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教学: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高效

2021-12-08吴福华

文理导航 2021年3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活动

吴福华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在这一门课的教学中,要走出传统单一化、单向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活动式教学,能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高效。基于此,教师通过对优化课前预学,奠定活动教学基础;发挥双边作用,推进活动教学进程;注重过程经历,丰富活动教学形式的策略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有序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教学上提出了特别的教学要求,不仅要以生为本,还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逻辑,使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道德实践才能够立足于生活得到进一步加强。所以,对教师而言,有必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层面的创新,而活动教学法在其中的引入不失为一大良策。

一、优化课前预学,奠定活动教学基础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实现灵活的教学活动设计,突显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自然融入教学目标,也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能够立足于思想层面得到提升。活动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能够就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深化其对知识的应用力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前预学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为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的自主活动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内容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安排调查任务: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以及视频,了解网络交往的利弊。然后带到课堂中,基于主题“网络交友的利弊、如何客观正确的认知网络交友”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自身的观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观点的理解与认知,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对于新课改而言,其精神实质就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丰富体验认知,使其能够从中有所体会,推动自我发展。所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并且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二、发挥双边作用,推进活动教学进程

(一)以学生自主探索为核心

通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有限,而且过多的强调于记忆道德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而学生对于这一教学模式难以做出及时的修整,所以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实际上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而言,其成果往往会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应用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及其学习意识,彻底改变学生传统认知。

例如,《师生之间》是一个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搭建以生为核心、以师为引导的活动教学模式。通过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塑造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在具体活动之前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如,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位?如何使用一句话形容他?在情感因素的积极影响下,学生自然能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而言,已经顺利的完成对道德素养的输送,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需要学生了解尊师重道的现实意义,感受教师的奉献精神。如果具备相应的时间或者条件,可以“爱护学生、感恩教师”为主题,组织一次班级演讲会,要求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说一说感人的教师故事,而学生也能够在实际参与和表达的过程中深化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二)以教师有效引导为手段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言谈举止常常受制于教师的直接影响,所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需要对个人言行自我约束,充分展现其在这一过程中的榜樣力量,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以教师为突破口,真正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本真含义。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时,可以利用活动教学,组织学生基于“是道德还是法律”展开辩论赛。当然辩论还可以置于细化主题:如果不赡养父母,究竟是违背了道德?还是违背了法律?很显然,对于这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而言,能够促使学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展开思考,有学生认为父母养育后代,而后代自然就有养育父母的道德准则,这一点与我国所传承的传统文化相吻合;也有学生认为,如果后代弃养父母,这一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准则。在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再次带领学生回顾辩论过程,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对于这一命题而言,很显然是一个双向命题,既与道德相关,也与法治相关;还能够以此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在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环境下,才能真正使学生深入体会这门学科的意义,才能够主动配合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三、注重过程经历,丰富活动教学形式

(一)开展体验型活动

在活动教学中,参与和体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一旦离开这两个环节,难以脱离传统的灌输和说教的教学模式,所以,具有实效性的活动课堂必然不可能脱离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个人有所成长发展的有力路径,还能够从中感受到成功或失败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所以,具有极其典型的实质性意义。

例如,在教学“家的意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回家之后和父母互换角色,由此获得不同的体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对家庭的付出,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够结合个人力所能及的事件用于回报父母。又如,“春运”是中国春节时最突出的特色,可以此为背景设置情景剧,展现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体会其焦灼的神情,感受回家过年这一传统习俗,体会盼望团聚的迫切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深入触及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感受到家庭文化的深厚内涵。

(二)开展探究型活动

讨论建立的基础大都是置于自主独立的活动之上,针对具体活动中所产生的质疑、体验等诸多方面,可以和其他人展开探讨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澄清认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够从中汲取不同的意见,迸发创造火花。而探究则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基于相应的问题自主完成资料查询、大胆猜想和研究,而这些问题大都聚焦于社会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体的探究是针对他人观点或者案例而展开的深入思考,是基于不同的视角了解问题、看待问题,探求其间的矛盾性。

以“遵守规则”一课的教学为例,重点是带领学生理解规则,感受其与自由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将其落实于实践中,能够自觉维护规则,能够结合实践改进规则。然而针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具备一定的抽象度。实际教学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学生对于遵守规则的困惑以及误区,然后设计辩论“规则究竟是限制了自由还是保障了自由?”辩论的形式能够带领学生对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展开梳理,了解其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主题,例如“是否闯红灯”等组织学生展开探讨,不仅成功的架设了生活的情境,也能够使其价值得以澄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不仅要形成自律,还要建立他律,这样才能对规则形成认同感,才能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而这一方式也更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只有经历深刻的辩论,才能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才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纵深拓展,而这一点是传统的说教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而针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此,如“友谊的澄清”、“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以及“创造思维”等相关内容,同样适合。

(三)开展实践型活动

对于这门学科而言,实践性是其突出特质之一,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于社会调查以及访谈等。所谓社会调查,主要是以社会现象或者热点问题为对象,展开对应的信息收集并完成探讨,并将所形成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较远的内容,如人大代表的职责、企业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的教学,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广泛了解,可以结合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以及志愿者等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实践。只有借助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生活,才能够体会到这些知识并非是僵化的理论,而是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还是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以及媒介。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认知社会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有几块难啃的“硬骨头”,例如法治模块的教学等,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情景,我们在课堂内建立少年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来到真实的法庭中参加旁听审活动,收获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活动教学方法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学生在实践探究等相关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其量身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其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活动教学的本真目標就是要超越道德以及法制知识本身,由此才能实现价值观教育以及法制素养教育。当然在实施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灵活选择、灵活运用,也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方法相互融合和渗透。

【参考文献】

[1]安华锋.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7(27):29-30.

[2]于翠芬.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5.

[3]郭丽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93.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活动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活动随手拍”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