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体育、劳动如何在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涯中协同发展

2021-12-06于程付佳王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体育教育劳动教育

于程 付佳 王欣

摘要: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讲话中提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调查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德育素质、劳动能力。从而研究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可以德体劳协同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协同发展、综合性高水平人才

一、德、体、劳教育的含义

(一)德育教育的含义: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二)体育教育的含义: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輔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三)劳动教育的含义: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二、在我国当代大学生德、体、劳教育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在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体育教育所占的比重:高校体育教育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暂时不能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许多学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甚至许多大学也把体育教育视为一种体育活动而不是一门教育课程。没有新的教学模式,僵化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课程安排等因素,使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和重视。这是由于学校和老师不重视体育教育。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普遍感到体育教学是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既然它不是一门专业课程,就没有必要太过重视它。缺乏运动训练指导。根据网上的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有着积极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学校的忽视,导致了体育、缺乏专业指导和单一教学方法让体育教育在各种课程教育所占比重失衡。

(二)各大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德育观,注重德育实效性.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三)调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水平: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不喜欢劳动甚至庆恶和逃避劳动缺乏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感情,不懂得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受访者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劳动是很辛苦的,但却近似地将体力劳动与文化水平低下等同起来。有部分人不喜欢劳动甚至厌恶劳动。家境条件并不富裕却热衷于生活享受自身的物质需求,高于父母的需求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宿舍卫生条件较差。这些不会凭靠自己劳动付出收获劳动成果的人,既不会尊重劳动人民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更不会懂得丰富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三、结合德体劳的重要性和社会现状找出突破点

体育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德育教育,他们之间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德育教育主要是将教材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体,不单单是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品质。但是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因此,我们要坚持发掘体育本身的大优点,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强身健体的意志力,为未来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变人们对体育的看法,正确树立学生对体育和德育价值观的认识,使三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另外,丰富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教育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转变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设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想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提高身体素质应用到劳动中去丰富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华云.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年9月

【2】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作者简介:于程,(1992.12),女,汉,黑龙江佳木斯,硕士研究生,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教材及案例分析;

付佳,(1994.4),女,汉,辽宁省朝阳市,硕士研究生,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欣,(2002.4),女,汉,吉林省通化市,本科在读,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体育教育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