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

2021-12-08李霖明汤海宁符杰雄雷金睿宋希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姜黄黎族染料

李霖明 汤海宁 符杰雄 雷金睿 宋希强

(1 海南大学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0228;2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3 海南省林业项目管理办公室 海南海口 570203;4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海南海口 571100)

染料植物是一类在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中,利用其根、茎、叶、皮等器官提取某种染料,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植物[1]。海南黎族织锦具有3 000 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其文化的代表产物——黎锦被誉为黎族文化的瑰宝,备受社会关注[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事物的进入,黎族在以黎锦为文化中心的知识产物正面临消失。国家公园作为世界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产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3-5],对促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4,6-8]。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尚属于前期试点阶段,主要研究集中在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法制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9],如何实现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天然染料植物因具有无毒、无害、与环境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对人体的安全性高,色泽纯朴、自然,并具有特殊香气等良好特性,再度被世人关注[10]。尤其是很多植物染料作为中草药,其产品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喜爱[11-13]。许多国家染料研究和应用机构竞相从天然植物染料的化学结构着手,研究天然染料植物的提取方案及染色工艺,开发出一系列高档并具有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14]。海南黎族黎锦在制作过程中纺、染、织、绣4个步骤,均是纯手工和纯天然制作,所用原材料均来自生活周边的植物。为传承弘扬海南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的保护和开发黎族文化知识,开展黎锦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天然染料植物及其染色技艺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当前,关于海南民族植物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主要集中于民族药用植物方面[15-18],然而海南黎族黎锦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天然染料植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黎族天然染料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海南黎族聚集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开展天然染料植物种类、利用部位、染色工艺和染色色彩等方面的系统性调查研究,科学鉴定海南黎族天然染料植物的种类和植物分类学地位,并系统梳理其所利用部位、着色色彩、染色物质、材料来源等相关信息,研究结果将为海南黎族传统染料植物生态保护提供依据,为染料植物的资源的合理开发用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海南岛 中 部 (108°44′32″E~110°04′43″E、 18°33′16″N~19°14′16″N),总面积为4 403 km2,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七分之一。该区域(图1)内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以中南部山脉东支五指山山脉和西支黎母岭为主,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5~26.0℃,年平均降雨量为1 760 mm,海南岛主要水系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均发源于此。

图1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位置示意图

研究范围作为海南岛的重点生态区域,是海南黎族聚集密集区域,受交通、经济、外来文化及现代工艺冲击较小,是当前海南黎族黎锦传统技艺保存较为良好的区域,共175 个自然村3.04万人,约60%黎族同胞。依据文献信息和前期实地勘察,共选取69 个黎族村庄作为调查样点,调查村庄涉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琼中、五指山、白沙、昌江、保亭、东方、乐东、陵水、万宁所有9 个市县范围,涵盖海南黎族哈方言、美孚方言、杞方言、润方言和赛方言全部5种方言地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和参与式调查法(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18],通过市县文化馆相关单位确定26位黎族-黎锦技艺传承人作为关键人物,其中省级传承人8 人,市县级传承18 名;女性23 名,男性3 名;年龄18~79 岁不等,对关键人物进行一一访谈调查。对常用的苏木、野青树、秀丽锥树皮、姜黄4种染色工艺进行全纪录,并进行凭证标本、音频、图像等信息资料的采集。

1.2.2 研究区域确定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内文化、历史、地理等信息,确定调查区域和村寨,保证后期实地调查研究工作的高效便捷。根据王学萍等[19]编制的《中国黎族》,通过ArcGIS10.8绘制黎族方言分布图,叠合缓冲区和关键信息报告人,获得关键信息报告人方言分布图(图2)和关键信息报告人海南岛黎族方言分布统计表,为后续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编目,编目内容包括物种学名、中文名、分类地位、利用部位、资源来历、形态特征、染色色系和凭证标本编号等信息。

1.2.3 调查指标

根据设置的调查区域和村寨,进行关键人物访谈,记录染料植物的种类、地理坐标、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利用部位、染色色彩、资源获取方式等,采集并压制标本。对相关染料植物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参与原料采集和染剂制作等方式收集并制作植物标本。根据《海南植物图志》[20]《海南药用植物名录》[21]并结合专家咨询方式对调查到的染料植物进行鉴别。

2 结果与分析

2.1 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种类

海南岛黎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植物资源进行传统染色知识和经验,并且染色技艺精湛。调查结果(表1)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天然染料维管束植物23种,隶属于16科20属。主要为双子叶植物21 种,隶属于14 科18 属,占总种数的91.3%;单子叶植物2 种,隶属于2 科2 属,占总种数的8.7%。其中豆科植物和野牡丹科植物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17.3%和13.0%。

2.2 黎族天然染料植物性状分类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天然染料植物按类型分为乔木、灌木或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5个类别。其中,乔木类最多,为6种,占总种数的26.1%;其次是灌木或乔木和灌木,都是5 种,均占种数的21.7%;草本植物为4 种,占总种数的17.4%;藤本为3种,占总种数的13.0%。

2.3 黎族天然染料植物丰缺度和来源来历状况

根据26 位黎族传承人使用染料植物的种数判断该物种的使用频度,见图3。访谈26个黎族-黎锦技艺传承人,其中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台湾锥(Castanopsis jucunda)、凤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苏木 (Caesalpinia sappan)、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刺篱木(Flacourtia indica)、姜黄(Castanopsis formosana)、黄藤 (Daemonorops jenkinsiana)、蓝树(Wrightia laevis)、海南山蓝(Peristrophe floribunda)、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落葵 (Basella alba)均被提及使用。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琼岛染木(Saprosma merrillii)、水竹蒲桃(Syzygium fluviatile)、水翁蒲桃 (Syzygium nervosum)提及的次数相对较少。

图3 黎族染料植物被黎族传承人提到的频次

调查结果(图4)显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除苏木、姜黄、裸花紫珠和落葵4种有栽培,其他大部分染料植物资源为野生种(附表1),这可能是因为海南黎族长期居住在山区,染料植物资源大部分来自于周边,少量通过驯化栽培获得。

图4 资源来历与物种作用分布

附表1 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种类

2.4 海南黎族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

根据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关键步骤与方法(附表2),染蓝色植物种类数量最多有7 种,分别为野青树、板蓝、海南山蓝、蓝树、黑面神、琼岛染木树、黄藤,利用部位主要为叶片和茎;其次是染绿色的植物有5种,分别为海南谷木、细叶谷木、天蓝谷木、水竹蒲桃、水翁蒲桃,利用部位均为叶片;染红色的植物有3种,分别为藤黄檀、密花豆、苏木,利用部位主要为芯材;染褐色、紫色和黄色的植物种类较少,均为2种,利用的部位涉及成熟的果实、根皮、树皮、花、叶片和芯材等。

附表2 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关键步骤与方法

续附表2 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关键步骤与方法

续附表2 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关键步骤与方法

续附表2 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关键步骤与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颜色制备技艺的染色方法,大致可分为冷浴法、热浴法2种类型,制备条件主要包括发酵法和水提法2种,根据着色的不同需求,会添加白酒、糯米酒等其他配料浸染制得。调查表明,不同方言语系的黎族同胞在使用同样的色彩染料的过程中,存在着选材方面的不同,比如在制作蓝色染料过程中美孚方言偏好使用野青树制作蓝色的染料,而杞方言的主要使用蓝树制作蓝色染料;赛方言则喜欢用板蓝制作蓝色染料,这可能是因为各方言因居住的环境不相同而因地制宜取材的结果。图5简要展示了姜黄染色工艺。

图5 海南黎族姜黄染色工艺过程

3 讨论与结论

3.1 海南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前景

调查显示,海南岛黎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植物资源进行传统染色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染色技艺精湛。本研究通过野外采集和栽培采集,收集整理制成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名录表。黎族染料植物分布于16 科20 属共有23 种;主要的科有豆科(4 属4种)、野牡丹科(1 属3 种)、桃金娘科(2 属2 种)等,常用的有藤黄檀、野青树、密花豆、苏木、海南谷木、细叶谷木、天蓝谷木、水竹蒲桃、水翁蒲桃等。利用部位包括根、茎、叶、花、果实、树皮、心材等。主要染色色彩为红色、蓝色、紫色、褐色、绿色、黄色和黑色7种。野青树、姜黄和苏木是最多被提及的,概率是100%。

我国利用染料植物的历史悠久,天然植物染料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织锦的主要原材料,倍受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22-25]。天然染料植物来源广泛,常用的有苏木[26]、姜黄[27]、靛蓝[28]、茜草[29]、黄连[30]等。本研究涉及的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均具有广泛的运用拓展空间,在色彩搭配和调制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在替代染料和着色目标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运用。黎族的常用单独染色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和细叶谷木(Memecylon scutellatum),通过不同比例的搭配和调制,可以染出深蓝—蓝色—浅蓝—天蓝—浅绿—绿—墨绿等多种色彩。姜黄(Curcuma longa)和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可通过调节染料浓度和染色次数,染出多种黄色和红色。染色材料可以染色棉制品、蚕丝制品等,此外姜黄还可以制作可食用的黄色饭等。因此,本项目研究的天然染料植物有优良的运用和推广前景。

海南黎族天然染料植物中大部分是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例如姜黄提取液染色后的真丝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31]。林明霞等[32]研究发现,姜黄的染色物质主要成分为姜黄素,姜黄染色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染色后的织物减少了94.4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68.96%的大肠杆菌,使织物赋予了良好的抗菌效果和保健功效。苏木的芯材含有较高的苏木素和苏木精,是染色的主要成分,属于类黄酮类染料[33]。沈志豪[34]研究发现,经苏木染色的蚕丝织物抑菌率最高可达99.7%,并且具有一定的紫外线防护性能。此外,苏木中含有的黄酮类、萜类、二萜类、酚类等物质具有抗炎、抗疟、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疟疾等作用,特别是苏木芯材中含有的卡山烷型二萜更是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35]。本研究调查发现,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全草可药用,可治疗喉炎;蓝树(Wrightia laevis)的根和叶可供药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和刀伤止血;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除以上物种外,黎族染料植物大都具有药用价值,如能加以利用,将更大发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黎族天然染料植物的价值。

3.2 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的优化与标准化

蓝色是海南黎族黎锦的主要色彩,制作这一色彩的主要材料是野青树和蓝树。2 种材料在经过7 d 浸泡发酵后,经过滤静放沉淀,将下沉液和上清液分开储存待用,直接使用时需将上清液和下沉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制得,放入织物直接染色。但是,在本研究调查中发现,现使用野青树制作蓝色染料的过程中如加入少量草木灰、白酒和石灰等材料,进行染色后的织物色彩更牢固和耐洗。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天然染料植物的染色工艺在植物染料制备和染色工序掌握熟练的基础上,也根据长期的经验进行了优化。

鉴于少数民族区域染料制备难度大,记载少,优化时间长,虽然有长期的经验积累作为基础,但在制备过程中添加相应的物质比例尚未量化,存在着较大的随机性。此外,染色过程中添加的草木灰及其主要成分、加入白酒的酒精量及酒精浓度、石灰的量等材料没有具体的配比量化,浸染时间也存在着差异,导致染出来的织物色系相同,但色差明显。关于黎族传统天然染料植物染色工艺的标准化,其难度不仅存在于材料制备比例的含量、添加和浸染时间的长短,更因人而异,往往不同人配置的染剂或是同一个人每一次配置的染剂之间也都会存在着一定的色差,这就导致黎锦制作过程中难以实现统一标准化的生产,其具体原因可能与制备的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关。

传统天然植物染料由于存在使用粗放、染料质量、染色色泽等难以控制的诸多问题,如能通过现代工艺对天然染料植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提取,明确具体的染色物质,进行标准化生产,保证染色质量,将极大地促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黎族同胞的可替代生计的转换,提升乡村经济振兴。

3.3 海南黎族天然染料植物利用多样性

民间利用天然染料植物非常广泛,从用品到食品,染色织物、制作工艺品、染色食品、绣面等等生产生活产品都与天然染料植物息息相关,并具备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随着现代文化和工艺的影响,传统技艺和工艺也在逐渐更新,很多精湛的技艺无法保留,令人惋惜。过去黎族同胞用发酵后的黄藤水进行绣面,通过不同花纹的绣面来区别家族,防止近亲结婚,如今这一习俗几乎消失。

天然染料植物依据其独特的色彩和药用价值被广泛使用,同一种植物可运用于生产生活各方面。例如,姜黄作为海南黎族百姓常用的染料植物,不仅用于制作食品,如黄色糯米饭,风湿药酒,也用于制作用品,如染布、染线等。同样,海南黎族百姓对苏木芯材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和广泛的,除了普通的染布、染线工艺,也有用其泡酒来达到治疗跌打损伤、强身健体等功效。如今,海南黎族同胞还将天然染料植物制成染料进行绘画创作,提取的天然色彩带给人们更舒适的精神享受。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天然染料植物因其天然的属性和可再生性,也能有效缓解染料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4 研究不足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海南黎族传统植物染色技艺正在逐步恢复,如今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国家公园是我国保护层级最高类型的保护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原住居民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必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科学之路,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对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以创新海南黎族文化产品——黎锦为依托,提出开发黎族传统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等方式,将促进国家公园内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实现可替代生计转化,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姜黄黎族染料
黎族小伙闯“深海”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黎族母亲》等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姜黄素和姜黄油同步提取工艺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
药食同源话姜黄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药食两用的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