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龙”出海彰显中核魂

2021-12-05石安琪屈苗李颖稚

企业文明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华龙核电建设

石安琪 屈苗 李颖稚

2021年5月,“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K-2)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中国自主三代核电“走出去”第一站顺利建成,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的一项明星工程,是中巴两国巩固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核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飞跃。

中核集团坚定践行“建设让巴基斯坦人民放心的核电站”这一承诺,充分发挥央企“六个力量”,在69个月的建设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华龙”首次出海成功,在世界打响了中国核电的品牌,锻造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电建设队伍,彰显了“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海外“华龙”注入中核魂。

“华龙”出海,走出强核之路

1991年,中巴两国在北京签订了合作建设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协议,中国从此跨入了核电站出口国的行列。30年后的今天,“华龙一号”被世界接受并开始投入商业运行,成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新名片,标志着我国核工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核人时刻不忘强核强国的初心,始终牢记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在海外华龙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与巴方共建共享,将“华龙一号”福清全球首堆的建设经验毫无保留地运用到海外项目上,中巴双方戮力同心,为“南南合作”典范注入新的内涵。从恰希玛到卡拉奇,设备本地化程度不断提升,海外华龙建设项目通过当地采购或建造的设备达200多台套,其中核级设备64台套,有力地推动了当地配套产业发展,直接为巴方提供了1.2万个就业机会,通过产业链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建设现场全面推行注册班组长、注册安全员、注册起重司机及指挥等重要岗位注册制,定期组织来华培训及文化交流,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巴籍员工。一批长年服务于核电项目的巴籍员工因核致富,一批具备核电建设经验的专业人才因此成长,清洁安全高效的电力将惠及近千万巴基斯坦人民。

大国重器,彰显报国情怀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华龙一号”走出国门,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对得起国家名片的赞誉,才能不断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中核集团服务国家战略应有的承诺和贡献。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线,海外华龙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量化评估体系,项目质量得到业主的高度认可。海外华龙坚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有效克服和解决了巴籍员工传统民族习惯对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巴籍员工穿着统一的核电建设安全服,成为了卡拉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筑牢安全建设“防火墙”,制定最严格的生产红线“十条”,引入“手指口述”班前会,运用中文、英文、乌尔都语三语交底,明确作业的具体内容和事项,确保了中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理念及政策的有效传达,将安全技能和意识传播到一线巴籍员工,切实提高了一线巴籍员工的安全技能;建造投用了海外首家安全体验馆,制作了适应巴方文化的安全宣传片、业内首本三语版HSE(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对错图集、安全手册,打造了安全监督的“天网工程”等。项目开工以来可记录伤害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海外项目部积极与巴方业主沟通,积极分享中国政府及民众成功对抗疫情的鲜活经验,得到了巴方业主的大力支持,建立起中巴双方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对巴籍员工实行“只出不进”管理,现场划分行走区域、切断人员接触,加强执勤和体温监测等各项措施,维持了巴籍员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

自主创新,掌握制胜法宝

“华龙一号”是我国在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的新跨越。海外华龙建设在设备上采用了更多国产设备,有力带动了设备的自主化生产,多个关键设备的首次国产化推动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内产品竞争力,为后期“华龙一号”堆型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早一天发电,早一天产生效益,对华龙一号来说就是最好的品牌推广!”时任项目总经理宋丰伟带领海外员工,组建专项突击队和攻坚联合体,开创性采用了开顶法施工、E型架主设备翻转、堆芯水池模块化安装、环吊及轨道梁整体吊装等系列技术,优化了项目工期,降低了安全和质量风险,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一系列工程创新技术,将工期缩短7个月以上,被总结为“宋氏工法”,现已成为后续华龙项目建设的标准工法。卡拉奇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度短缺的淡水和电力供应、匮乏的设备物资等条件,都没能动摇海外华龙建设者们建设精品工程的决心,他们不畏挫折,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作为,蹚出一条持续创新之路,使“华龙一号”成为更加自主的典范。项目直接带动装备出口超过120亿元,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带动我国核工业全产业链实现千亿收入。

真诚奉献,传承光荣传统

海外华龙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建设者们要战胜比国内同类型核电站更多的困难挑战,更要接受与亲人聚少离多,克服精神上的孤独。中国中原作为工程总承包,积极为工程建设现场的所有参建单位搭建工作交流平台,打破利益藩篱,加强统筹协调,凝聚思想共识,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了对全现场员工的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有效服务。通过构建“问题不过夜、24小时响应”沟通协调机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跟踪落实反馈机制、“双挂钩、双联动”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及时反馈一线员工诉求,通过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信任和拥护,影响、带动了全现场参建人员,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组织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国际巡展等活动,极大鼓舞了海外员工建功华龙的干劲,坚定了擦亮国家品牌的决心。传承南泥湾革命精神,规模化开垦荒地,打造“南泥湾”蔬菜供给基地,蔬菜种类超过50余种,既提升了海外员工的生活品质,也为紧张的海外作业现场增添了生趣,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成为了海外工程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动了解员工诉求,为海外员工送上春节礼包、慰问贺卡,开展国内家属关爱活动,开通视频连线、开展家庭走访慰问,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切;优先安排身患急症、家庭发生变故等人员回国,积极解决员工家庭困难,消除了后顾之忧。在新冠肺炎病毒袭来之时,恰逢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现场生活物资极度紧缺,停电停水停网,娱乐活动暂时关闭,近一半人员滞留国内未能返场,工程项目面临着工程建设和疫情防控的双重挑战。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留守在现场的建设者们努力克服困难、承担超负荷工作,为按节点发电作最后冲刺。中国中原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号召现场参建单位实施“只出不进”“中层干部代理补位”“稳住人心,稳在当地”等系列举措,将疫情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国内人员坚定逆行,现场人员执着坚守,为海外华龙项目防疫抗疫注入了强大动力,一系列重大项目节点稳步推进。

天堂角边涛声阵阵,群塔身下热血沸腾。“华龙”出海首站成功,离不开于一大批扎根海外不怕吃苦、不惧困难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凡事沖在前、干在前”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赵立东,有“为了国家荣誉而奋斗”的中核集团劳动模范宋丰伟,有“人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不能没有高追求”核建工匠童加森……这些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人才和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成为后续核电出口最坚实的人才和人力资源基础。

猜你喜欢

华龙核电建设
好好去爱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成功并网发电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