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长兴岛绿地植物特征分析与适生植物应用研究

2021-12-09彬*

园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长兴岛生活型种类

陆 彬*

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也是上海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之城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上海长兴岛绿化植物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以及树种组成和乡土树种比例。结果表明,长兴岛共有维管束植物88科211属283种,单种属、寡种属的成分较多,种类组成较为丰富;木本植物种类共计153种,占总种数的54.1%,乡土树种有26种,仅占17.0%。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和植物应用现状,提出了适生植物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推荐种类,为生态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绿化植物应用依据。

生活型;种类组成;乡土树种;上海生态岛

上海旨在建设与卓越全球城市总目标相匹配的“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打造一座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1-2]。植物资源丰富度及其合理配置是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品质的关键[3]。上海从2000年起制定和实施了《上海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三年行动计划》,使城市园林植物品种从500种左右增加到800多种,改变了上海绿地长期存在的植物种类比较少、色彩比较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的状况。

长兴岛是由长江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的沙洲,在成因上属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其上发育成立的植被类型中,除湿地植物外,森林群落主要是以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旱柳(Salix matsudana)、苦楝(Melia azedarach)等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因气候顶极群落的常绿阔叶林将难以形成,而停滞于落叶阔叶林阶段,成为土壤或地带顶级群落[4-5]。长兴岛作为长江口第二代冲积岛,群落物种正处于稳定递增阶段,自然分布的植物尤其是木本种类较第一代冲积岛崇明岛低,而远高于第三代冲积岛九段沙[6],但较佘山地区、大小金山岛等要低得多[7-8]。长兴岛植被研究多集中在苔藓植物[9]、湿地植物[10]、局部区域部分植物群落的演替[6]以及郊野公园绿化植物[11]和经济果林作物[12],主要为了解长江口冲积岛屿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发展规律,促进绿化林业植物应用的发展。长兴岛绿林地除生长良好的水杉、柳杉等针叶树种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常绿阔叶树种使用较多,落叶树种较少,造成景观单一。森林布局分散,具有一定规模的林地主要是沿海防护林、柑橘园[11-13]。目前,对长兴岛植物应用现状缺少系统调查,也较难提出针对性强的绿化植物发展目标。

本文通过对上海长兴岛绿化植物应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基于现状绿化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和树种结构比例,提出适生植物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推荐种类,为生态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绿化植物应用依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长兴岛作为长江入海口的沉积沙洲,水清、气净、树绿,是天然的生态岛,地理位置为东经121°34′ — 121°47′,北纬3l°19′ — 31°26′。整个岛屿呈带状,含青草沙水库及其保护区总面积约170.1 km2,其中生产防护绿地和生态公园用地面积约11.7 k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3%。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温和湿润;地势低平,西部较高,中东部较低,区域地面高程(以吴淞为0 m)在2.4~3.2 m之间,人工筑堤围垦,形成海岛圩岸纵横交错,河流、沟渠密布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 097.9 mm,年平均日照2 104 h,全年无霜期229 d。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5.6℃,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5.6℃。多东南风,夏秋季受台风影响较大。长兴岛的土壤主要有水稻土、灰潮土和滨海盐土等类型,近年来由于广种柑橘,已逐渐向园林灰潮土转化[14-15]。长兴岛因特殊的地理成因,已形成不同的土体构形,使局部地区内分布有多种土壤类型,大多由外而内条带式发育,反映了成陆历史和成土作用的先后,以及垦殖利用和人为施加影响的强弱。

1.2 调查与分析方法

于2013年至2018年间,在收集查阅长兴岛植物应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6,15-17],沿着位于东西方向主轴线的潘园公路进行全面踏查(图1),每间隔1~2 km设置一个随机样点,形成网格化的布点,共计49个。样点处保证样方面积为200 m2,对其中分布的植物做尽可能全面的调查,记录了不同生活型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

1. 研究范围

为了提高物种鉴定效率及准确性,植物物种鉴定参考《中国植物志》相关卷册(http://frps.eflora.cn/)。计算频度和多度,进行长兴岛植物应用编目。木本植物多为人工栽培种,按其起源和用途可以分为乡土树种、新优绿化树种、观果型经济树种等类型。

2 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2.1 种类组成

据统计,本次调查长兴岛共有维管束植物88科211属283种(包含变种和栽培品种),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6科12属21种,被子植物80科197属26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6科156属212种,单子叶植物14科41属48种(表1)。植物组成中,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3属26种,其次为禾本科(20属21种)、菊科(17属19种)、豆科(11属13种),多为草本植物种类;含5~10种的科有十字花科(7属9种)、木犀科(4属9种)、杉科(4属8种)、忍冬科(5属8种)、百合科(6属7种)、柏科(3属6种)、小檗科(3属5种)、槭树科(1属5种)。仅含1种的科有38科,占总科数的43.2%;仅含1种的属有169属,占总属数的80.5%。可见,长兴岛的科属组成中,单种属、寡种属的成分较多,种类组成较为丰富,这与大金山岛和佘山地区[7-8]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相似,主要由所处区域内光照、热能等较恒定的环境因子决定[6]。

2.2 生活型组成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趋同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本次调查283种植物共有9种生活型(图2)。常绿乔木树种有26种,占总种数的9.2%,其中常绿针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各13种;常绿灌木树种有41种,占14.5%,两者合计23.7%。落叶乔木树种有52种,占总种数的18.4%,其中落叶针叶乔木5种,落叶阔叶乔木47种;落叶灌木树种有34种,占12.0%,两者合计30.4%。多年生草本植物有73种,占总种数的25.8%,一年生草本植物54种,占19.1%,两者合计44.9%;竹类植物有三种。可见,长兴岛作为发育正旺盛的第二代冲击岛,适生的植物种类以灌木和草本植物较为丰富,乔木树种以适应演替早期落叶种类为主。

2. 长兴岛植物的生活型组成

表1 长兴岛维管束植物统计

2.3 树种组成比例

本次调查记录的木本植物种类共计153种,占总种数的54.1%,其中乔木树种种类占总种数比例的27.6%,灌木树种种类占总种数的26.5%。常绿乔木常见种类有香樟、雪松(Cedrus deodara)、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var.sinensis)、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女贞、龙 柏(Juniperus chinensis‘Kaizuca’)、 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偶见有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黑松(Pinus thunbergii)、杂种槭(Acer)等种类。落叶乔木常见种类有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东方杉(Taxodium mucronatum×Cryptomeria fortunei)、池杉(Taxodium distichumvar.imbricatum)、银杏(Ginkgo biloba)、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榆树(Ulmus pumila)、桑树(Morus alb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乌桕(Triadica sebifera)、柿树(Diospyros kaki)、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等种类;常绿灌木常见种类有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var.Howardii)、洒金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var.variegat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瓜子黄杨(Buxus sinica)等种类,落叶灌木常见种类有枳(Citrus trifoliata)、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石榴(Punica granatum)、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等种类。通过分析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应用比例和现状,如柳杉、水杉、池杉等常见种类,可为同类型适生树种的园艺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2.4 乡土树种比例

乡土树种即土生土长的树种,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的树种。采用广义的概念,指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根据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华东五省一市植物名录》的划分标准,153种木本植物中乡土树种有26种,仅占17.0%,外来树种有127种,占83.0%。其中乡土树种多为落叶阔叶树种,主要种类有构树、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朴树(Celtis sinensis)、榔榆(Ulmus parvifolia)、榉树(Zelkova serrata)、乌桕、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杜仲(Eucommia ulmoides)、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卫矛(Euonymus alatus)、小蜡(Ligustrum sinense)、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等(表2)。其中多数乡土植物在大金山到佘山地区均有分布,为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的主要构成种,为后期海岛植物资源的引入和栽培提供参考。

表2 长兴岛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分析

3 适生植物应用推荐

针对长兴岛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发展为“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上海的生态水源岛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岛”的目标,绿化景观设计以“地带性、生态性、观赏性”为原则[11],结合上海市政府进一步提出“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1-3],制定了长兴岛绿化发展定位为营造“杉的王国、花的海洋”、构建色彩斑斓的绿化景观。

长兴岛早期构建农田防护林和全岛防护林多采用柳杉和水杉,新建道路绿地应用了大量东方杉、池杉和中山杉,经观测,植物生长表现良好,适应性强。因此,在比对原有树种的适应性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园林用途和种苗情况,筛选应用生长特性和习性相近似的种和品种,构建以杉科植物为主的岛域植物景观。建议大面积种植应用树种,杉科柳杉属:柳杉、日本柳杉和日本柳杉品种(‘有泷’‘矮生’‘鸡冠’‘优雅’‘优雅绿’‘小球’‘神代’‘孝志’‘小钻石’‘万吉’‘罗森’‘尺汉’‘坦苏’‘维耳莫金’‘维耳莫’等)。杉科水杉属:水杉、水杉‘金叶’。杉科水松属: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杉科北美红杉属: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北美红杉‘平展’。杉科落羽杉属:落羽杉和落羽杉品种(‘飞瀑’‘皮夫塔形’‘西克里斯特’)、池杉和池杉品种(羽叶池杉、线叶池杉、垂枝池杉、锥叶池杉)、墨西哥落羽杉、东方杉、中山杉。

以营造“杉的王国、花的海洋”,构建色彩斑斓的绿化景观为目标,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重点考虑观赏性(观花、观叶、观果、观型)强、气味芬芳、夏季浓荫蔽日、冬季绿意盎然的树种。在上海市“四化”新优树种引种推广成果基础上,重点筛选推荐多彩化植物种类有银杏、无患子、栾树、乌桕、榉树、红叶石楠、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洒金桃叶珊瑚、火焰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Firepower’)等;观花类植物种类有大花六道木、海棠类、观赏桃类、海滨木槿、紫薇、锦带花(Weigelaflorida)、密实卫矛(Euonymusalatus’Compact’)、小花毛核木(Symphoricarposorbiculatus)、大花秋葵(Hibiscusgrandiflorus)、多花木蓝(Indigoferaamblyantha),多为乡土植物或上海城市绿地中推广应用的适生种类。

4 结语

长兴岛共有维管束植物88科211属283种,单种属、寡种属的成分较多,种类组成较为丰富;木本植物种类共计153种,占总种数的54.1%,且种类以原种为主,品种较少。相比于崇明岛调查记录的108种木本植物[18],长兴岛木本植物较为丰富,这可能与长兴岛绿化建设应用的新优植物种类如绣线菊类、海棠类、美国红枫等较多有关[3,19]。但是,长兴岛乡土树种仅有26种,仅占总种数的17.0%,有必要进一步丰富乡土树种及其培育的新优品种。长兴岛规划发展为上海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岛,全岛的绿化景观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向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和绿化“四化”发展目标,基于长兴岛现状植物以香樟、水杉等应用比例高,植物品种比例低、乡土树种种类少等问题,提出了营造“杉的王国、花的海洋”、构建色彩斑斓的绿化景观。通过积极推广应用适生的杉科植物种类及其品种资源,形成以杉树植物为基调的岛屿绿化景观;并选用落叶的乔灌木和繁花锦簇的花灌木,营造多彩类和花海类植物景观,为生态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绿化植物应用依据。

猜你喜欢

长兴岛生活型种类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种类丰富的酒具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论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学模型
镜头像差的种类
云中山南岭栲群落的生活型与叶特征研究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特征及演替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