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水县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2021-12-05史苹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植物保护生物防治

史苹香

(清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清水 7414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研究增多,给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一些生物技术的运用和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不仅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了植物免受外来因素的侵害,还极大地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 植物保护中利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

1.1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随着农业的大力发展,化学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也逐渐增大,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使天敌等一些有益生物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在植物保护中运用细胞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改良作物品性及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有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作物病虫害控制,起到促进植物保护的作用[2]。

1.2 维护生态平衡

植物是生态系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资源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生存也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对植物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病虫害防治中一些化学防治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害虫出现了一定的抗药性,造成病虫害出现多样化发生和高频率发生,影响了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也使防治病虫害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利用害虫的生物特性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依据,不仅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很好地控制了害虫规模和数量,对构建生态平衡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保护不仅对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也可有效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3],而在植物保护中运用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生物防治等方法与保护植物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进行,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和资源上的保障,促进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

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等多个方面,如抗病、虫、草害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应用,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植物病原鉴定、昆虫分类上的应用等[4]。近年来,清水县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方案要求,在植物保护中积极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培养的脱毒马铃薯的推广种植及苏云金芽孢杆菌、宁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腐雄寡霉菌、昆虫性诱剂等一些生物农药在清水县蔬菜、果树、农作物等病虫害的防治中被广泛使用。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清水县也首次发现发生,其中作为生物农药之一的性诱剂被大面积用于清水县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中,年布设性诱剂30多个点位,防控面积超过200 hm2。

2.2 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2.2.1 植物保护体系不够健全

近年来,清水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也逐渐增加,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也更加严重,给植物保护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清水县植物保护方面仍然存在植物保护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研究人才和技术平台,在生物技术的运用和生物防治方面提不起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不足,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不力影响。

2.2.2 生物防治意识淡薄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导致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加上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实施周期长、见效慢,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有局限性,造成农户对生物防治不够重视,发现有病虫害,就施加农药,不仅效果不明显,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使害虫出现抗药性,又增加了农药的使用,给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对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在病虫害防治中的的重要性,不重视新型科技和理论的运用。

3 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应用对策建议

3.1 加强技术宣传培训

植物保护机构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利用网络、媒体、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技术的宣传培训,让农户充分认识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宣传不合理的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增强自觉使用生物农药等方法开展病虫害防治的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技能水平,为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植物保护提供基础保障。

3.2 加强技术推广力度

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生物防治,并且重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分类开展技术指导,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基础。

3.3 拓宽技术使用范围

生物技术在清水县植物保护中虽然得到了应用,但生物技术的使用范围局限在生物农药使用这一块,抗病品种的种植、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工程等一些技术的应用仍然很少,需进一步拓宽生物技术方法的应用范围,拓宽加强与高校、科研所等技术研究部门的合作,增加相关的研究投入,探索适宜清水县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物防治方法,协调各种生物技术之间的关系,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提高植物保护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植物保护中运用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生物技术的运用,减少病虫害防治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加强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的应用,培养优良的植物品种,协调植物保护和发展的影响,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更新观念,加强相关的研究和技术的开发水平,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生物技术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植物保护生物防治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不以山海为远 护守一方草原——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