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讨

2021-12-06马一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关系民主

摘要: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充分践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够保持政治稳定。笔者以政治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为切入点,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动态政治稳定的必由之路,探究了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的关键点。

关键词:政治稳定;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民主

新世纪新阶段,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同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下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充分践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进行拓展,提出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成的四位一体全新的总体布局。这一全新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高度,也进一步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了党的执政安全。故而,我们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正确有效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国家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同时,一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是离不开这个国家稳定的政治环境的。随着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实施,稳定的政治环境在巩固好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也为以后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依存共生,统一发展。如果只注重构建和谐社会表面而忽略了稳定的政治局面,那便造成了构建和谐社会永续发展的潛力损害;同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稳定的政治环境而忽略和谐社会的构建,那政治稳定问题便缺少了一定的现实意义。正确把握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稳定的、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离开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政治稳定为党和人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也是大力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面对当今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国际政治局面,我们国家始终坚持四位一体,维护本国稳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如此,我们便能树立政治意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跟党走的热情;树立社会意识,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来谋求国家发展;树立责任意识,有效处理社会各层面遇到种种矛盾与挑战。合理对待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是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发展中维持静态的稳定环境,现在我们常说的政治稳定是带有流动性,具有积极意义的安定团结的局面。它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力求三者间互融共生、协调共进的和谐。相应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推进中,维护政治稳定首当其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行的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社会秩序相辅相成,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亦然。因此,党和政府应该坚定政治任务不动摇,以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切入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政治稳定的必然要求

一个社会良好的状态应该是一个和衷共济的形态。在这一形态下,不同利益,不同选择并存,真正做到宽容共存。人即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存在的小社会个体。有它组成集体、集团、阶层等等各自间关系错综复杂,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和谐社会还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均衡发展。然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在这条道路上,它受到各种类型的因素的干扰,比如,政治因素,即是在地方上存在着干部与群众、政党与群众之间一些危机;经济因素,即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困扰;社会因素,即是少数公民文化水平与道德水平不高,犯罪现象有一定的增长趋势。此外,民族因素、国际环境因素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汇集一起破坏了当今稳定的政治局面,不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稳定的必然要求,也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民族等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构建和谐社会有效解决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干部与群众、政党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能从严治理各项腐败问题;在经济上,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增强综合国力;在社会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建设有理想有活力的全新阵地,打击犯罪;在民族上,构建和谐社会坚决打击任何企图破坏民族分裂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掌握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统一。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动态政治稳定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将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集经济、政治、精神文化、人人和谐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它是我们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向往,也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高度,新要求。然而,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国家在曲折中前进,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因为一味地追求经济上的发展速度与收益,使人民日益增长的期望远远高于社会现实生活状况,世界上发达国家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对我国来说就是一个个鲜明的例子: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一段较长时间后,虚假的繁荣经济带给了国民误导,提升了国民的期望,但是这些期望远远高于实际国情下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情况,接着,民众将会有一股挫折感,便把自己不满的情绪无限放大,从而导致国家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集体与国家若是不进行沟通交流,很容易加剧社会矛盾,加大社会冲突。所以,同理于我们国家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上,虽然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但是随之不稳定也产生在其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水平存在高低,贫富差距大,少数人的利益因为发展受损,假如这一问题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与发展共生并存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将转化为社会公平等问题,极大地破坏国家安稳团结的政治环境。为解决这一共生难题,和谐社会建设将追求社会公平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帮助困难群众,坚持缩小贫富差距不动摇,加快清理社会歧视不良现象,实施稳健发展社会的新举措,进而推进政治稳定与和谐社会的相对统一,加快和谐社会在不断变革中规范发展的新步伐。相应地,动态的政治稳定离不开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动态政治稳定的必由之路。

二、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的关键点

发展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创造并消费着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个体与个体的和谐统一,是个体在资源配置各個环节过程中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即是在国家早已确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础上,从实际国情出发,完善人民民主形态,同时,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可以当家做主,实实在在从人民出发,保障人民权益,依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来解决各项事情,进而大大降低社会冲突的出现概率。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促进社会成员各司其职,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从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在发展生产中需要坚决抵制无人性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充分为人民主体考虑,为维护人民的各项权益提供有力保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要正确维护投资人的权益,力求生产中的矛盾逐渐减少。同时,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有效解决分配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力量,在政治方面调动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还需要坚持以基层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全面贯彻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保障。

政党和谐是政治文明和确保社会和谐的切入点。各个国家的政治都是各个政党管理的政治,当今时代的民主是各个国家的政党倡导的社会民主,在如今时代下,各个国家的政党对自身严格要求形成稳定局面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面对这样政党政治的情况,各个国家的执政党即是各个国家社会发展资源的有力操控者,大多数执政党成员进入到公共事务管理行列,对资源进行一定的调动。因此,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一旦面临任何问题,人民群众都会下意识归咎于执政党能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以往经验来看,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大多是党内自身发展有关,党自身应树立带头作用,坚守党内文明,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所谓党内文明即是在执政党内部保持政党的团结,规范党内群体决定机制,从而确保党内公平,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如何建设党内文明?这就要求着我们党坚持决策科学化、行动有效化;坚决抵制崇拜个人英雄主义造成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同时,发展党内文明还需要以党内民主为结合点,杜绝权力腐败,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是追求利益的经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关于利益的矛盾,这就要求市场经济需要法制化,此外,民事法律的完善也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人民的行为,降低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明确法律责任,密切行政部门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加大司法工作力度,确保法律落到实处,真正践行到每一项实际工作中。同时,为确保相关人员在法制的运行中及时处理问题,进一步得到法制教育,执法人员应该按照遵守法律程序。深化法治监督,明确司法重要性、确保司法公正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常程.政治稳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科技资讯.2012(06)

[2]张新平;张博.政治稳定视野下中国政治和谐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6)

[3]宋艳兵;陶亚辉.和谐政治文化建设与政治稳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7)

作者简介

马一梁,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6年8月,籍贯:湖北省广水市,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政治学,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学,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邮政编码:100102。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关系民主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