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2021-12-06德州学院王宇峰

农业知识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清型病原机体

文/ 德州学院 王宇峰

临床上,动物养殖者常常采用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使动物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可是,养殖场常常用过免疫某疾病的疫苗后仍有该疫病发生,令养殖者苦恼不已。免疫失败是由于多种原因使接种群体仍发生与接种疫苗相应传染病的现象。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疫苗因素、免疫程序因素、被免疫动物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对广大养殖者有所启示。

一、疫苗因素

1.病原的血清型与变异。有些病原的血清型较多,且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当进行免疫接种时,若无法选用与本地流行毒(菌)株相对应的血清型疫苗,免疫后往往不能有效保护被免疫动物,如口蹄疫病毒有O、A、C、SAT 1、SAT 2、SAT 3(即南非1、2、3 型)和Asia 1(亚洲1 型)7 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

2.疫苗质量不达标。未经国家批准生产的,或购买渠道不明的,都不能够保证疫苗质量。正规疫苗厂家生产疫苗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生产的疫苗有质量保证;未取得生产许可的疫苗生产者往往无法保证生产疫苗的质量,他们生产的疫苗极还易被外源病毒或者支原体污染,使用这样的疫苗免疫会人为感染一些病原微生物,造成免疫失败。

3.疫苗保存和运输不当。由于疫苗在供应、防疫渠道中环节较多,如果冷链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疫苗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达不到要求,如长时间被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或过低或已经超过保质期就会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

4.疫苗使用不当。免疫是一项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缺乏责任心或必需的免疫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严格按疫苗使用规范操作,如使用不合规定的疫苗稀释液、错误的稀释浓度、被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污染、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动物漏免,都会造成免疫失败。现实养殖过程中,有的养殖者认为加倍或者减半免疫的效果会更好,其实,疫苗接种剂量过高会引起免疫耐受,剂量过低则会导致机体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均会造成免疫失败。

二、免疫程序因素

免疫程序应充分考虑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动物群种类、生产情况、免疫抗体或母源抗体等因素。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养殖场的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制订,不能照抄照搬,合理选择免疫的疫苗种类。制订免疫程序时应充分考虑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母源抗体。初乳、卵黄中母源抗体能中和疫苗中的抗原,首免时间过早会影响活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必须等母源抗体消退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接种疫苗。

2.不同疫苗互相干扰。当两种及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时,可能会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为保证免疫效果,疫苗最好单独接种,且在产生免疫力之前不要接种对该疫苗有抑制作用的疫苗。

3.合适的免疫间隔。当同一类疫苗第二次及以上的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水平。因此,重复免疫时机应根据抗体的维持时间来确定,一般而言不得少于14 天。

三、动物自身因素

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差别也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不同品种,甚至相同品种不同个体,对同一疫苗的反应强弱也有差异,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动物往往无法对疫苗产生有效应答。

2.疾病因素。免疫抑制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贫血病、禽脑脊髓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 型、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猪附红细胞体病等,能损害畜禽的某些免疫器官,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四、饲养管理因素

1.营养水平低下。当饲料质量较低,无法满足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动物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时,也会造成免疫失败。如氨基酸不平衡或缺乏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缺乏或不平衡,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的缺乏均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2.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抑制抗体形成,引起免疫器官胸腺和法氏囊、脾脏萎缩,导致免疫抑制。

3.养殖圈舍环境污染。通风不良会导致空气污浊,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统,同时导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增加,降低动物抵抗力,引起免疫失败。

4.应激反应。圈舍内温度、湿度、养殖密度、通风、有害气体浓度,动物长途运输、转栏、换料、用药及免疫接种等,会使动物处于应激状态,降低对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能力。

五、药物因素

1. 消毒类药物影响。抗病毒类药物、消毒剂对疫苗抗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免疫前后两天内不能对畜禽舍进行消毒。

2.抗生素影响。抗生素和活毒苗不能同时使用,它会改变疫苗稀释液的酸碱度和渗透压,使病毒作用于细胞的靶位偏差,影响效果。此外,氯霉素、磺胺药、地塞米松、氨茶碱等对疫苗免疫均有影响;饲料中如长期添加氨基糖苷类会削弱家禽免疫抗体的产生;新霉素对家禽传喉的免疫有明显的抑制;地塞米松可减少淋巴细胞产生,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会造成免疫抑制。

3.某些化学物质的干扰。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可增加机体对病原的易感性,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稀释疫苗,也会降低疫苗效果。

疫苗免疫只是动物疫病预防的一个环节,做好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认真做好进出人员、物品、车辆消毒,养殖场防鸟防蚊蝇防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杜绝外源疾病的传入。

猜你喜欢

血清型病原机体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邓俊峰作品选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