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

2021-12-08林婷张晋鹤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林婷 张晋鹤

摘要:[目的/意义]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本文对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珠海市地方智库的全球网络力量,为珠海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提供智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对珠海市13家智库进行调研后,获悉珠海智库呈现布局分散、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智库的联系不密切、情报传递不理想等现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构建了“以政策导向为主共建联盟(构建机制)+多方共赢的价值激励机制(动力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运行机制)”的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模型。[结果/结论]共建与共享之间离不开“共赢”这座核心桥梁,三大机制的有机结合,既能解决目前珠海市智库的现存的问题,又通过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为逐步增强珠海本地软实力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大湾区    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    共建共享机制

分类号:C932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大湾区区域内,珠海显著的地理位置——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的优势为珠海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多角度探讨“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是一种新的突破,能够充分发挥智库联盟的“1+1>2”的功能,有助于强化珠海市地方智库的全球网络力量,推动珠海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因此,本文拟基于情报六大理论、协调理论等知识,结合本项目组关于对珠海市智库现状的调研成果,构建“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模型”,为珠海市智库联盟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相关研究回顾

智库(think tank),又被称为“思想工厂”(think factory)、“情报研究中心”(intelligence research center)等,是一种承担特殊职能、发挥特殊效用的社会组织。美国是较早开展智库研究的国家,其中保罗·迪克森在1971年出版的Think Tanks被认为是最早对智库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

1.1  我国智库联盟发展研究成果回顾

国内的智库联盟,是指智库类研究机构基于地域、研究领域或机构性质等共同属性而组建的非法人学术团体。联盟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智库或者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之后在运作过程中或是采用固定牵头机构的方式,或是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1]。在区域智库联盟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三方面。①地方智库联盟的管理角色不明确。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的问题,是地方智库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不利于新型智库的积极发展。例如,党俊[2]以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的新型智库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理事会制度,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的理事会组织,达到管办分离的效果。②地方智库联盟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例如,刘阳[3]通过对山东智库联盟网、湖南智库联盟网等8个地方的智库联盟调研,提出了构建人才队伍、内部治理以及信息服务三大保障机制。③联盟中的个体合作层次不深入。例如,毛爽和林明珠[4]认为,应从注重研究的精细深入、打造联盟服务平台,建立联盟的成果验收与转化机制,完善联盟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联盟的成果评价、经费管理和宣传推广体系等4个方面来优化智库联盟建设,从而使智库联盟达到深层次的服务水平。此外,还包括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对决策需求把握不准确等问题的探讨。

1.2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的智库发展回顾

本文以CNKI为数据主要来源库,以“大湾区”“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地区智库联盟”作为主要检索关键词,获得成果较少。截至2021年7月13日,经筛选后,本项目组认为有密切相关文献共11篇。从数量上看,对大湾区智库联盟的研究仍是一个新的探讨主题;从时间上看,第一篇相关文献是2018年5月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三地智库为大灣区发展建言献策》[5]。通过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的智库联盟实践,可获悉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大湾区智库建设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粤港澳大湾区可比肩纽约、旧金山以及东京世界三大湾区;从宏观政策角度出发,深化粤港澳合作也是中央推进“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比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情况,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的完善这两项工作积极推进,与智库的研究密不可分[6]。

②大湾区智库联盟成立的可行性研究。有学者从生活价值观、地方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大湾区智库联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杨爱平等[7]通过对世界三大湾区的体制、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在发展智库联盟的基础上,尝试推动开放型或独立第三方型的“湾区智库”建设。刘景松[8]指出,粤港澳三地同宗同族,价值观接近,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粤港澳三地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奋斗目标。

③大湾区智库联盟已具雏形,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在时间轴上,各相关部门与机构均意识到了智库联盟的重要性。例如,2018年4月初,由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联合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到2019年6月,粤港澳三地智库代表在广州签署框架协议,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2019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专业知识人士联盟智库揭牌。但这些联盟的运营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各个智库之间的沟通联合不够紧密、各自为政、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研究定位不明确、有库无智等,并没有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6, 9-10]。

综上所述,构建地方智库联盟已经成为智库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而基于大湾区背景如何突出三地的优势、如何构建有效且持续发展的智库联盟,显然已成为大湾区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大湾区九大城市之一的珠海,如何立足自身在大湾区建设中找准定位及参与国际城市的竞争,构建合理的区域智库联盟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则是有效的途径。

2  珠海智库现状分析

本项目组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半开放式访问、实地考察、文献检索等方式,對珠海智库的现状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其中,选取了13家智库,包括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智库的运行数据(调研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经对所收集的数据、文献等进行分析后获悉:①从规模上看,珠海智库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的定位存在差距,现存的智库呈现少、散、小、弱的特点,调查发现,45%智库课题经费在30万元以下,专职人员偏少,50%的珠海智库成立于近3年;②从智库功能上看,大多数智库属于“有库无智”,如珠海市博士联谊会、珠海市港珠澳大桥与城市发展研究会、珠海市普兰尼斯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并没有为珠海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展现出城市的优势作出贡献,并未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③从资源共享上看,主要是各自为政的状态,合作关系不密切,缺乏统一的管理,如在调查统计的13家智库中,共有7家智库没有建设网站主页,珠海市2017年7月成立的“珠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也未能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④从合作关系上看,珠海智库与其他八大城市智库的联系不密切,与澳门智库的对接也不紧密,距离粤港澳共同体的目标较远。针对珠海市智库的现状,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背景,就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本项目组进行了调研,92%受访的智库从业人员认为,有必要建立智库联盟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观察国际上著名的湾区经济圈,如开放型的旧金山湾区的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独立第三方的纽约湾区的区域规划协会和半官方型的东京湾区的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这些智库联盟均为所属的湾区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因此,本文认为,构建“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3  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的设计过程

较国内的其他区域经济体,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自己的特色: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而粤港澳三地呈现同宗族、同语言、同文化的特点,三地商业圈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此外,粤港澳三地的教育文化圈也逐渐构成,如位于广州南沙区的香港科技大学南沙校区、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简称:UIC)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据悉目前还有一批港澳知名高校达成来粤办学意向。从政策、文化、经济三大因素而言,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必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鉴于此,也就和其他区域智库联盟的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异同。

共建与共享之间离不开“共赢”的这座核心桥梁。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要实现共建、共享,离不开“共赢”,三者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和制约,从而形成稳固的三角模型。①共建,以政策导向为主的多方共建的构建机制,通过有利政策、倾斜性政策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地解决珠海市智库目前呈现的少、散、小、弱的问题,又能够吸引港澳地区的智库参与。②共赢,多方共赢机制,珠海市可通过政策合理倾斜激励机制,利用已有的企业合作、高校合作关系引入珠海市外的优秀智库的加入,包括官方的和民间的智库,当成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须要开展“质”的挑选,即激励机制要呈现出“优胜劣汰”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智库联盟的质量与功能。③共享,通过联盟整合各智库主体的信息搭建平台,为联盟的各成员获取信息提供有效途径,提高时效性,以及人才共享、成果共享等,这些重要资源能够体现智库联盟能提供的无形资产情况,能够有效地解决珠海市智库目前“合作关系不密切,缺乏统一的管理”的问题。

本文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珠海市作为大湾区经济体中的一员,通过设计“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模型图”(见图1),希望能够为珠海积极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取长补短,为珠海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3.1  以政策导向为主的多方共建的构建机制

构建机制与定位息息相关。常见的区域城市智库联盟有地域联盟(如长江经济带智库合作联盟)、主题联盟(如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需求联盟(如全国城市智库联盟)、目标联盟(如全球城市治理智库联盟)等[11]。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构建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本文认为“以政策导向为主的多方共建机制”更适合该智库联盟,而珠海市是全国唯一与港澳陆地相连的大湾区城市——即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具备“地域+主题”的双重特点,这恰恰是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的定位。

“以政策导向为主的多方共建机制”包括政策导向的共建机制(主线)、市场引导的共建机制、行业协同创新机制以及共同体文化驱动机制。

①政策导向机制。就目前我国现有的区域智库联盟来看,政策扶持仍是主要驱动力,通过政策扶持来实现珠海市智库联盟价值的最大化是更有效的途径。因此,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首先要考虑在《纲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的指导下,制定自身发展的细则,为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提供明确指引,特别是在如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法律制度的束缚等问题上。这些都应该由政策给予明确的指引,其中地方细则应由珠海市政府或相关部门牵头。

②市场引导的共建机制。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异同,任何一方的当地已有的经济策略都难以满足或符合三地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在此背景下,智库联盟更应该体现开放式,才符合三地市场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为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助力。因此,“市场引导”的机制模式也是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构建时的动力之一,通过市场的分析和引导构建的智库联盟能够体现“开放式”的智库特点,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团队参与。

③行业创新协同机制。区域智库联盟的发展需要来自创新所带来的驱动力。要通过珠海市各行业的创新驱动,吸引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行業合作,实现珠海市智库联盟高质量建设;同时,湾区内城市内的智库个体通过行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也确保了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的持久性和价值性的实现。例如,各地人才智库、专利智库等个体模式的智库,若能通过行业创新,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以智库联盟的形式进行沟通,则该方式比“单打独斗”更为有效。

④共同体文化驱动机制。粤港澳三地有着非常相近的文化价值观,而同宗同源的情况就更为普遍,如珠海与澳门之间、与香港之间、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之间,基本是一个“大家族”的现况。这为智库联盟的内涵发展——思想价值奠定了基础,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对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文化团体、同乡会等团体,对城市的公共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能够把其中的优秀团队纳入联盟,这无疑是有利于公共文化的决策工作。

总而言之,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须有政府力量牵头,并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如市场实况、行业创新、文化价值等,这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捋顺这些因素的主从关系后,可为平台的共建提供前提保障。

3.2  多方共赢的价值激励机制的设计

依据情报学对数透视原理可知,完善的价值共赢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对数透视现象、对智库主体以及智库联盟的建设,促进区域智库主题协同发展[11]。在已达成共建平台(即实施了构建机制)基础上,如何确保智库联盟持续、健康地运营,并能够真正发挥智库联盟的“1+1>2”的功能,这需要构建动力机制。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实现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建设顺利推进,动力机制即价值共赢机制,主要包括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政府合理倾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①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智库”要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成员组成体系,塑造好智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7]。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作为在湾区背景下产生的组织,本项目组建议参考“旋转门”模式,构建双向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见图2)。“旋转门”作为一个政治比喻,形象地体现了政府公营部门与社会私营部门之间的人员跳动现象[12],泛指在智库与政府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人才交换通道,思想者与行动者、学者与官员通过“旋转门”机制实现身份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了学界与政界、思想与权力,从而实现了两者的相互渗透[13]。

第一,成立智库联盟管委会,但应避免虚设。避免虚设的最佳措施是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要大力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的有序、双向流动,推荐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到管委会任职,承担实体工作任务,如政府事务管理方面的沟通由这些工作人员承担尤为合适,具体可负责港澳、其他湾区城市、本地人才企业与珠海市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开展行业政策研究等工作。第二,完善智库联盟的人才库。这些专家学者来自各个智库主体,包括大学智库、财经智库、媒体智库等,并在人才库中再选拔合适的人员进入管委会,担任相应的职务,承担联盟与智库主体之间的沟通和根据项目导向迅速提供信息两大工作职责。

此外,以智库联盟委员会为中介,也可从中推荐智库专家到政府相关部门挂职任职,逐步建立智库联盟政府官员与智库学者间的双向流动制度,体现了多方的共同参与。

②政策合理倾斜机制。综合考虑粤港澳三地经济有着三种货币、企业有着多重体制背景等情况,在智库联盟建设时,如何吸引优秀的智库主体加入,政策的合理倾斜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例如,在申请公共项目时,作为联盟成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于三地不同体制的智库个体可出台合理绿色通道等细则,这无疑能够增添联盟的吸引力。同时,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可通过行业智库成员的力量,在孵化产业链方面为三地青年人的创新创业提供条件。

③评价激励机制。实践中联盟由于运营缺乏监督机制而成为虚设机构,而这种“监督机制”以评价激励的方式设置则更合理,这是由于联盟中的智库个体本是独立的,成为联盟的成员必然是希望从集体中获得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同时如何维持联盟成员的参与度,则需要有评价激励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例如,每年对成员的执行能力、工作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优秀成员并给予相应的激励,这样既能够维护成员的忠诚度,也能对消极成员起到激励的作用。同时,评价激励机制也能够为联盟在选择成员的时候提供量的标准。

④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需要明确的是,智库联盟不是非盈利组织,因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制明显不同的前提下,各地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的运营模式也有着较大的区别。据此而构建的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可从项目参与度、贡献度等方面出发,对各个成员的付出给予经济激励和肯定。

3.3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确保正常运行

在共同体的概念下,“联盟”起到消除信息孤岛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新的经济共同体,彼此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则尤为重要。本项目组在对珠海市智库情况调研时,发现13家样本智库中,有7家智库没有建设网站主页,由此可见,信息的沟通桥梁仍不完善。因此,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构建时,必须要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以确保运行的正常开展,在此需说明,信息平台不仅是指网站,还包括现行的新媒体平台。信息平台的构建要突显出:①信息共享——平台是情报传递的重要渠道,特别是有价值的情报,需通过平台统一管理,对成员开放,突破信息孤岛的瓶颈;②成果共享——项目信息的及时公开;③人才共享——各行智库专家的信息管理;④应用反馈——各个项目的归档、人才信息更新、智库个体的信息管理等,都应该有相对应的工作模块进行统一管理。在平台搭建时,需注意三地的文化、语言等因素,如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这些细节需要多加考虑。要让平台真正发挥联盟有效管理、沟通、监督的作用,确保联盟的健康、持续运行。

三大机制的有机结合,既能解决目前珠海市智库的现存问题,又能通过区域智库联盟的构建,逐步为增强珠海本地软实力提供智力支持,这也为《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城市发展定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打造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努力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支持。

4  结语

本文借鉴了国内外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试图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区域智库联盟共建共享机制模型。就现阶段而言,该模型的阐述主要是基于理论的探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项目组希望无论是珠海市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均能够立足实际情况,审视现阶段的问题,并参考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案例,构建一个以服务本地、湾区和国家的整体需要为目标,具有开放型或独立第三方特点的智库联盟,为珠海市、湾区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也推动三地民众的社会互动、文化互动。

参考文献:

[1] 吴田. 国内智库联盟发展实践探析[J]. 中国国情国力, 2018(1): 13-15.

[2] 党俊. 地方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以福建社会科学院为例[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8: 41.

[3] 劉阳. 地方智库联盟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19: 52-56.

[4] 毛爽, 林明珠. 智库联盟探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8, 40(6): 62-66.

[5] 杨明, 钱林霞.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 三地智库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J]. 新经济, 2018, 4(5): 1-7.

[6] 黄仁刚. 略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定位与思路[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33(3): 15-18.

[7] 杨爱平, 林振群. 世界三大湾区建设“湾区智库”的经验及启示[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 4(4): 89-98.

[8] 刘景松. 大湾区视野: 粤澳智库建设探析[J]. 粤海风, 2020, 4(5): 8-13.

[9] 陈晓. 粤港澳三地智库签署 大湾区智库联盟框架协议[N]. 南方日报, 2019-06-27(A09).

[10] 南方日报. 大湾区专业知识人士联盟智库揭牌[EB/OL]. (2019-12-19)[2021-07-03]. http://www.gd.gov.cn/gdywdt/zwzt/ygadwq/mtjj/content/post_2722655.html.

[11] 王跃.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建设研究[D]. 郑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8: 9.

[12] 刘力韻. 试论“旋转门”现象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 北京: 外交学院, 2012: Ⅰ.

[13] 王辉耀. 如何打造中国特色智库人才“旋转门”[N]. 光明日报, 2016-10-19(16).

作者贡献说明:

林  婷:内容框架设计,组织调研,撰写论文,修改定稿;

张晋鹤:提供珠海13家地方智库的调研数据,参与文章的部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