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新闻宣传工作群众路线
——重温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021-12-06陈开和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3期
关键词:日报谈话群众

■陈开和

《晋绥日报》前身是1940年9月18日创刊的《抗战日报》,1946年7月1日改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停刊。这是晋绥边区晋绥分局办的一份报纸,在中国革命史、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毛泽东主席多次对该报作出各种批示和指示。①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离开陕北前往西柏坡途中,在晋绥分局所在地山西兴县蔡家崖会见了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的部分同志,就新闻宣传工作的诸多方面,发表重要谈话。②这里主要谈谈这篇讲话发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谈话发表的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进展,为夺取全国胜利、建立崭新的人民政权,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消灭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新的土地法大纲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热潮。

在土改和新接收城市的管理等各方面,由于缺乏经验,部分地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侵犯中农利益和民族工商业者利益的偏向。各解放区媒体在宣传土地改革政策时,出现了一些偏颇。《晋绥日报》等媒体曾经宣传通过“查三代”来划分阶级成分的错误做法,片面强调“走贫雇农路线”,对土改运动的开展起到误导作用。1947年,《晋绥日报》率先开展自我批评,检讨在土改宣传中存在的主观片面、弄虚作假的“客里空”现象,受到党中央高度肯定。

为保证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严格地得到贯彻执行,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同时要求加强党的民主生活。③为纠正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偏差,1948年2月1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纠正土改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在肯定宣传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求各地党的领导机关、新华总社和各地总分社以及各地报纸工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中央路线,检查过去几个月的宣传工作,发扬成绩,纠正错误。④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与先期到达那里开展工作的刘少奇、朱德会合。在途经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所在地时,应《晋绥日报》同志的要求,4月2日,毛泽东对该报编辑人员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的部分同志发表谈话。谈话主要内容发表在当年5月晋绥边区出版的《新闻战线》创刊号上,成为指导解放区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谈话的主要内容

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对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和基本原则作了系统阐述,指出《晋绥日报》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对报纸的文风也提出明确要求,内涵丰富,针对性强。

(一)党的媒体要担负起宣传政策、教育群众的重要职责

在这篇谈话中,毛泽东开宗明义指出了党的媒体的根本职责是做好政策宣传,“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对于当时正在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党的报纸、刊物、广播电台应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政策。群众普遍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推进工作落实,“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如何使群众能够齐心协力呢?这就需要通过党的媒体来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媒体要讲清楚党的政策与群众自身利益的一致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如果群众不了解党的政策,那么党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因为没有办法“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党报工作的任务,“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

(二)党的媒体要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

党报是宣传政策、教育群众的媒介,同时,群众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报纸和其他媒体,都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而是要真正实行群众路线,靠全体人民、靠全党来办。在报社内部,要调动全报社人员的积极性。

有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党的政策就可以变为群众的行动。反之,如果群众的觉悟还不够,党的政策就很难有效开展,“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就会犯“左”的错误。

(三)新闻工作者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毛泽东在这篇谈话中,举了陈独秀的例子,说明有的领导者也会“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因而“不能领导群众前进,而且反对群众前进”,从而犯“右”的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为避免犯错误,党报工作者“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党报工作者都是知识分子,往往缺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验,因此,毛泽东建议,“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也要经常学习研究下边反映上来的材料,丰富直接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

(四)党的宣传工作应当生动、鲜明,而不是“用钝刀子割肉”

毛泽东在谈话中分析了《晋绥日报》从1947年6月以来,在纠正“左”和“右”的偏差中的经验和教训,鼓励报社同志们辩证看待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把报纸办得更好。他特别希望《晋绥日报》能够保持好的内容和文风,以充满朝气的方式反映伟大的群众斗争,为群众讲话。他反复强调,报纸应该尖锐、泼辣、旗帜鲜明。而吞吞吐吐、用钝刀子割肉,是无法教育人民认识真理、动员人民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的。

谈话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启示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发表于73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次比较集中的阐述,也是党的新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蕴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光辉真理,至今读来仍能给人以重要启示。

首先,这篇谈话阐明了党的媒体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媒体不仅要使“干部齐心”,而且要使“群众齐心”,从而“一切事情就好办”。在今天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媒体和新闻宣传工作在宣传政策和教育引导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仍似乎不可忽视。我们重温这篇谈话,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要努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新闻舆论工作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其次,这篇谈话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精神是党的新闻工作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仍然必须牢牢坚持。毛泽东在谈话中反复强调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及时纠正“左”或“右”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教育引导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避免新闻舆论工作出现偏差。

最后,这篇谈话对于新闻文风的论述,对当前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仍具有重要启发。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要求新闻媒体要保持尖锐、泼辣的文风,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今天,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同样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勇于坚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表明立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

注释:

①方汉奇:《〈晋绥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份报纸》,《吕梁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②这篇讲话的全文,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1322页。

③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5-126页。

④《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0-1283页。

猜你喜欢

日报谈话群众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多让群众咧嘴笑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