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来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

2021-12-06丁俊萍梁毅

毛泽东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线建设

丁俊萍 梁毅

主题即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党的建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矛盾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它规定了党的建设目标,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主线指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脉络。党的建设主线是贯穿于党的建设过程的主要线索,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方法和主要着力点,是党的建设主题的实现路径、具体抓手和外在显现。党的建设的主题与主线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党的建设主题决定党的建设主线的选择和样态,党的建设主线影响党的建设主题的落实效果,二者统一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重任,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推进的伟大事业需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来保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同时,始终重视自身建设。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日益明确、与时俱进,引领党的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对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学会革命斗争本领,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此,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而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历史任务,这是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主题。而提升党的革命斗争本领,不断壮大巩固党的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主线。

1921年党的一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同年11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等》,对当时党的建设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提出要做好马列著作和共产主义普及读物的翻译出版工作;要积极发展党员,健全党的组织体系。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并辅之以必要的思想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的任务。1923年党的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如何在国共合作中巩固与发展党的组织,从而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有鉴于此,1924年5月党中央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提出党的建设要有“非常之明显的组织形式”担负起“无产阶级之训练”和“集合其群众”的职任。为此,强调要在产业工人中尽力扩大党的组织,使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领导者,并且详细规定了党组织机构的定位架构、人员配备、具体任务以及工作方法。同时突出强调了党员的教育培训问题,提出要尽快设立党校培养人才,优化党报加强教育,对全党的政治宣传作规划。1925年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革命和党自身地位作用的认识,强调了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独立性,准确把握住了党的建设主题。随后党陆续发布《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决议,将党的组织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通过《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总结了党在思想建设上的经验和教训。

这一时期,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围绕党的建设主题,以积极开展党的组织建设为主线,壮大了党的力量,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这一时期,党尚处幼年,经验不足,特别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之统一的理解,因此,党未能有效应对革命危机,党的建设也遭受了重大挫折。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党及时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服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题。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此后,党的建设的中心问题也转变成为如何处理好党与军队、与农村的关系问题。1927年9月,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党的建设推动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随着农村游击战争的开展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大量农民加入到党内。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古田会议明确指出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将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主线遵循。然而,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遭受严重危机。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步成为党的领导核心,这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党建主线在全党贯彻提供了保证。

1935年华北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和国内时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全力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明确提出党在此时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明晰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主题。为此,党以政治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开启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着力将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确保党在复杂多变的抗日战争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这一时期,党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以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促进全党政治上的成熟,使党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经过延安整风,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的空前统一。同时,党大力加强组织建设,以组织上的大发展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力,以组织上的集中统一确保党政治上的团结坚定。这一时期,党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张力中形成党的建设的高度自觉,制定、贯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以政治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了党的建设主题任务的顺利完成。

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面对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内战、卖国的政策,反对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主题。这一时期,党以提升各条战线上的领导能力和斗争能力、迎接党的工作重心转变为主线,以建立新中国为方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面对新阶段党内外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使全国人民认清斗争形势,为革命胜利作精神上的准备,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党及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分析解放战争的前途命运,使全党丢掉幻想,以必胜的信念投入新的斗争。同时,继续壮大巩固党的组织,在解放区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等,保证党的纲领和党中央的政策得到落实。随着革命的发展,党建立健全各级组织部门,健全党委制,把党的组织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结合党在局部执政时的经验教训,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提出执政党建设的新命题,为党在全国执政后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党以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革命形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影响力、组织力和领导革命斗争的能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上述表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在斗争中不断深化对中国革命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明晰这一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学会建设本领,保持革命本色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继续完成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主题提供了政治上的主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对党寄予厚望,迫切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学会建设本领,保持党的革命本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活动的主题。而转变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本领,保持革命本色,防止腐化堕落,是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主线。

在巩固新生政权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是过渡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任务。新形势要求党必须加快转变工作思维和方法,使党成为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的行家里手,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争取国民经济状况好转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中心工作,在转型中加强党的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内在思想上和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准备不足: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对革命时期的工作方法有着严重的路径依赖;党内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开始滋长,一些老党员出现思想滑坡,以“官老爷”自居;贪污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迎来大发展,但由于没有对新党员进行及时的教育,加上不少投机分子趁机入党,党员质量出现下降。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成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党内纪律教育和自我监督,纠正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同时主动接受公开监督,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国民经济的尽快恢复。党还改变发展党员的重心,注重在城市工人阶级中建立坚强的党组织,推动工业恢复;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破除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同时防止过“左”倾向,注重同各阶级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营造稳定健康的政治环境,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1950年开始,党相继进行执政后的第一次整风和整党,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密切了党群关系,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1953年党召开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了干部的管理和文化教育工作,加强了党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领导,动员全党从组织上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针对党内发生的破坏党的团结的活动,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必须要像保护眼珠一样保护党的团结。这一决议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保障了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主要任务由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苏为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主题。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党以发扬优良传统、防止蜕化变质为主线,进行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曲折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党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一些失误,使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遭受了挫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服务现代化建设,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成为全党思想解放的先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促进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在重新确立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中,党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干部政策得到落实,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全党工作重心转变的条件不断具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全会决定健全党规党法,强调实行集体领导,逐渐恢复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纪律检查机构,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发展。拨乱反正,统一思想,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纯洁组织,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理解,摸索得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自觉,为党的建设提供了鲜明的主题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党不断深化对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解,总结党自身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不断明晰了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党的建设主题,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主要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被全党接受,党进一步完成了指导思想上彻底拨乱反正的重大任务。这一阶段,党的建设顺利完成了全面拨乱反正的历史主题,为党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在完成拨乱反正任务之后需要回答的重大命题。邓小平结合长期历史经验教训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这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党不断解放思想,制定出一系列具体改革举措,使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4)《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86页。的党的建设主题。为适应这一主题任务,党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在思想上、组织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并按照“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11页。的要求进行全党范围内的整党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推进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行动力,同时强化了党员的纪律意识和制度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经验,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基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将党的建设提到新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指出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坚决从严治党,做好经常性工作,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面对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变化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严重干扰,邓小平明确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为了澄清理论是非,克服思想混乱,在党的建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全党上下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达成共识。这一时期,党将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扣治理整顿这一主题,形成了“党要管党”的新自觉。1989年8月,党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上,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教育。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文件在党的性质、宗旨等问题上提出“六个不”的要求,旗帜鲜明地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对党的思想建设进一步作出部署。同年12月,江泽民在高级干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指出,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活动,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不可低估,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出的,必须矢志不渝,必须倍加珍惜。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国内党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一些人对改革开放发出姓“资”还是姓“社”的疑问,给党的建设带来新的课题。面对这种状况,党举旗定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干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了更好担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责任,党进一步明确了“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7)《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80页。的主题,总结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以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为适应改革开放新任务,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系统部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洁党的思想和组织,提升党的能力和素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建设稳步发展。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党要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自身必须坚强有力,必须在新形势下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认真研究和解决自身建设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把党的建设提升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作出在重视思想建设的同时特别要把组织建设作为突出环节抓好,注重党的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的民主,维护党中央权威等重大部署。强调干部队伍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要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为经济建设服务。围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8)《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3页。的历史性课题。面向新形势,党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方式,持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同时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号召力。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基础上,党进一步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提出了贯彻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的建设思路,实现了党的建设思想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主题下,党进一步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确立了“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72页。的总目标。紧扣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党明确提出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为基础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并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阶段,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对党的建设产生了全局性的影响。在这一主题下,党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刀刃向内,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对自身使命任务的高度自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党把自身建设推向新高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更高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严”为标准,强调要严格制度,严肃纪律,严密组织,以更高质量更高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治”为方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治病救疾,确保党的建设工作抓真问题有真疗效;“党”为中心,强调党要管党,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明确党的建设的责任主体和治理对象;“全面”为要,强调要以高标准贯穿全过程、全领域,囊括党的建设的所有时空领域,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敏锐捕捉和清醒把握。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不正之风盛行、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9—350页。。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必须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更是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党的建设不能重形式、走过场,必须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面从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瞬息万变,对党的影响是全面的,对党的考验也是全方位的,必须严字当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各个方面整体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的建设的辩证法,全方位发力又重点突出,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外在表现,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根本来源和宗旨目标,三者在本质上同源同向同行。抓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都贯穿着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抓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纯洁先进和执政意识上的强化提升。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思想总开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预防党员干部精神上的软骨病。同时强调党的纪律教育,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带动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克服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滑坡越界和行为上的腐化堕落。

党风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优良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先进、组织纯洁的外在表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确保党始终风清气正,作风纯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引导示范,提倡厉行节约,规范公务行为,强化干部监管,严禁公款送礼,有效防止党内各种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切实转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有效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长期执政能力提升带来前提保障。党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排查扫除党的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新的规范,要求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的科学民主执政具有重大意义。党大力全面推进党内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保证党内法规内容科学、体系完整、落实有效。党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提出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五年规划,对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间出台的2.3万多件中央文件进行全面筛查,同时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出系统的制度安排,以制度更新为组织上的先进带来刚性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在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要求下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经济逆全球化暗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具备了许多继续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旧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这都要求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认识国际环境和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实现新突破。只有总揽全局,才能协调各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都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在新形势下稳步推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其特征优势的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过长期实践,党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引领者。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之义和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也包括对党自身建设工作的领导。党的建设工作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与党的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同向而行。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建设的所有工作最终都要落脚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上。党的领导是党的建设能够科学规划、精准发力、面向整体、服务大局的基础和前提。失去党的领导,不仅会使党的建设工作出现偏差,还会造成影响党的中心工作的局面。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建设主题和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根本原则,表明党的建设形成了新的自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此必须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最根本的是党的政治能力,党的先进纯洁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先进纯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保证全党在政治上的先进和纯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提升党的政治能力来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切实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定力。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学思践悟中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上的先进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进一步推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决策上的科学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以组织上的凝聚提升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以党的先进作风增强党的群众影响力。进一步优化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大党建”的思维格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五、百年来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演进的特点和启示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1页。。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线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自我觉醒和实践认知,在党的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发挥着统摄全局和提纲挈领的作用。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努力学会革命斗争本领,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努力学会建设本领,保持革命本色,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服务现代化建设,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日益明确,内涵不断丰富。百年来,党结合具体历史任务和党建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主题,牢牢把握党的建设主线,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核心政治力量。在百年历史演进中,党的建设主题与主线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是党的初心使命永恒不变的主题贯穿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身建设的主题和主线之中。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深深内嵌于党的组织肌体与精神血脉中,成为党的全部活动和自身建设的根本主题。党的建设的根本主题是党的建设具体主题的价值遵循和根本尺度。党的建设的具体主题是党的建设根本主题的任务具化和阶段重点。为了完成这一根本主题使命,党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形势探索形成党的建设阶段性主题,以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推动党根本主题任务的完成。在具体主题指导下,党结合历史经验和党的发展实际,探寻阶段性党的建设力量侧重和方式方法,紧扣阶段性党的建设主线,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完成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主题提供政治上的主动。因此,提升党的革命斗争本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革命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各项建设百废待兴。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的党,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必须担负起国家建设的责任使命。因此,学会建设本领,保持革命本色,全方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水平,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理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服务现代化建设,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主题自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党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进一步将党的建设主题聚焦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上,党的建设主线聚焦到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上。无论什么时期党的建设具体主题如何变化,加强党的建设、践行初心使命始终都是党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是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的历史演进呈现出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就是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推进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转变,实现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的与时俱进,使党的建设能够适应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其理论逻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紧紧抓住党的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不断提高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使党的建设新鲜经验上升为理论,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守正与创新。其实践逻辑就在于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线是由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所决定的。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面对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党确定该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线,并以此统摄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与任务的不同,决定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必然随着党的建设具体实际以及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作相应调整,从而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使党始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三是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同步同向而行。党的建设主题规定了一定时期内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任务背景和方向要求。党的建设的所有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体现、印证这一主题。党的建设主线是完成党的建设主题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在党的建设主题规定下进行自身建设重点的主动选择,它必须聚焦党的建设主题,契合党的建设的主题需要。在理论上,二者是目标和路径的同步匹配关系。党的建设活动全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虽然在理论上是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在实践上二者统一于党的建设工作,相互协调、同向发力,共同服务于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中心任务的完成。

四是党的建设主题与主线因时因势而动。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党的阶段任务和自身状况不断发生变动。党的建设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的,而是为了提升党的能力素质,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对党的能力本领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党的建设必须因时而动,及时调整转换党的建设主题,将党的建设的注意力转移到党的最新需求上来。同时,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和党内的具体形势也影响着党的建设主题、主线的变动。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线不是自动生成的,需要党对形势任务以及自身状况的准确把握和高度凝练。党的建设史上的经验教训不断促进党的建设走向成熟,给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确定和选择奠定了重要基础。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对党的建设主题的更新和党的建设主线的优化提升起着极大作用。

五是党的建设的主题探索在培元固本的基础上不断明朗。党的建设主题体现着党对自身阶段任务和自身建设状况的主体性认识。党的建设主题在具体历史时期的不同样态,不是跳跃性的突变转向,而是党使命任务主题的历史性表达和阶段性推进。百年来,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主题一以贯之。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内外环境状况的差异,党坚持问题导向,明晰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建设主题,有重点地进行党的建设,服务于党的阶段中心工作。着眼更高层次的主题任务,面向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党的建设主题始终在培元固本的基础上因应时代任务要求和党内状况适时而动。

六是对党的建设的主线把握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日益深化。党的建设主线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必须结合党的建设主题而相应地发生变动。党的建设主题为党的建设的主线选择提供方向上的指引。从重视组织建设到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从探寻依靠制度和改革的建设新路再到牢牢把握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党的建设主线不仅受党的建设主题影响,在客观上还受党自身建设的能力和资源制约。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不仅保证了本时期党的建设主题任务的完成,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也进一步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建设主线随之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考察百年来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的演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若干启示。

第一,坚持自我革命,把握党的建设主题、主线,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走向深入。百年来,党的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工作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的建设永无止境,党的事业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必须跟进到哪里。一方面,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要求党必须通过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党面临的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要求党必须通过自身建设保持党的肌体纯洁。物腐而后虫生,党必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把握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明确的党的建设主题是对党中心任务的清醒认识和对党的建设的准确定位,对于集中党的建设优势资源、汇聚党的建设力量具有巨大向心力。明确的党的建设主线是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对提升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表明,正确的党建主题、主线有助于优化党的建设布局结构,协调党的建设资源投入,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包括对自身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立足党内外大局,协调党内外各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破除各种利益藩篱,使党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党的领导为党的建设指明方向和路径,对党的建设主题和主线的确定起到根本导向作用。党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展开的。党的建设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组织力、号召力、影响力,保证党的使命任务的完成。党通过先进思想、纯洁组织、改进作风、严明纪律、严密制度,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坚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百年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证明,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方向,也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自身建设的方向。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着眼于党的中心工作,与党的事业良性互动。实践表明,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党的建设布局中各项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内容就在于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坚决捍卫、坚决执行。党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使全党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过程中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根本保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坚定前行。

猜你喜欢

主线建设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8月汇市行情背后的三大主线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主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