优秀员工参与国内博物馆管理交流会,通过对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激发他们不断学习、提升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陶器制定保护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修复人员在修复陶器文物时,要严格依据文物原貌,意识到文物修复是一项保护工作,而不是创造工作,遵循相关流程:清理、加固(拼对)、粘接、补配及上色。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流程顺序,比如在文物清洗后,可以选择“边加固,边清理,边粘接”的方式,在各个流程中保持细心、谨慎的态度,严格落实修复准则,使陶器文物以完美的姿态再度呈现,绽放出璀璨的艺术光芒。

作者简介

芮向真,1998年2月生,女,汉族,天津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修复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马潇展.文物的保护性修复动态展示在空间中的应用[J].收藏与投资,2021(6):84-86.

[2]申桂云,惠学军,李晓艳,等.从一件唐三彩仗马的修复谈展览文物的保护修复[J].中国文化遗产,2021(2):63-67.

[3]刘慧玲.基层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探究—以靖边县文物管理所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3):114-116.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