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乳饲喂次数对娟姗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1-12-07曹彦宗赵文钧李素颖张海涛

中国乳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乳犊牛日龄

曹彦宗,赵文钧,姜 贺,李 刚,李素颖,刘 博,张海涛

辽宁越秀辉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牧业事业部技术研究部,辽宁沈阳 110000

0 引言

娟姗牛因其乳脂、乳蛋白含量高于荷斯坦牛,越来越受到行业青睐,近几年国内娟姗牛存栏开始大量增加,持续引进已成热点。但是,娟姗牛体型较小,犊牛初生体重较轻,体弱,耐冷能力差,采食量较小,抵抗能力差,肺炎、腹泻发生率较高,导致犊牛死淘率较高。而牛初乳为一种生理异常乳,与常乳相比,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营养物质和各种功能。初乳中除了含有高含量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生长和免疫因子以及多种溶菌酶等活性物质[1],是犊牛出生后获得抗体进行被动免疫的唯一来源。研究表明,初乳不仅对犊牛早期发育和免疫发挥关键性作用,而且有助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3],对胃肠道健康发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4]。初乳管理是决定犊牛健康和生存最重要的管理因素。如何降低犊牛被动免疫失败率,从而提高犊牛存活率和降低发病率,是犊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初乳品质、饲喂时间和饲喂量[5]。本试验通过对新生犊牛饲喂不同持续期的初乳,研究其对娟姗犊牛免疫力、发病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娟姗新生犊牛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犊牛颗粒料,辽宁越秀辉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越秀辉山”)自营饲料厂提供,配方由牧业事业部技术部下发。试验选址在越秀辉山登仕堡现代化实验牧场。试验设备包括初乳巴氏杀菌机、常乳巴氏杀菌罐、初乳免疫球蛋白检测仪、犊牛血清总蛋白检测折光仪。

1.2 试验设计

将初生重(25±2)kg健康娟姗母犊牛20 头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对照组,每组5 头犊牛,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1 头牛。4组犊牛出生第1天在产房饲养,后续转为室外,在相邻犊牛岛单栏饲养,以保证饲养环境的一致性。试验期为60 天,对照组与试验组犊牛在出生当天饲喂2 次初乳,第1次饲喂时间为出生后30 min内,按照体重的10.0%初乳量即2.50 L进行灌服,第2次饲喂时间为6~8 h,按照体重的5.0%初乳量即1.25 L进行饲喂。 2日龄时各组均转至犊牛岛,对照组犊牛进行常乳饲喂,每天06:00和16:00时各饲喂1 次,2~6日龄每次饲喂1.50 L,7~20日龄每次饲喂1.80 L,21~35日龄每次饲喂2.50 L,36~60日龄每次饲喂3.00 L,自7日龄开始犊牛自由采食颗粒料。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继续饲喂初乳至犊牛2日、4日、6日龄后再饲喂常乳,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与对照组一致。试验期间每日使用手持快速检测仪对饲喂犊牛初乳IgG进行检测,每头牛饲喂初乳IgG≥23 g/ L,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1~6日龄使用的喂奶器、饮水器均为奶瓶,7日龄后开始用奶桶进行饲喂,初乳及常乳饲喂温度为38.5~39.5 ℃。初乳及常乳均进行巴氏杀菌,为保证犊牛喝到干净卫生的牛奶,每天对饲喂器具按照原位清洗系统(CIP)流程进行清洗,每3 天对巴氏杀菌牛奶及桶中牛奶取样,进行微生物含量检测。犊牛岛垫草厚度要求≥25 cm,每天挑拣粪便2 次,并及时补充垫料,5 天彻底清理更换1 次。

1.3 检测指标

试验期间连续7 天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进行采血,检测血清IgG含量,每10 天进行犊牛称重,每天记录每头犊牛的粪便、疾病发生情况。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整理数据,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犊牛血清IgG的影响

由图1可以得出,48 h、72 h、96 h,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均差异显著(p<0.05),120 h、144 h、168 h,试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犊牛血清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Ⅲ组血清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图1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犊牛血清IgG的影响

2.2 20日龄内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娟姗犊牛腹泻及淘汰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可有效降低20日龄内的犊牛腹泻发生率,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较对照组犊牛腹泻发病率分别降低9.5%、22.5%、36.5%,治疗犊牛腹泻的成本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2.0 元、43.2 元、76.8 元,整个试验组犊牛成活率为100.0%。

表1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20日龄内犊牛腹泻及淘汰率的影响

2.3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0~60日龄内犊牛平均日增重(ADG)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0~60日龄娟姗犊牛ADG呈现增长的趋势,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增加16.7 g、33.3 g、80.0 g。试验Ⅱ组、Ⅲ组较试验Ⅰ组对比,ADG差异也极显著(p<0.01)。

表2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0~60日龄内犊牛ADG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犊牛血清IgG的影响

新生犊牛因母牛绒毛胎盘的特殊结构,无法直接吸收母体免疫球蛋白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来抵抗外界感染,必须依靠出生后摄入初乳以获得被动免疫。但在国内,为了防止疾病传播,犊牛出生后,人为地将母子分离,然后对母牛进行初乳采集,将采集后的初乳进行加热至38.5~40.0℃,给予犊牛首次初乳灌服,在48~72 h达到血清IgG高峰值[6]。因犊牛血清IgG含量与所喂初乳中IgG含量呈强烈正相关[7],IgG含量越高则犊牛被动免疫效果越好。由于娟姗犊牛体重较小,对照组饲喂两次初乳后再饲喂常乳,达不到最佳免疫状态,导致血清IgG过早达到峰值,下降过快,犊牛早期抵抗力弱,易产生高发病率,造成犊牛淘汰。而3组试验组在饲喂初乳48 h后犊牛血清IgG含量均达到一定高度,并且随着初乳饲喂期的延长,血清IgG含量持续升高,从而实现成

3.2 20日龄内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20日龄内娟姗犊牛腹泻及淘汰率的影响

通过本试验可知,随着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使得犊牛血清IgG浓度一直处于高位,抵抗致病微生物能力增强。新生犊牛腹泻是造成犊牛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8],且大部分犊牛腹泻及淘汰都发生在20 日龄以内,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BVDV)、冠状病毒等均可侵袭犊牛免疫系统,导致犊牛腹泻脱水[9,10]。本试验中,对照组1 头7 日龄娟姗犊牛发生水样腹泻,查看其7 天血清抗体浓度,均低于所有试验牛只。因此,考虑可能原因是由于初乳饲喂次数不够,被动免疫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该犊牛淘汰。

3.3 不同初乳饲喂次数对0~60日龄内犊牛ADG的影响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奶牛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趋于后备牛的生长培育。犊牛的培育为牧场的未来打下基础,影响犊牛ADG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表明,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影响犊牛脂溶性纤维素和类脂的浓度,其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11]。本试验中,3组试验组比对照组饲喂更长时间初乳,更有利于犊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且随着初乳饲喂时间的延长,犊牛ADG增长越快。犊牛ADG不仅是评定犊牛机体生长状态的关键指标,也反映着机体消化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好坏,犊牛机体发育越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就越高。但因初生犊牛消化系统还未完善,如何科学地饲喂初乳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饲喂不同次数初乳了解娟姗犊牛生长发育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建立娟姗犊牛饲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新生娟姗犊牛饲喂初乳至6日龄,可有效降低犊牛腹泻率36.5%,减少治疗费用76.8 元,60日龄内平均日增重提高80.0 g,60日龄内娟姗犊牛成活率可达到100%。

猜你喜欢

初乳犊牛日龄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