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南省沿黄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1-12-05河南省农学会文新义

河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高质量绿色

河南省农学会 文新义

河南省沿黄流域人口稠密、城镇密集、资源丰富,沿途的三门峡、焦作、洛阳、郑州、新乡、开封、濮阳及济源8 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时,沿黄流域水热条件较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乡村历史文化聚集区和生态保护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特殊使命和艰巨任务。根据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发展机遇,培育新优势,沿黄流域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一、已取得成效

郑州市围绕主城区周边2400 km2区域范围,大力发展苗木、林果、花卉、蔬菜等生态高效农业,打造滨河风光览胜游、果岭山水体验游等5 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其中滨河风光览胜游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十大主题精品线路”。

洛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统筹治理为要,启动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修复项目,大力整治砂石场,对保护区内的养殖场、鱼塘等进行治理,推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让千年黄河古河道重焕生机,形成林、水、苇三大景观一体化,沼泽连片、水禽群飞的湿地自然景观。

三门峡灵宝苹果、开封市杞县大蒜被认定为全国特色农产品,焦作市温县、延津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乡市、濮阳市、济源市等地也都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成效明显。

二、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一)政策支持

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这必将为推动河南省沿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极大优势。

(二)全国知名特色农产品众多

沿黄两岸有灵宝苹果、沁阳四大怀药、荥阳石榴、沿黄水稻、黄河鲤鱼等众多全国知名品牌,是发展高效绿色农业的有力保障。

(三)生态功能助力

沿黄两岸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众多,生态功能极其重要。2020 年,河南将按照“一廊三段七带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建设18 个沿黄生态项目,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

(四)乡村民俗文化推动

渑池九莲灯、灵宝剪纸、陕州地坑院、孟津排鼓、温县太极拳、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等乡村民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一是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按照“控量提效、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的发展思路,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推广地力培肥、资源利用等绿色技术。着力培育一批农业绿色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形成以点带面格局。二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等区域,探索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保护好水源和土壤,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和厕所治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三是积极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推广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探索建立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二)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将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纳入规划

一是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解决1 亿人吃饭问题的同时外调粮食,但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显而易见。“两山”理论的提出,使农业生产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与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民群众已不止于满足吃饱穿暖,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需要。三是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是国际趋势。美国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的“Sustainable agriculture”、欧盟提倡的“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日本制定的“Environment preserving agriculture”、韩国提倡的“Environment friendly agriculture”等,都强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三)打造生态绿色农业样板,引领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促进农业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河南省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专用小麦、水稻、花生、草畜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质专用小麦重点发展强筋小麦,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优质花生重点发展大果花生,提升高油酸花生比例,开展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建设;优质草畜重点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不断扩大青贮玉米、优质牧草面积,建设现代化牧场;优质蔬菜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沿黄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工程,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打造农村环境治理样板,建设美丽乡村。河南省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抓好农村垃圾、厕所、污水治理。全面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推广垃圾分类,加强宣传引导,逐步消除农民群众乱丢乱弃等行为,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长效保洁机制。同时要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建立多种改厕模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取得实效。三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河南省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优先推进城乡接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水源地、风景旅游区内的村庄及经济实力强的中心村污水管网、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四)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沿黄民俗文化,示范带动区域内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

中原大地形成了以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黄帝故里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郑州、洛阳、开封等古都为代表的都会文化,以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少林寺、应天书院、嵩阳书院、明道书院等为代表的经院文化,以武王伐纣、合纵攻秦、信陵君窃符救赵、官渡之战、陈桥兵变、岳飞抗金等耳熟能详的邦国文化以及姓氏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资源,沉淀形成了开封汴绣、牡丹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以及书法文化等诸多物质与非物质传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沿黄两岸农业的发展。但现有文化资源目前都是点状分布,整体性不强,要继续深入挖掘研究,加强宣传推荐,将沿黄农耕民俗文化带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体,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将其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休闲之地,带动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等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内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总结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河南省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高质量绿色
绿色低碳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