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探索

2021-12-09郑畅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

摘 要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不断完善农业种植技术,农作物产量有了明显提升。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质量低下,危害消费者健康。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农业生态恢复重建措施,解决农业生产带来的各类环境问题。基于此,分析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104

当前,存在各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水污染、抗灾能力下降等。为了修复生态环境,需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农业种植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与此同时,要建立生态保护科研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环保政策、绿色生产模式的全面落实,保证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1.1 人地矛盾

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口不断增多,而耕地撂荒严重,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多年来,我国采取了诸多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积累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利用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土地供需矛盾,对土地管理不够科学,很多耕地被随意占用,森林资源被大量消耗,难以发挥土地原有的生产潜力。当前,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重用轻养、未发挥资源优势、管理粗放、耕地面积缩减、土地闲置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1]。尤其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耕地面积逐年递减,虽然土地管理法已经实施很多年,但长期积压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1.2 水土流失

從森林资源来看,我国早期森林覆盖率高达70%,在19世纪森林覆盖率还可以达到60%,但到20世纪之后,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虽然国家在意识到森林资源流失后,采取了保护和修复政策,但当前的森林覆盖率仍远远低于19世纪以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发挥着涵养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森林资源减少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我国大量开发利用耕地,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会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导致各种自然灾害出现。

1.3 水源危机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水资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区域在在春季、夏季这2个季节都有充沛的降水量,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但是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年际分配不均匀的特点,一些地区没有采取有效的蓄水、引水、保水措施,水资源供应不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2]。不仅如此,水资源流失、水资源枯竭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问题。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各种农药化肥也会造成水资源污染,进而引发水源危机,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

1.4 病虫灾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病虫害,以水稻为例,其病害高达30余种,包括稻瘟病、稻曲病等;虫害超过100种,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一些病虫害会持续传染和扩散,导致大面积植株损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导致病虫害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饲养不合理、益虫减少等。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造成生态失调,对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在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1.5 污染源广泛

调查显示,我国农业污染比较严重,不论是内部污染,还是外部污染,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恶劣影响。尤其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工厂不断增多,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产出的“三废”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同时,禽畜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粪便,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也会严重危害周边环境。此外,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比较常见,其会对土壤、水源、大气产生影响,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2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对策

2.1 制定宏观政策,加强监管保护

在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过程中,要制定宏观政策,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详细的治理工作打好基础。

2.1.1 提升环保意识,加强教育宣传

各地领导应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落实环保教育工作,使群众也能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尤其要强化高层领导的观念意识,使其自觉参与和落实环保工作,并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详细具体的责任机制,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入环保业绩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将环保目标、实施情况公开向全社会展示,接受群众的建议、监督和反馈。要落实全社会教育,出台各项环保政策、激励措施,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3],例如北京市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环境检测、生产记录、产品检验、管理制度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大力宣传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为农业生态环境恢复打好基础。

2.1.2 加大监督力度,实施法治化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护和监督。不仅要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构建强大的执法团队,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还要针对各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经济条件建设法律规范,完善规范规则,确保环保措施可以全面有效落实。尤其要加强对重大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作,包括土地退化、森林面积减退、湖泊功能衰减等。

2.1.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环境检测体系

针对农业生态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既要缩小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也要減小二者的生态系统差异。农业方面,应该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自然封育政策,促进中低产田向高产田转化,杜绝不合理的种植行为,使农业生产结构更加科学;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包括节水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等。渔业、林业、矿产等方面也要配合建设,杜绝非法捕鱼、乱砍滥伐、土地乱占乱用等行为。积极研发现代科技,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用GPS、物联网、无人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监控,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采取更加有效的修复治理措施。

2.2 落实微观政策,全面综合治理

在微观角度,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不仅要从农业本身出发,还要对其他客观因素进行调整和改进。1)要对人口数量进行合理控制,促进人口素质提升。目前,我国人口数量虽然比较多,但是老龄化问题明显,劳动力缺乏,且劳动人群素质有待提升。所以,要加强政策规划,强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促进全民素质提升,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仅要积极发展养殖业,还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重视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的发展,使种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物质技术基础的改善,对农户和经营主体还权赋能,同时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各种改革创新手段,强化经营主体的适应能力,使结构调整的脚步不断加快[4]。3)针对水土流失问题,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不仅要加强森林培育工作,还要加大对丘陵地区的开发力度。采取封山育林政策,同时根据草场资源承载能力推行舍饲养畜、休牧、禁牧等政策,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农村经济管理目标中加入水土保持这项考核内容,落实工作,围绕梯田建设工作,将流域作为单元,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统一规划各种配置设施,通过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效果,同时促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发展。督促各级政府用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已有资源,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5]。

3 结语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治理措施。针对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加强监测管理,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切实保护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明桂.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2019(1):64.

[2] 张立宝.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9):88-89.

[3] 平成林.浅谈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畜禽业,2020,31(2):48.

[4] 蒲琴.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川西北沙化土地有机碳、氮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9.

[5] 晁鹏飞.农业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模式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8):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11

作者简介:郑畅(1983—),女,四川都江堰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生态修复。E-mail:313135728@qq.com。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