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绍斌教授防治慢性盆腔疼痛症之共性病机探讨

2021-12-05季晓黎宋晓庆张永青余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6期
关键词:同治性病盆腔

季晓黎,宋晓庆,张永青,余惠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0 引言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及以上的盆腔及周围组织疼痛综合征,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人群[1]。CPP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瘀血综合征、盆腔脏器术后粘连、精神心理因素等[2]。本病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有不孕、盆腔包块、性交痛、情绪抑制等临床症状,约有60% 的CPP患者无法得到早期诊治,随着病情进展与疼痛的持续、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3]。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药物副作用大,手术疗效欠佳,易于复发等问题也时刻困扰着临床医生。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中药辨证内服及许多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提高妊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特色。并且其长期疗效稳定,副作用较小[4],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魏绍斌教授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工作三十余载,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妇科炎症、痛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在妇科炎症、痛症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CPP的防治领域更有较高造诣。笔者有幸师从魏教授,亲眼见证了魏教授对大量CPP患者进行诊治,每获良效,受益匪浅。本文主要论述了魏绍斌教授临证过程中,针对CPP患者总结的“气虚血瘀夹湿热”的共性病机理论,并对其诊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将“共性病机”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

1 从“共性病机”角度论治慢性盆腔痛症是辨证论治的核心

“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理论精髓,而“异病同治”理论又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之一。“异病同治”指在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证候时,针对某一证候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治疗,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5],如秦代陈士铎在 《石室秘录》 中云:“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证”反映的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机概括,有相同的证候,则说明有相同的病机,“异病同治”的着眼点就是不同的疾病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机,针对相同的病机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就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魏绍斌教授临证三十余载,在慢性盆腔疼痛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慢性盆腔疼痛症是一大类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瘀血综合征、盆腔脏器术后粘连等。这些疾病虽然病因不同,但其反复发作的盆腔疼痛症状是相同的,相同的症状反映了其有相同的证候特点,同时也说明其内在病机是一致的。因此魏绍斌教授提出了“共性病机”学说,认为从“共性病机”的角度论治慢性盆腔疼痛症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只有归纳总结出慢性盆腔疼痛症共同的基础病机,再进行辨证论治,才能“举一反三”,有效治疗这一类疾病,这也是中医学“异病同治”思想的充分体现。

2 “气虚血瘀夹湿热”是慢性盆腔疼痛症的共性病机

魏绍斌教授在多年临证过程中发现,CPP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腹隐痛,阵发性加重,多合并盆腔囊性包块,并且疼痛反复发作,妇科检查常常没有阳性体征,舌苔多表现为舌淡黯,苔黄腻,脉象以弦脉或弦滑脉居多。结合CP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脉,魏教授提出了“气虚血瘀夹湿热”的共性病机理论[6]。

魏教授认为“瘀血内阻"是本病发病的基础,瘀血阻滞胞宮胞脉,使全身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不通则痛”,发为盆腔疼痛,而基于不同的病因,致“瘀”的原因各不相同,包括气滞、寒凝、肾虚、气虚、外伤等[7]。魏教授依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四》云: “师曰: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中张仲景提出的 “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8],认为“血不利”是指多种瘀血状态的统称,“水”则指由于“血不利”导致的津液疏布和代谢失常的病理状态,包括有形可征的水肿,充斥于脏腑组织的充血水肿、包块,及渗入体腔的积液等。当瘀血阻滞气机,可致机体气化失司,气滞水停,水聚湿阻;同时 “血积久,亦能化为痰水”,致水湿痰饮形成。水湿痰饮又可与气血相搏结,久而化热,使湿、热、瘀三邪胶着,致病情胶结难解[9]。久病多虚多瘀,损伤后天之本,导致脾胃虚弱,脾虚水湿运化失常,湿邪内生;脾虚表卫不固,湿热之邪易于入侵,外感与内生之湿热邪气又不断加重瘀阻,如此往复,因果交织,最终导致本病缠绵难愈。

3 从临证方法探讨“共性病机”理论的临床运用

魏绍斌教授在中医学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思想的指导下,谨守“气虚血瘀夹湿热”的共性病机,创制了“益气清湿化瘀法”作为CPP的治疗大法,并结合CPP特有的临床症状,形成了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中药辨证口服+中药直肠给药+艾灸治疗。口服中药以理冲汤合玉屏风散合失笑散为基础方,酌加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利湿化浊之品,具体为:南沙参、白术、黄芪、薏苡仁、三棱、莪术、防风、红景天、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白芷,鸡内金随证加减。方中理冲汤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以益气行血祛瘀为主要功效;玉屏风散源自《丹溪心法》,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是益气扶正的代表方;失笑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扶正固表、活血化瘀之功。方案中的中药灌肠主要使用妇科灌肠液直肠给药,妇科灌肠液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制剂,组方主要为:红藤、败酱草、丹参、赤芍、延胡索、三棱,其主要功效为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止痛。方案中艾灸主要是通过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局部炎症、粘连、渗出物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最终实现调和冲任,扶正祛邪,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所选穴位有: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四个穴位。其中神阙穴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之功效;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和胃健脾燥湿,补中益气养血,扶助正气,为强壮保健要穴;中脘,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具有和胃健脾之功用,是养生保健的主要穴位。关元,乃足三阴、任脉之交会,通胞宫,灸之可调理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具有通调冲任、培补元气之效[10]。魏绍斌教授创制的综合治疗方案重在使用中药口服及艾灸益气健脾、扶正固表,使用中药灌肠祛邪外出,共同发挥“益气清湿化瘀”之功效。

4 小结

魏绍斌教授在治疗CPP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一病、一方或一法,而是着眼于不同疾病出现的相同临床症状,并紧紧抓住其演变过程中共同的病机机转,以此作为这一类疾病共性的病机,再通过辨证施治,拟定共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魏教授提出的共性病机理论,不但很好的传承了中医学的理论,还实现了发展与创新,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丰富了疾病的诊疗手段,为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值得学习与推广。

猜你喜欢

同治性病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便秘、痔疮要“同治”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荒唐同治讲信义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盆腔积液怎么办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