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

2021-12-05栾天航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

栾天航,孙 昊

(1.内蒙古财经大学 财政与税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中国工商银行,北京 100140)

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也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同时金融严监管持续强化,推动商业银行及时充分发现风险,加大处置力度。新时期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迎来由不良贷款处置规模扩大向效率提升的新阶段。本文从风险防控和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新时期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策略。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机遇

(一)商业银行风险处置主动性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加大不良资产合规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治理能力日益提高,为不良资产处置奠定了基础。

(二)处置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处置渠道多元化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及国家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处置模式由以往的打折、打包、打官司升级为重组、重整与重构,形成了“债+股+并购重组+投行服务+咨询顾问”等充分的服务供给。一些投资机构及服务商认为,新形势下不良资产市场并购重组规模扩大,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方案设计能力将成为不良资产投行业务成败的关键。

(三)金融科技应用提供了新契机

金融科技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碰撞,主要是发挥信息科技手段在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与整合能力方面的专业优势,促进不良资产处置全链条的交易撮合、催收以及尽调服务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不良资产交易效率,深入挖掘资产价值,可有效提高处置回收的效率与水平。目前,阿里拍卖、京东拍卖、资产之家、分金社等不同平台机构纷纷进场。同时,疫情也驱动不良资产行业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线上尽调、估值、路演方兴未艾。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新的挑战

(一)疫情影响下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增加

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2020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1]显示,五大行不良贷款净生成率自2018年起连续两年出现上升,2019年达到0.98%,接近历史高位。而根据五大行2020年中报业绩显示,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逐年下降趋势出现逆转。其中,交行不良率达到1.68%,比去年上升0.21个百分点,工行不良率达到1.5%,其余三家逼近1.5%。[1]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经济的影响持续显现,股市、债市、油价动荡更加激烈,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外贸、零售、加工制造、餐饮等行业受影响尤为明显,贷款劣变与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持续加大。

(二)不良资产转入买方市场,处置价格处于下降区间

受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降杠杆、监管要求促使金融机构资产回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出表规模保持高位,2019年共处置2.3万亿不良资产。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环比增长0.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环比增加1243亿元。预计不良资产供给仍将保持高位,资产管理公司流动性压力加大,市场供给总体大于需求,买方对风险控制的考量已超过对市场占有率的偏好,不良资产处置价格呈下行走势。疫情“黑天鹅”出现后,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现场尽调、资产核查以及存量资产的后续追收、司法执行等面临一定困难,收购资产包的意愿进一步下降,批量打包处置成交价低迷。

(三)监管对于处置合规性的标准趋严

近年来,金融严监管成为常态,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等工作引向深入。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的监管层拓展了风险资产分类范围,提出新的风险分类核心定义,强调以债务人为中心的分类理念,强化了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保证工作合规有序开展。在严监管的形势下,银行不良资产“出表”合作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小,真实处置对当期利润的消耗较大[2]。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经营的策略

(一)加强精细化管理

1.建立资产整合分类机制

根据市场变化、资产特点和客户需求,进行不良资产分类管理,由各家银行根据自身拨备覆盖水平和区域市场需求特点,进行同业对标与市场分析,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分类,作为不良资产经营的起点,强化经营,提升不良资产管理经营能力。

2.建立目标客户识别机制

银行自身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其中大量公司客户及表外投资客户具有成为意向投资者或不良资产处置协作伙伴的潜力。但需要经过精细化辨别才能分流出真正的客户。相应地需要银行进行内部挖潜,根据对客户资金实力、投资领域及许可牌照等因素分析,加强不良资产营销和交易撮合,从而促进供需对接,也促进了资源要素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3.建立第三方服务购买机制

整合自有资源与社会资源,对尽职与资产评估等市场服务较为专业,银行单方履行市场认可度不高的环节,通过集中采购方式引入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律所等专业服务商,丰富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管理的生态圈,由银行根据不良资产经营的需要选取服务商共同开展尽调与估值,将自身专业性程度不足的业务交给中介机构管理,提升资产估值等的公允性与公信力。

4.完善多样化经营机制

国内大型银行均已建立起包括商行、投行、保险、投资、租赁等多金融牌照的营业布局,这也为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更多选择。相应地需要银行有效统筹前中后台业务部门,建立起多条不良资产处置的适用路径,加强内部前、中、后台协同经营。例如对适于债务重组及债转股方式处置的项目,加强产品的定制化设计,丰富处置方式,进一步提升处置效益。

(二)提高专业化处置能力

1.扩大资产证券化应用

加强对资产结构化设计能力,引入更多合作机构,运用资产分割和重组的方法,以资产证券化形式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增强不良资产的流动性。拓宽受众范围,分散投资风险,把银行独立承担的不良资产,分解为多家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可投资证券,提高资产流通和增值能力。[3]

2.加强投行手段运用

针对具有投行业务机会的风险资产项目,适当运用并购重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债转股等方法,缓解企业流动性危机,并通过金融资产公司阶段性持股,以股利分红、大股东回购、上市退出、择机转让等实现银行资产保值。

3.发起设立合作基金化解不良资产

发挥多牌照经营的优势,促进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央企等机构的“总对总”合作,设立专项合作基金,开展潜在风险贷款、不良资产化解处置。采取分级结构化设计,引入安全垫机制,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资管计划等投资工具投资优先级份额,合作方投资于劣后级份额,视基金风险状况积极争取由劣后级或其他保障退出方提供兜底回购。

4.借助政府资源和行政能力,深化合作共赢机制建设

推动“政银企”合作、“银政”互相支持、风险资产并购基金等模式落地实施,抓好区域重点市场、特色产业,在部分市场经济发达、民营企业集聚地区,通过引入行业、产业整合基金或目标企业,实现对不良企业的并购或参股,并以大带小,化解上下游或关联的中小不良贷款客群。针对一个具有价值提升潜力的不良资产,运用“综合经营、系统集成”的思维对其进行分解、分类,采取系统处置、有效盘活及投资银行手段加以一体化运作。通过扎实尽调、摸清家底、评估资产,为企业设计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救助方案,并通过一体化运作 ,化解企业债务危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预判,主动化出击

1.对贷款质量进行准确分类

在商业银行实际执行中,为减少财务损失及占用拨备,减轻内部对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及处罚的压力,对贷款存在少劣变或不劣变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将应劣变的贷款不劣变,使得资产质量的五级分类不真实。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从摸底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到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进行差异化监管,为银行多计提拨备和加快处置提供了政策窗口期。商业银行有望抓住难得的机遇期,主动做实贷款质量分类,将该劣变的贷款劣变到位,化解掉存量、隐性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管控住实质性风险。

2.增强信用风险监控预警能力,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在贷款质量管控中,如果等到贷款已经或即将出现逾期欠息时再采取相关清收化解措施,往往会陷入被动。第一,商业银行要前移风险管控的关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防逾期尤其是“新发生逾期”的工作前移,变“被动防控”为“主动作为”,及早监测识别风险,在贷款出现逾期苗头之前就采取有效措施管控住风险,从而把贷款发生逾期及劣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第二,要做到前瞻性识别风险,加强对宏观形势的研判,具体切入企业的经营现状、资金盈亏平衡、抵质押物保值增值特性等。对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把牢“入口”,加强贷款准入把控,以免误入高风险行业;完善日常监测的手段,对具有实质风险的贷款力争早退出,避免不良资产“前清后溢”。另一方面,要守住贷后管理“闸口”,对于新逾期的贷款,关键是锁定和控制风险。

(四)统筹规划,协同化处置

1.统筹各类资产协同高效处置

银行的不良资产包括表内的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账款等,还包括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项目。在处置过程中,应强化表内加表外、境内加境外、债权加股权统筹管理,推动全口径不良资产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实现协同化处置,以利于资产处置回收价值的最大化。

2.加强多处置方式的综合应用

围绕具有价值提升潜力的不良资产,采用综合经营、系统集成的思维进行分解、分类,采取系统处置、有机盘活和投资银行手段加以一体化运作。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来运作的“长油航运”项目,由于债务规模大、构成复杂、债权人众多,工行通过主动介入,与其央企母公司深入沟通,经过扎实的资产尽调后,确定了“部分还债+留债展期+转股选择权”的一揽子方案,成功化解了企业风险,为其注入流动性,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了在A股的复盘经营。

3.加强大区域及大经济区内协同处置

近年国家加快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商业银行要积极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经济资本实力较强、域内市场联系紧密的重要战略经济带,以及自贸试验区等拥有特殊金融政策牌照地区,积极研究推出相应的不良资产处置特殊措施。以利于打破各地区不良资产经营的区域边界,促成跨界投资经营及处置,实现不良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要素的系统化重组。

4.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服务支持模块库建设

发挥银行联通工商百业的渠道优势,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分类客户对象、整合客户资源,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共享前中台各业务口的客户资源,吸引其中的意向投资者进入开放信息平台成为“友商”和协作伙伴。根据对客户的资本实力、处置工具的调查,将其进一步分为一、二级投资商和意向投资客。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整合客户资源,通过投贷结合、处置与业务营销结合等手段,促进风险化解与业务开拓。

此外,按照业界一流、市场公认、全球响应的采购标准,优选尽职调查、资产估值、法律服务、财务顾问服务、拍卖等中介服务商,整合不良资产处置一、二级市场各利益相关方及优势要素,深度切入行业,增强话语权和上下游协同,由一级市场供应商走向“生态链”营造商,形成共商共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营生态,也为商业银行一方经营不良资产提供专业支持。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资产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CMMI的软件组织资产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