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十年,京口学前教育把“优质普惠”跑进现实

2021-12-05钱进李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京口优质特色

钱进 李佳

京口区地处镇江市主城区,常住人口约40万。全区共有幼儿园43所,其中公办园21所,民办园22所(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所)。全区不少幼儿园办园历史悠久,其中建园70年以上的有4所,建园50年以上的有10所。全区优质园数量达41所,其中省优质园35所,市优质园6所,优质园占比达95%,位列镇江市首位。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镇江市京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改革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京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10周年,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的第10年,更是京口区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10年。10年间,一位位幼教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厚植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底色”,朝着“普及普惠、优质均衡”不断发力,一幅“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美好图景,正在京口大地徐徐展开。

一、高起点绘就“一张蓝图”,在更广的坐标中定位

随着京口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内人口快速聚集,如何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服务效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是京口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

区委、区政府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开启了教育大发展的第一步。2017年以来,京口区教育局会同规划局等,基于出生人口变化新趋势对学前教育设施进行测算,将“京口方案”写入《镇江市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持续强化对学前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目前,全区幼儿园布点由43所增加到60所,资源比远超省定标准。按照“新建一批、置换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10年间,新建幼儿园13所,完成校安工程3个,新增学位4025个,用实际行动温暖回应着城市发展和百姓期盼。

在不断提升增量的同时,京口区还通过推进小区配套园治理、鼓励民办园提供普惠性学位、支持民办园健康发展等措施盘活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存量。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10年前的56%提升到87%,全区3~6岁学龄前在籍儿童10332人,入园率达100%。充足、均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高标准推进“一项机制”,在更好的协作中发展

近年来,随着“有园上”问题逐步解决,“上好园”成为新的需求。为让一批新建园、民办园及弱势园快速发展起来,实现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2006年起,京口区以“名园办分园、老园+新园、强园带弱园”的形式组建了8个学前教育共同体,纵深推进“联动办园”机制,在常规管理、课程游戏化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互联互通,携手发展。

中山路学前教育共同体以“生活课程”为主题,各园聚焦主题,各领任务,共同体公转和结对园自转并存运行,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融合、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多样;京河路学前教育共同体采取“1+4”管理模式,实现了层级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江滨学前教育共同体依托各园特色,实现研修和实践一体化,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桃花坞学前教育共同体以核心园为主体,“一园一案”精准发力,对相对薄弱的结对园实施菜单式帮扶。比如,琴岛凯佩琳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该园的操场狭窄且不规则,不利于孩子们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区域活动。在户外环境改造中,该园提出了帮扶申请。接到帮扶申请后,区教育局组织相关资深公办园园长联合审议了该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从儿童立场出发,立足幼儿园实际,对该园户外环境提出了改建方案。教育局、园方和所在物业、城管、规划局、业主委员会、社区等积极沟通,将园区围墙外一块小区废弃场地争取下来为幼儿园所用。从2017年9月第一期户外环境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到目前二期改造,形成了幼儿园从操场到儿童之家到种植园地以及小森林活动区的完整循环活动区。目前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达近3000平方米,为幼儿提供了开展运动、探究、种养、艺术表达与创造、游戏等多样化活动的课程资源。

资源共享、文化共建、项目共研……十几年的融合,京口区幼儿园从“一枝独秀”变成了“百花齐放”。如今,京口区优质园占比达95%,拥有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结对园2个,市、区级《指南》实验园、园本实验园31个。京口区荣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三、高效率践行“一份指南”,在更新的理念中探索

2012年10月,《指南》的颁布,明晰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在《指南》的指引下,京口区将课程游戏化工作纳入幼儿园年度目标考评范围,邀请课程专家诊断、指导,开始了课程与游戏融合的研究之路。区公办幼儿园大多身处市区,占地面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成长环境和游戏空间,是不少幼儿园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中,各园合理规划,小空间大利用,创建了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特色鲜明、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美术、阅读、益智、建构、表演等游戏区域,并有机串联,根据需求随时变换,如流动餐车、楼顶花园、空中滑梯、材料超市等,不断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和快乐,京口区课程游戏化1.0版,就这样诞生了。

2017年,京口区打开家园共育新思路,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渗透到家庭教育中,课程游戏化升级为2.0版。每年“六一”和11月,“亲子游戏节”和“三人行,变废为宝”巧手大赛都会隆重举办,成为京口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践成果展示的舞台。老师、幼儿、家长相互启发、配合,以生活中的废弃物为素材,根据不同环境自主制作、搭建,创设游戏内容,思维在幼儿手指间流转,智慧在幼儿的创意中闪现,游戏成了幼儿的生活常态。2017年和2018年,京口区先后承办了全国学前教育年会、全国幼儿美术教育研讨会和全国幼儿园环境重塑研讨会,向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00名同仁诠释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及户外活动的新样态。

2020年,京口区教育局“始于问题、聚焦发展,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获批为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项目。在项目的统领下,京口学前教育从课程改革与建设、教研内容与形式、区域教研效应、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43家幼儿园因地制宜,或传承优秀文化,或顺应季节特点,或利用资源优势,或着眼于一日生活……一个个具有园本特色、儿童立场的游戏化课程异彩纷呈。比如,镇江市实验幼儿园依托其山体优势,将原本园内的自然实体“笪家山”,改造成适合幼儿生活、运动、学习与游戏的幼学新天地——“达学园”,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实施园本化外场课程《爱在“达学园”》,该书于去年底正式出版,展现了实幼儿童“居巷陌、行天下”的生长之路。

浑然天成的游戏场地、多元共生的课程样态,顺应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至此,京口区课程游戏化实践在“破”与“立”的革新、“新”与“旧”的更替中进入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3.0的新时代。

四、高质量打造“一个特色”,在更美的风景中前行

10年来,京口区坚持创特色、铸品牌、强内涵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涌现出科技、啦啦操、足球、绘画等一大批特色项目,建有全国幼儿美术教育联盟园1所,江苏省快乐体操特色幼儿园1所,江苏省科技特色示范幼儿园1所,全国、省、市级足球特色幼儿园21所。2019年始,以拓展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品牌为宗旨,建立起“园所培塑、共同體互助、区域提升、市级厚植、省级推动”的幼儿园园所文化成长通道。解放路幼儿园开设了“爱心体验”“户外学习”等特色课程,一年一度的“乡情采风节”成为孩子和家长们的心之所盼;贺家弄幼儿园围绕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和健康节,构建了“怡乐”课程;还有桃花坞幼儿园的陶艺文化、机关幼儿园的“四心”品牌……各园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园本底色愈发鲜亮,基本上形成了“一园一品、一园多特”的文化价值追求。

砥砺十年绽芳华,从“能入园”到“入好园”,京口学前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京口幼教人用“跑起来”的奋进姿态,迎风而上、逆势攀高,正向着下一个崭新的十年乘风破浪,奋楫笃行。

猜你喜欢

京口优质特色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京口驿的回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