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2021-12-05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法分支群文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 林 芬

传统教学以叙述式教法为主,对思维导图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同时,教学活动中始终是教师全权掌握主动权,学生缺少自主探究意识,难以取得高效的群文阅读效果。加之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阅读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

一、构建阅读体系

语文教材中阅读篇目较多,涵盖了小说、戏剧、诗歌、议论文等多个类型。针对这个问题,要在群文阅读中用思维导图构建阅读体系,直观展示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语言、表现手法等要素。同时,群文阅读要以立体化方式归纳群文阅读目标、内容、方法等,细化处理群文阅读体系,让学生有一个相对清晰的阅读方向。当学生有了清晰的方向以后,他们将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阅读任务。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语文阅读学习的导向,例如在《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相对清晰的阅读方向,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导读。在思维导图的具体绘制中,要以“抓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为中心构建阅读体系,以学习目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几个分支对群文阅读训练进行梳理。其中,在学习目标分支上补充说明:一是探究写景文章章法、段式、句式;二是赏析写景优美句段;三是品味重点句段,感悟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群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导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面对清晰的阅读体系,学生将围绕思维导图展开循序渐进的群文阅读活动,快速阅读材料,抓住文中重点段落,感悟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情感变化。当学生完成群文阅读任务以后,可对三篇文章进行小结,以加深学生对借景抒情的理解,增进他们对作家借景抒情的感悟,让他们牢牢掌握这种章法。

二、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能丰富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为完善。日常教学中,为助力学生展开对比阅读活动,可以用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示文章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题材、主旨思想、形式、手法、表现力等的不同,于对比分析中深层次剖析文章内涵。群文阅读中,思维导图能让群文统一性、差异性变得更为清晰,方便学生轻松掌握阅读内容。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好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对比能力。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为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要有针对性地筛选适合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群文阅读体验。如在《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群文阅读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篇文章,请学生说一说“这几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阅读中学生将探究出这几篇文章都是写人的。接着可用思维导图直观展示这几篇文章的差异性,设计作者、写作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方法这样几个分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展开对比阅读。实际阅读中,先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内容对比分析鲁迅、胡适、斯蒂芬·茨威格三篇文章的作者,再着重分析三篇文章写作方法的不同。对比阅读中,学生将探究出《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讽刺的写作手法和反语的修辞手法记录了作者在日本读书时的学习和生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而《我的母亲》同样是回忆性散文,其以叙述、抒情、描写、议论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东方女性性格特征,记叙了母亲形象;《列夫·托尔斯泰》则使用了比喻修辞描写人物眼睛,简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三、激活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具体应用中,为促进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要注意在思维导图绘制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空间,让他们学会用条理性、严密性思维分析阅读,针对文本语言特点等展开自主分析,于良好的思维状态下掌握群文阅读知识。其中,在《最后一次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群文阅读中,可以“对青年人的演讲”为中心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精心设计梳理演讲思路、体会演讲词异同两个分支。其中,在梳理演讲思路分支内容探究中,补充结构、具体思路两个二级分支,请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根据分支内容展开群文阅读活动,补充说明具体分支内容。实际阅读中,学生将自主展开群文阅读,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分析探究出《最后一次演讲》的结构是按部分论说,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总分总结构。在具体思路分析中,学生将探究出《最后一次演讲》的1—3自然段痛斥了反动派卑劣无耻,赞扬了李公朴英勇献身,第4—5自然段剖析了反动派虚弱本质,列举了史实人民必定胜利,第6—12自然段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表明自己准备以身殉职。其间,学生将活跃自己的思维,深入探究其他两篇阅读的具体思路,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四、集中提炼学法

群文阅读中,最适合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提炼学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领会意象,对文本主旨进行品味。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群文阅读特点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清晰的学习模型,有“模”以后,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对群文阅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基于这种学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显著提高,并能养成良好的群文阅读学习习惯。整个教学活动中,为保证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空白以启发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如在《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可以先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模型,为他们提炼学法。思维导图具体绘制中,以“四步走”为中心,精心设计初读古诗,知人论世;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诵读古诗,品味诗境;体味情感,勾画诗境四个分支,明晰古诗的具体学习步骤。当学生掌握古诗学习方法以后,指导他们依据思维导图阅读古诗词,先借助字典解决不懂的字,弄清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再通过连接词、句、篇,整体把握全诗诗意,然后以反复诵读的方式想象诗的意境,再通过用笔勾画意境,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这里用思维导图提炼学法让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高效完成了群文阅读任务。

五、组合链接文本

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难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要积极拓展学生阅读面,用思维导图链接关联度较高的课内外文本,对群文阅读中的文本进行组合,以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良好体验,开阔阅读视野。在用思维导图连接文本时,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内容,优化选择课外文本,打造一个良好的群文阅读环境。例如,在《社戏》一课教学中,为深化学生对多样民俗风情和多彩地域文化的感受,增进学生对民俗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链接组合多篇文章。群文阅读中,以《社戏》为中心,用思维导图链接《五猖会》《云南的歌会》《春酒》三篇课外阅读,对应标注出同一作者、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的阅读设计意图,然后在《五猖会》阅读分支上补充说明其阅读重点是把握作者思想,而《云南的歌会》阅读重点是语言风格,《春酒》的阅读重点是细节描写。用思维导图组合链接完文本以后,引导学生正式进入群文阅读中,先阅读同一个作者的《五猖会》阅读篇目,深入理解作者鲁迅通过记录回忆童年的生活,追忆难忘的多样民俗风情和多彩地域文化,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嘲讽了反动和守旧势力。接着组织学生对比分析《社戏》和《云南的歌会》风格的不同,拓展阅读范围。这里用思维导图链接多个文本,能够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让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阅读,拥有丰富的阅读体验。

综上可知,思维导图犹如一支船桨,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自由驰骋。日常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精准构建阅读体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课堂上要利用好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激活学生阅读思维,让学生从中提炼学法,并通过链接文本拓展阅读范围,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学法分支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巧分支与枝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群文活动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生成分支q-矩阵的零流出性
硕果累累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