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歧村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状及建议

2021-12-06方鼎韩刘之琳陈思寒梅欣怡张可欣刘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方鼎韩 刘之琳 陈思寒 梅欣怡 张可欣 刘勇

摘 要:闽东红色海上交通线是船民昔日的红色记忆。而在目前乡村振兴的指引之下,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助力船民幸福生活,如何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和现实课题。小组重点对宁德市下白石镇下岐村进行调研。该村船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如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内生动力,惯性思维阻碍,人才支撑不足,产业发展落后,船民转产转业受限等发展问题。对此应从顶层设计、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回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闽东精神;红色海上交通线;连家船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14

0 引言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东苏区开辟了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的海上交通线。昔日在这条交通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船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逐步走上了安居致富的道路。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目前和未来“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党解决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阶段,如何巩固发展成果,助力船民的幸福生活,这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此,小组以重走闽东红色海上交通线白马港段(下白石镇下岐村——六屿岛——赛岐镇)为基础,重点对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展开实地调研,探寻连家船民生活及乡村建设现状,以及巩固减贫成果、迈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以期提出针对性意见。

1 下岐村船民生活及乡村建设现状

本次调研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下白石镇下岐村船民生活及乡村建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下岐村现有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全村782户3571人,党员50名,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份数206份,达到抽样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1.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发展变化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岐村有50.49%的船民认为乡村发展变化非常大,有37.86%的船民认为变化“较大”,而且均有超过六成的船民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为其带来了“收入稳步增加”,“乡村公共设施增加”的变化。说明乡村振兴战略为下岐村船民带来了不少福利,村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创新手段如电商带货等大多也持包容态度。

从近10年来相关生活设施与产业发展来看,66.02%的船民认为交通更加便利,53.88%的船民认为购物资源更加丰富,还有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文化设施建设相对增加。从文化教育方面来看,下岐村乡风建设良好,絕大部分船民认为邻里关系融洽。1997年前,村里95%的船民都是文盲。现在,村里已经培育出283名大学生,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1.2 红色文化认知与认同程度良好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船民对于闽东红色文化有过一定的了解,但仍有16.5%的船民表示自己“不是很关心”红色文化。绝大多数船民对于红色文化开发持认同态度,55.83%的船民认为,政府会更加重视本地红色文化的开发;52.91%的船民认为当地经济会因红色文化的开发而发展,此外还有51.94%的船民认为红色文化开发使文化生活获得巨大提升。这表明下岐村船民对于红色文化认知良好,并且认同将红色文化作为可利用的资源为本地发展谋取更多政策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土壤。

1.3 船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较高

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下岐村船民家庭的月平均收入大多集中在1500-7000元,占受访者总数的83.49%,基本达到2020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此外,对于下岐村大部分为非农业户口且已经上岸定居的船民来说,仍习惯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低的职业。根据调查显示,40.29%的受访者从事商贸、物流、餐饮等第三产业,39.81%的受访者依然从事养殖业,34.47%的受访者外出务工,说明船民群体内部大多游离于正式体制之外,大多仍处于产业工人阶层、商业、服务业等阶层。

从居住条件来看,下岐村道路洁净如洗,房屋鳞次栉比,村子里设有宣传文化墙、渔民广场、儿童之家和科普活动室等。目前有房屋超过1200栋。对于目前的住房条件,有43.69%的船民表示“比较满意”,22.82%的船民表示“很满意”。

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下岐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2.1 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内生动力

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船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农村面貌有很大改观,但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下岐村乡村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下白石镇下岐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畲族文化、疍民(即船民)文化等。但目前30岁以下的年轻人(特别是船民搬上岸后出生的一代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意识非常欠缺。第二,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并没有结合地区特色,从精神建设层面助力乡村振兴。第三,船民观念呈现复杂,缺乏内生动力。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环保卫生等一批良性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船民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缺乏内在的创业精神。

2.2 惯性思维阻碍,人才支撑不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较少,能力不足。

第一,在船民就业培训方面,下岐村目前职业培训内容和种类不够丰富,培训时间短暂且成效有限。在上岸船民转产转业的紧迫背景下,让船民“弃渔谋生”极具挑战性。多数上岸船民思想较为消极保守,缺乏创新创业的干劲。第二,在“能人带头”方面,党组织“选育管用”机制尚未健全,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带头致富能力弱,众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带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3 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船民转产转业受限

下岐村作为船民安置新村,虽然产业发展整体向好,但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也尚处于萌发阶段,对于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在第二、三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连家船民整体的再就业情况遭遇困境。

据了解,虽然下岐村船民中年龄在30岁至50岁的群体在上岸之后有更多的谋生手段,但是其从事的商贸贩卖多为渔业的延伸产业。50岁以上的船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弱,更缺乏转产转业的门路。总体来说,只有小部分上岸船民在市镇获得了再次就业机会或做散工、杂工,还有少部分靠其他途径(如政府的各种救济、社会保障、子女赡养费等)。大部分的船民仍以捕鱼来维持生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问题。

3 推进下岐村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

3.1 推进生活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做好顶层设计

3.1.1 做好生活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首先是要区分推进生活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的"缓急"。要把巩固发展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其次是要以理性态度对待生活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的成果运用。对于先进地区的一系列有益经验和做法不能全盘吸收,而是要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立场上,根据下岐村的特色有选择性地吸纳和运用。

3.1.2 推动顶层设计与群众参与的互动互促

巩固发展成果,推動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又需要群众参与,二者是互动互促的关系。从顶层设计来看,决策者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科学的方针政策,落实好生活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推动相关政策落地。从群众参与来看,要发挥“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船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还要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

3.2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提升内生动力

3.2.1 发展基础教育,培育乡村人才

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从教育资源入手是该村经济长效发展的必要举措。首先,要提高教育投入经费,鼓励多方融资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其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发挥支教优势,缓解教育资源中心化。最后,应结合当地红色传统与船民文化培育良好的乡风文明,通过建设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传播闽东红色文化,在无形中改变村民的教育理念、培养爱学好学的风尚。

3.2.2 传承闽东精神,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在闽东地区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增强其主体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地长效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遗产,动员村民学习闽东精神,深刻理解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将其转化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鼓励村民积极向模范人物看齐,学习先进事迹,通过先富带后富,先智带后智、大学生返乡帮扶村民等方式,帮助整个村致富。

3.3 创新转产转业发展模式,增加船民收入

3.3.1 增强上岸船民转产转业意识,促进就业渠道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多元化就业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多个主体创新思维,促进就业渠道多元化。对各级政府而言,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船民多元化就业的优惠政策,并将再就业培训与扶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对用人单位而言,要遵守《劳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为求职者创造多元化就业的渠道;对再就业船民而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唯金钱观”“唯面子观”,在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主动求得与工作岗位的匹配。

3.3.2 发展渔区产业,积极拓展船民再就业空间

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船民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上岸的船民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的空缺,创业梦想只能暂时搁置。因此,这启示各级政府要继续实施有利于创新创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的综合性战略政策,实现经济和民生的“双丰收”“双保障”。

另一方面要从闽东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现状出发。如建立新型船业养殖基地,创新闽东水产品品牌,打造闽东特色经济圏。此外还可以深度挖掘闽东文化内涵,建立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将现代船业与旅游观光、民俗教育、特色餐饮等有机结合起来。

4 结语

在这条红军历史上最早的海上交通线上,昔日英勇的船民如今仍在书写着他们的发展故事。对于闽东地区而言,迈向乡村振兴要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因势而谋、因势而动,才能推动地区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在闽东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推动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北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杨立雄,胡姝.中国农村贫困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翁勇平.关于“天吊渔民”上岸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宁纪轩.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习近平同志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J].中国纪检监察,2020,(621):44-45.

[5]李魏,傅炜.合肥上岸渔民生活状况调研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16-18.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